閉上眼睛傾聽心底的聲音相關作文20篇

閉上眼睛傾聽心底的聲音 篇1

高三作文 ,796字

滿世界的喧囂堆滿了耳朵,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那塞滿俗句,重金屬與世俗的耳朵變得不再敏銳?我們不知道,也無從知曉。

當公路上的喇叭聲,汽笛聲,叫罵聲身旁人的獻媚之言一齊衝向耳朵時,我們還能聽見山泉聲,琴瑟聲,身旁人的關愛聲麼?

傾聽。當這個世界還在繼續喧躁時,理一理心境,將這世界按下靜音,傾聽這世界一切美好的聲音。

閉上眼睛,記憶深處傳來的音樂,最深處是孩子稚嫩的哭鬧聲,那時總有一雙又大又溫暖的手靜靜撫摩著圓圓的臉蛋,孩子安靜下來,繼續沉睡,好安靜,孩子安靜下來,繼續沉睡,好安靜,孩子幸福熟睡的呼吸聲,母親充滿愛意的呼吸聲。

即使很微弱,我也能感覺到,這由呼吸聲交匯而來的樂章中,散發出幸福的味道。走進一些,一個扎著羊角辮穿著藍白棉布格子裙的小丫頭在奔跑她笑著叫著,旁邊的母親卻眉頭緊鎖著:“小心點,別摔著了……”“媽媽快來追我!”小女孩眨了眨眼睛,向母親揮揮手。兩個笑聲交織成一片。喧鬧,但不嘈雜。這樣清脆而洋溢著幸福的聲音,如歡快飛躍在琴鍵上的手指下溜出的樂章,俏皮而美好。

再近一些,學校走廊上兩個女孩在爭吵。“你太自負了,這樣下去總會跌倒的!”一個女孩氣憤地說,另一個女孩臉張得通紅,一句話也不說出來。朋友善意的呵斥似交響曲中最突出的休止符,將我們亂麻似的樂章終止,傾聽良言,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整理思緒的機會。

我們走得太急太快,我們認為自己太好以致於過於驕傲,我們嫌世界太吵太簡單;我們抱怨這世界上沒有悅耳的聲音。我們總不願停下來聽聽回憶裡一切幸福的聲音,以致於那喧囂得太久的耳朵已記不起那些美好的聲音。

我總喜歡在電影散場後多待幾分鐘,旁邊滿場的空坐椅。電影的餘聲也在耳邊迴盪,我們的心聲也在洶湧澎湃。那時候靜靜傾聽回憶深處的聲音,溫暖而美好。

當喧囂漲滿耳朵時,閉上眼睛傾聽心底的聲音,你會領略到生活中最真實的美好一片。

在這之後,你會充滿活力,整理好行李,再上路,繼續奮鬥。

傾聽心靈的聲音——讀《十八歲出門遠行》有感 篇2

讀後感 ,1417字

在歲月的河流中時間就像看不見的門檻,當你邁過它,一切就成為過去,—晨光變成夜幕和星星,花草轉化為種子和土壤,而你的夢想,也將融化在微風中飛向遠方……

沒有一種青春,叫重來。櫻桃紅了,芭蕉綠了,經歷著山長水遠的流年,悄然間,我們,正步入花季,走向未來。閒暇時光,有幸有了這本書作伴--《十八歲出門遠行》,一篇《哦,香雪》,在我的心上,留下了那不濃不淡卻讓人回味的一筆。

“一輪滿月升起來了,照亮了寂靜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敗草,粗糙的樹木,還有一叢叢荊棘、怪石,還有漫山遍野那樹的隊伍,還有香雪手中那隻閃閃發光的小盒子。”每每讀此,總有一種莫名心動的感覺。在臺兒溝,這個掩藏在大山皺褶裡的小山村,因為有人發明了火車,有人將鐵軌鋪進了深山,世界,才發現了臺兒溝的存在。火車僅停的一分鐘,帶給臺兒溝的姑娘們無窮的歡樂。而香雪,這個唯一考上初中的十七歲少女,為擁有一個自動開關的鉛筆盒,意外登上了遠行的列車,在三十里外的站點下車,在月光盈盈的夜晚獨自踏上回家的路,這一段孤獨的旅程,使香雪完成了只屬於她自己的蛻變與成長。

每個人的生命都有他自己的不朽與傳奇,在生命的過程中,總有那麼一些人,一些事,造就了自己精彩的開始。“大山原來是這樣的!月亮原來是這樣的!桃樹原來是這樣的!香雪走著,就像第一次認出養育她成人的山谷。”那晚的月亮,點亮了香雪的心,哦,香雪!香雪!故事並沒有終止,我相信會有一天,香雪會成為一名新時代的知識分子,重建臺兒溝,讓更多的人關注臺兒溝,瞭解這大山深處的一支奇葩,未來的這裡,充滿美好的憧憬與期翼,相信香雪一定會感謝她自己的這一次勇敢,第一次出門遠行,讓她成長,讓她聆聽自己心靈的聲音,讓她從此開始,擁有精彩,擁有屬於她自己的,不朽與傳奇的生命!

傾聽自己心靈深處,那段最美的聲音,並將它播放。你想要那個隔著車窗的鉛筆盒麼?勇敢地跨籃子雞蛋踏上火車吧;你想要在最近的車站走回家麼?勇敢地理好衣襟衝向夜晚;你想要讓外面的世界認識你的家鄉麼?趕緊下定決心找好努力的方向吧。你自己,你的親人朋友,你的家鄉故土,會因為你循著自己的心願去創造未來而變得流光溢彩,充滿美好與希望。

轉過翩飛的思緒回首自己,傾聽心靈的聲音,並勇敢的按下那個“播放”的按鈕。如果想要起早鍛鍊身體,就不要以各種理由為藉口用懶覺打發一個又一個早晨;如果想要擁有一個精彩的明天,就不要因為各種麻煩用平庸過完一個又一個今天。以前的我,缺少那一份敢於傾聽自己心靈的聲音並馬上付諸實踐的那一份勇氣。我曾害怕長大,想永遠做父母懷中的乖乖女,甚至於已經老大不小還不會騎車,做飯只會泡方便麵。既然過去就是過去,那麼,從現在開始,把握今天,面向未來!

傾聽自己心靈的聲音。逝去的青春只能靠我們自己買單,現在開始,還不晚。永遠不要相信過去的時光才是最好的,畢竟它們已經消滅,過去的歲月看起來安然無害,被輕易跨越,而未來藏在迷霧之中,隔著距離,讓人膽怯,但,童話是講給孩子們聽的,沐浴在青春韶華中,我們的童話,早已褪色,要努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神話!循著你的心去努力,過後,你的心會告訴你,努力是奇蹟的另一個名字,踏足於未來,努力於心之所向,一切都會雲開霧散,並且,霧後的陽光會變得更美。

所謂成長,不只是擁有夢想,還要擁有為夢想埋單的勇氣。我希望能像獨闖北歐的大學生陳宇欣所期待的那樣:我這輩子,最自豪的就是我的勇敢,敢於聽取內心的聲音,並敢於去實現!

傾聽心靈的聲音 篇3

國二作文 ,647字

曾幾何時,在他人的眾說紛紜中迷茫,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曾幾何時,在世人的蜚短流長中彷徨,缺少一雙飛離困境的翅膀;曾幾何時,在命運的十字路口徘徊,心中缺少一片照亮前路的陽光……朋友,別把心灰,別把氣喪,傾聽心靈的聲音,讓心靈為你指導最正確的方向,讓心靈之燈為你導航。

是的。傾聽心靈的聲音。既別迷茫在莫衷一是的他鄉,也別淪陷在剛愎自用的泥潭。翻開歷史的冊頁,你會看到,商紂王不納良言只落得家破人亡,劉阿斗沒有主見只得在可悲可笑的人生舞臺將蜀國埋葬。而朱元璋一介窮苦,卻聽得心靈對天下平定的聲音,揭竿而起,讓大明王朝在史書中栩栩生輝;錢學森不貪圖富貴,傾聽心靈對國家的呼喚,終得名留青史,萬古流芳。不要猶豫,不要迷惘,傾聽心靈的聲音,前方終究一片光明。

是的,傾聽心靈的聲音。既別計較那些把無數庸者埋葬的流言蜚語,也別在乎“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積魂消骨的力量。你微笑,是心在歌唱,你悲傷,是心在低吟。他人的語言,又能怎能左右你的步伐。人生在世。活得就是瀟瀟灑灑。只要問心無愧,人生的路便走得穩穩當當。他人的嘲諷與打擊,只會更好映襯你人格的堅定與高尚。大權在握時,是選擇它人善意的勸解,還是無休止的褒獎?慾壑難填時,是選擇無休止的自我膨脹,還是一句箴語”無欲則剛”?榮譽加身時,是選擇冷靜的對待,還是旁人諂媚的頌揚?這些心靈都會為你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傾聽心靈的聲音,將沒有什麼可以將你阻擋!

傾聽心靈的聲音,讓你的人生在心靈之聲的指導下走地穩穩當當,平平坦坦。讓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都因你心中充滿陽光!

傾聽心靈的聲音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691字

雨果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寬闊的是人的心靈。足見一個人的心靈,是多麼寬廣而豐富的。

一個字謎就可以產生許多令人豐富多彩的想法。

今天,在精英寫作上課的時候,老師出了兩個字謎,讓我們猜。一開始,老師先出了一個簡單的字謎:十八個口(打一字)。幾十秒後,有一個同學說:“杏!”答對了,字迷的謎底就是杏。原來是這樣的十八:一個十下面一個八,就是木字。木字下面再加一個口字,就是杏子的杏。

過了一會兒,老師又出了一個很難的字謎:九十九。九十九能是什麼呢?兩個九字加在一起,一個上面,一個下面,那樣不是一個字呀!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也不是字呀!我絞盡腦汁,到底是什麼呢?突然,有一位同學說:“末!未!”我想了想,是九乘九等於八十一,一個八字,上面一個十字,在一個一字,就是“末”或“未”字。我們看看老師,老師並沒有說“對”。我們只好繼續想,大家悄悄地討論了好久,但還是想不出來。老師的看著我們笑了笑說:“剛剛有人答對了!”我們都認為是“末”字,老師卻說不是。最後,老師只好公佈答案是“白”字。我們一時驚呆了:九十九等於一百減一,百減-就是白。我們明白後,都說老師太坑了。

其實,畫一個圓圈,也可以產生豐富的聯想。

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圈,問我們可以聯想到什麼物件?我想:這太多了,比如:太陽、氣球、雞……老師又問我們能聯想到什麼事?這也簡單,我寫的是:妹妹打碎了一個雞蛋,雞蛋液都到的地上了,我把一個球扔了出來,球正好掉在雞蛋液上……

人的內心的確是豐富多彩!我們在生活中只要多去關注內心,寫作文的時候我們多描述人的內心活動,寫出來的作文就會更加生動精彩了!

聆聽心底的聲音 篇5

聆聽心底的聲音作文1 ,1002字

對於碎片化這個詞語,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魯迅先生曾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你願意擠,總還是有的。”所以我們從懂事開始便被教導,要珍惜時間,學會利用時間,我們也確實“做到”了。公交車上,輔導班上課前,甚至是廁所上……拿出手機,刷刷微信看看視訊,似乎已成為了我們的家常便飯。別人問起時,我們總會說這確實是在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啊,可仔細想想,我們其實根本沒有好好利用碎片化,而是我們的時間,經歷乃至生命卻都被碎片化了。

碎片化這個主題乃像宇宙,包羅永珍,不知該從何說起。所以我就來談談我感觸最深的碎片化社交。曾幾何時,人們常常約上兩三個好朋友,一起喝茶暢談,一聊就是幾個小時;曾幾何時,縱使天各一方,人們還是不厭其煩地花大把的時間寫信聯絡。隨著時代的發展,微信qq這些社交軟體被大量推出,我們可以隨時隨地聊天,無時無刻不在“社交”。

還記得小時候過年時,我最喜歡的便是早早地洗好澡,窩在床上看春晚。不知道何時開始起,我更喜歡耳聽春晚,手刷微信了。甚至我無須開電視,都能從朋友圈和微信群裡面得知今年春晚的亮點;不知道何時開始起,我喜歡上了那種端坐在手機螢幕前等著對方傳來訊息的激動,我喜歡上了在群裡面發出紅包時立刻點進去的快感,我喜歡上了與對方用網上流行語交流的喜悅。這些似乎成了增進朋友之間感情的方式,可一想到正對著的是冰冷的機器,心裡的暖意又似乎變淡了些。再就是前段時間我很抗拒和媽媽出門去,我的理由是對方不是我的朋友,甚至年齡比我大了幾輪,我為什麼要在他們身上浪費寶貴的時間呢?殊不知許多忘年之交就是在與陌生人的交流之中產生的,與陌生人交流,不但能鍛鍊自己的膽識,又能不用總把時間花在碎片化的社交上,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其實改變碎片化的社交併不是難事。其實插科打諢並不是正真的社交,要知道在微信上交流最多的不一定是你最好的朋友,反而有可能是浪費你時間最多的人。既然要改變碎片化的社交,最緊要的就是學會拒絕和放棄。不要總去答應別人所謂只要一分鐘的囑託,積攢多了,又何嘗不是在浪費你的時間和精力呢?我們不能以碎片化的名義去浪費自己的生命。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手機背後隱藏的會不會是虛偽的化身。試想,為了幾分錢的紅包,一直虎視眈眈地盯著微信群,這種事是不是很傻呢?有這個時間,不如用你的真誠交到幾個好朋友,只有面對面直視對方的眼睛,才能看到彼此眼底的光亮,去聆聽對方心底的聲音。就讓真正的社交,從你我開始吧!

閱讀傾聽心靈的聲音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793字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卷始通神”。後半句雖說的不可思議了一些,但卻充分說明了讀書對一個人的重要性與積極性。世上有哪個天才,是生而知之的呢?又有哪個人才,生下來就文質彬彬,風度翩翩的呢?這是絕對沒有的,也不可能發生。

所以讀書便成了學習知識的最有效的方式。

我就是個愛讀書的人。

記得自己小時候,母親為了培養我閱讀的興趣,會適時將一些漫畫、寓言、童話之類的書籍,看似雜亂卻頗有用心地放在書櫥上、茶几裡、沙發處。我在屋裡到處亂逛的時候,只要沒什麼有意思的玩具值得我去玩,便會隨手拿起無處不在的書籍,毫無次序地胡亂翻看,

只是圖個新鮮有趣。也許就是那時,播下了我閱讀的種子。

再過幾年,將近十歲的時候,我覺得,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也是我閱讀最如飢似渴的時候。那時,一本有價值的好書,會讓我愛不釋手,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讀書,成了家常便飯的事情。往往累得腰痠背痛,頭昏眼花,但我卻樂此不疲。不僅如此,寫作業的時候,也是常常想起某一本書上的好詞好句,忍不住的揹著父母,悄悄把書攤開,架在腹部與書桌的鍵盤閣上,明面上是寫作業,暗地裡卻在偷摸似的讀書。對這種把戲,我早已輕車熟路了。

到了現在,雖沒有從前那麼瘋狂了,但卻讀得愈加深刻,愈加有價值。讀書的時候,往往心裡會隱隱浮現出一種境界,只要拿起書,心就會變得安靜,變得和諧。所有的喧囂,所有的雜念,包括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會在淡淡書香中漸漸洗滌,直至消失。書中的人物,書中的歷史背景,還有書中所蘊含的無盡滄海桑田,一切的一切,我都會去認真思考,認真感悟。往日童年中囫圇吞棗似的讀來的粗糙的知識,我也會仔細的提煉和昇華。漸漸的,它們,成為了我靈魂的一部分,並滋潤著我的身心。書成了我永遠不可割捨的一部分,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也是如此。

書似海,我作舟。

聽從心底的聲音 篇7

國三作文 ,879字

縱覽青史,在留下的浩浩大家中,真真正正能夠聽從自己心底的聲音、堅持自我原則的人不在少數。且看莊子這位漆園小吏,堅持自己的信仰,用冷眼觀世,以楚之神龜“寧其生而曳尾於途中”,也不願“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死而留骨以貴”為喻,拒絕了楚國國君高官厚祿的誘惑,聽從心底的聲音,斷然拒絕,從而換來了一生的自由。李白這位天之驕子,看著陰暗的朝廷,即使是“鍾饌玉食”也不為所動,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甩袖而去,遊于山川美景之間,逍遙快活,好不灑脫。其實,他也是聽從了內心的聲音,才換來了如此快活。

莊子和李白告訴我們,要聽從來自內心的呼喚,堅持自己的原則。

堅持自己的原則有時也意味著需要我們拿出超出常人的毅力。

司馬遷,這位官途本是一片光明的文人,因為不贊同同僚們對李陵的妄加揣測、不贊同皇上的偏聽偏信,只是站出來說了幾句公道話,卻因此觸怒了武帝。其實,他本可以向其他人一樣詆譭李陵,迎合皇上,可心卻不讓他這樣做,於是,他堅持了,但換來的卻是宮刑。也因為他的堅持,所以寫出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驚世之作。正是他聽從了心底的聲音,堅持了,用超人的毅力堅持了,才有了這本流芳百世的《史記》。

聽從內心的呼喚,也是聽從良心的呼喚。

屈原,偉大的愛國詩人。他擁有滿腹詩書、擁有遠大見地、擁有善良心地,可惜卻生不逢時,命運將他帶到了昏暗的楚國。這時的楚國是什麼樣子的呢?黑暗,一片黑暗,舉國上下都是黑暗。他到了朝廷,人們想讓他也變得與自己一樣,一樣的“醉”。屈原推開了他們,來到皇上這兒,他以為皇上最起碼是清醒的,可他認識到自己錯了。於是,他感到迷茫。好在他的內心一直都是醒的,心告訴他要堅持、要堅持自己,於是,他發出了震聾發聵的“世人皆醉,唯我獨醒”的呼喊,只是無奈,舉世只有他一人獨醒,他無法在黑暗的環境中生活下去。他又聽從心的聲音,決定離開這汙濁的世界,投汨羅江。他離去了,卻留下了心的聲音—《離騷》。因為他聽從了良心的呼喚,所以他的心一直是乾淨的,不被汙染。

做人,要聽從內心的聲音、聽從良心的呼喚,堅持自我,堅持原則,這樣,你才能真正地感到快樂。

聽聽那來自心底的聲音 篇8

國一作文 ,762字

你可曾諦聽過,那動人的心絃、發自內心的真聲音?世界上有真聲音嗎?

—題記

清晨的朝霞是那樣殷虹,猶如紅顏料潑灑在廣闊的天空。迎著清爽的微風,我們一行人抵達了北安河敬老院-一個破舊卻一塵不染的四合院。一排排老人坐在椅子上,顯然已等候已久。歲月如刀刃,無情地將皺紋刻在老人臉上;歲月如顏料,默默地染白了老人的黑髮與健康的容顏。一些老人在交談著,那聲音是多麼嘶啞混沌,或許想家了吧。我心底泛起陣陣同情與莫名的傷感。我拿出琴,演奏起《梁祝》。琴聲是多麼婉轉悠揚,那麼傷感淒涼,訴說著那怎樣悲歡離合的故事。一曲過後,臺下掌聲如雷,實在響亮。骨瘦如柴的老人們的眸子裡閃爍著某些東西,不知是淚還是喜悅。我發自心底地想:兒女們常來看看,老人需要陪伴!

表演過後,院長召集我們,有話對我們說。她和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有位老人,她富裕的女兒曾對她許諾,讓老人賣掉國內唯一的房子,與她出國生活。哪知這是謊言,女兒獨自拿著賣房子的錢出國,拋棄了無家可歸的老人。老人迫不得已住進了敬老院,不久,老人患了無可挽救的病,臨死前叨唸:“女兒愛我”,可女兒卻沒有回來看她,一次也沒有。

院長又為我們背誦了她為這位老人創作的詩,那互相交織的銀絲黑髮,皺紋密佈的蒼白臉龐,眼神中的激動呈現得淋漓盡致。“老人依偎在窗前,盼望女兒出現……”這聲音鏗鏘有力、抑揚頓挫、激情昂揚,並沒有年近花甲的老人般蒼老嘶啞,這聲音充斥著空蕩蕩的屋子。院長的眼睛裡閃現出了淚花,晶瑩剔透,我的喉頭好像也被什麼堵住了一樣。院長的聲音那麼真、那麼實,那麼感人肺腑,那麼蕩氣迴腸。這字字句句都鐫刻在我心裡,是啊,做人不就是應該感恩麼?

世界上有真聲音。

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誇張的修辭,只欣賞那份質僕無華,那份動人心絃。我望著院長和藹慈祥的面龐,不禁感嘆:世界上有來自心底的聲音!

傾聽歷史的聲音 篇9

國三作文 ,844字

無垠的大漠,孤獨的駝隊,昭君是否會感到一絲不安與畏懼呢?高原屋脊之上,千年的積雪,文成是否會感到一絲冷悽與落寂呢?

—題記

浩瀚的大漠,一對駱駝孤獨行向遠方,一位花季少女,纖細的玉手撫著顫抖的胸口,落寞的輕嘆著,遙望無際的荒漠,狂風捲起漫天黃沙,身邊的侍從輕嘆著命運的無情安排。這少女眼睛半眯著,目視前方,心中那個又嚮往又畏懼的陌生國度是否就在前方?那昨日的夢土,那銀鈴般的笑容是否已越來越遠?思念夾雜著畏懼,少女柳眉一皺,雙脣緊閉,兩滴晶瑩的淚水在眼眸裡打轉,淚水卻忍不住順著緋紅的臉頰而下,滑入嘴裡,好苦!

那少女便是昭君,我不曾想過,她是否喜歡這種生活;我也不曾想過,她後來生活是否安好;我更不曾想過,她是怎樣帶著思念遙望著孤漠。

漫天大雪,掩埋了一抹枯綠,車上大大小小的袋子,裝滿了種子,更載滿了父王的心願。她受父王之託前來聯姻。父王對她說:“他是個值得託付終身的人,他年輕有為,必能成就大事業,他不會讓她吃苦的。”可她卻又何嘗不知,父親的真正用意!讓她獨自一人,承載著整個國家的安定,獨自走向那片陌生的藍天。她卻又何嘗不想,生活在小家的溫馨裡,她不能自私!她只能選擇走向那一望無際的白雪!

傾聽歷史的聲音,我悶心自問:將國家的安定與富足的重任壓在弱女子身上,這樣會不會太過分?當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是以她人的幸福為犧牲時,這樣會不會太荒唐?舍她人之幸福,換自己之心安,這樣會不會太自私?我曾懷疑:古代女子是否註定沒地位?!

以史為鑑,還看今朝!“自古紅顏多薄命,”我們部曾經歷過;為國“聯姻”我們不曾見過。今天,我們可以同男同學一起坐在教室,假期我們可以徜徉於山水間,不再是足不出戶的“大家閨秀”!

傾聽歷史的聲音,方知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父母可以傾聽我們的呢喃,不必為生活而苦惱。面對如此優越的物質生活,我們應該努力為自己的學習創造條件,為祖國的發展盡一份微薄之力。

傾聽歷史的聲音,給我留下許多思考,也讓我明白了許多,更讓我懂得了凡事貴在珍惜!

留在心底的聲音 篇10

國三作文 ,772字

雲朵漂浮在藍藍的天空,細碎的陽光透過枝杈投下斑駁的剪影,有些漸行漸遠的記憶回聲,留下了祖父與我品茶時的交談之聲。

沏一壺茶,在瓷碗輕碰中呼吸清雅的茗茶。泯一脣茶,在絲縷甘甜裡品味悠悠的茶韻。

祖父說,我改變了茶韻的色彩。

月色掩著一盞燭火,清風拂過慵懶的面頰,送來一抹茶韻。祖父搬來竹藤椅,橡木桌,自然還有整套茶具。水汽在升騰,我也搬了張椅子,與茶者促膝。祖父的脊背徜徉在脈絡分明的藤椅上肆意搖著老蒲扇。盤起二郎腿,擺好了架勢。我與祖父相視一笑,品茶。

“品茶,不能光脣齒留香,只進肚,不進心,品茶,要品出人生百味,將冗雜和紛繁皆品於悠悠茶韻之中。”祖父的眉宇舒展開來,笑褶一如一棵老茶樹。音落,祖父拿起茶杯,喉結上下一動,搖頭晃腦,如飲佳釀。祖父輕聲問我,“你喜歡什麼茶?”

“信陽毛尖,”我撓了撓後腦勺,一臉笑意,“茶之千萬種,唯有信陽毛尖有它堅毅的氣節,無論沸水有多滾燙,它總保有原來的挺拔的英姿,精神抖擻。”我並未手持文稿,只是自然流露出淺顯的見解。

祖父竟哈哈一笑,拍手稱道,為我倒上一杯茶。祖父生長於江南,有他持才放曠的儒雅,也有飽讀詩書的滿腹經綸,但骨子裡的祖父,活的直爽凌然,活的一身正氣。在祖父平日品茶之時,他的這些品格已讓我深深折服,祖父與信陽毛尖,毫無差別。

“茶是我一生的信仰,我是茶虔誠的信徒。”不覺中,夜色已半。我與祖父講茶,講到晚風變的和煦,講到月色變得柔和,講到蟬鳴變得悅耳,講到茶壺中已不再有熱氣升騰。

祖父拍了拍我的肩,轉身回了臥室。只留下了一個挺拔的身影和一句話“你改變了茶韻的色彩。”我在原地,默唸著祖父的話。祖父,您知道嗎?是您改變了我悠悠茶韻的色彩。

如今,祖父的茶涼了。

茶香不溢,三月的柳絮不飛;

茶韻不至,三月的春帷不揭。茶者已逝,茶韻尚在。每當春風拂過,祖父的那句話便繞在我耳畔,印在我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