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定60年的花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預定60年的花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516字

暑假裡,我讀了一篇名叫《預定60年的花》的文章,讀完之後我的眼框被淚水佔滿了。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一個小男孩重小就患有白血病。他的母親帶她四處求醫也無濟於事,當他快要死的時候,他先想到了養育自己多年的母親,於是,小男孩就跑到了花店裡,為自己的母親預定了60年的花,他還讓花店的老闆在送花的同時加上一句:“祝您生日快樂”。

讀到了這裡,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文中的小男孩是無比的孝順,自己死後還要讓別人幫自己給媽媽送花。而我呢?卻和他恰恰相反,我不僅沒有在媽媽過生日的時候為媽媽送一束花或是送去一份自己做的賀卡,而且我有時候還忘了那一天是媽媽的生日。

有一次,媽媽要過生日了。巴巴和弟弟早就為媽媽買好了生日禮物。而我卻忘記了這一天是媽媽的生日,我不解地問弟弟:“今天是媽媽的生日,你拿到你忘了嗎”?這時,我才明白。過了一會兒,我慢不在乎地對弟弟說:“反正媽媽又不在乎你送不送禮物所以送不送都沒關係。”當媽媽下班回到家時,爸爸和弟弟紛紛拿出了禮物送給媽媽,而我卻什麼也沒有送。媽媽看到我沒有送禮物,雖然沒有說什麼但我覺得媽媽很失望。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被文中那個小男孩的孝心所感動了,我決定要學習他。在媽媽過下個生日的時候,我要送她一束花。

一樣的馬,不一樣的童年——《童年的馬》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1434字

曾幾何時,有一匹馬,它有著藍而深邃的眼睛,灰藍布似的嘴,光潔的白毛,強健而優美的體型……就是這樣美麗的一匹馬,留給了“我”與維利酸甜不一的童年回憶……

故事《童年的馬》由長大後的在德國的“我”,參觀漢斯一家的農場寫起。忽遇的一匹美麗白馬,使曾經的那匹拉車大白馬在腦海中浮現出來……儘管家鄉和萊茵河畔之間的距離很遙遠,童年和此時此刻之間的歲月很悠長,但彼此交相輝映,兩個不同的故事,因為同樣的白馬,被交織在了一起。

文中的“我”與小維利有著截然不同童年。“我”的童年,是在鄉下的田埂、河邊的淺灘上度過。大白馬吃的,是“一些碎穀草和糠粉,用水拌著”;大白馬沒有馬鞍,是“光腚馬”;猴子似的“我們”,“褲子打滿了補丁,紅紅綠綠的布料映在河水裡,差不多沒有一個穿鞋的”。生活樸素,簡單,卻又充實。

美麗的萊茵河畔,駿馬飛馳的農場所承載的,是維利的童年。馬槽中的“機制飼料,那樣子有點像感冒膠囊,長條形,暗綠色,很硬”;全副武裝的小賽馬,有著“極合體極講究的小馬鞍、馬鐙,有彩色鞍墊,額上垂下了紅色的絲質纓穗”;維利穿著“白衣、馬靴、頭盔,手提一副小馬鞭”,生活富裕,充實,多彩。

同樣的年華里,遇見同樣的白馬,懷著同樣的天真爛漫,卻有著物質差距如此懸殊的童年,未免讓人唏噓不已。

故事中,當“我們”這些孩子欣賞、撫摸著大白馬時,“飼養員老木頭咕咕噥噥地走過來,用手扳開我們幾個小傢伙,說:‘踢著!不怕踢著?’”;當哥哥為了取悅女友,擅自騎馬而墜馬破相後,羅玲子因為哥哥滿臉傷疤離開了他;年幼的“我”竟將責任全部推給大白馬,一度動過殺掉它的念頭……

飼養員老木頭的好心保護,無形中疏遠了孩子們與大白馬的感情,抑制了孩子們對自然的探索,將好奇和思索的萌芽扼殺在了襁褓之中。羅玲子以貌取人,愛上的僅僅是哥哥英俊的外貌,是一種膚淺且不負責任的愛。不會騎馬的哥哥為取悅女友擅自騎馬,一味逞能,意氣用事,沒有考慮安全和後果,導致墜馬的悲劇。哥哥的日漸墮落,也在“我”幼小的心靈中,蒙上了一層深灰色的陰影,為長大後的“我”對小動物心生戒備埋下了伏筆。

而德國農場裡的故事又是怎樣的呢?當“我們”參觀著農場時,“那個老太太大叫著,兩手揮舞著奔向黑馬,摟住馬的脖子。”;維利的進行騎術表演結束後,童心未泯的客人們,在跑道旁為維利和他的小賽馬歡呼雀躍著,漢斯夫婦和妹妹瑪麗,激動地吻著維利,“幸福驕傲地快哭了”……

漢斯和客人們,言傳身教,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們親於自然,熱愛自然,那位德國老太太依然富有活力,可能就是因為對生活仍有一顆好奇心吧。小維利表演馬術時,“我”所想到的,是可怕的意外;而漢斯夫婦用欣慰的目光,鼓勵著維利追尋著自己的夢想,沒有因愛而將維利緊緊護在身邊。在鼓勵聲中成長的孩子,心中怎會不充滿著對生活的期待和熱愛呢?

兩個對比鮮明的小故事,引起了我們更深層的思考:我們循規蹈矩的生活,是不是丟失了些什麼?

有時候,身處大千世界的我們,因為都市中繁忙的節奏,因為樓宇間繁華的燈火,被矇住了眼睛,遮住了心靈,漸漸淡忘起很多:對生活的追求、對自然的熱愛……流沙般飛逝了。馬兒的故事,彷彿喚醒了心中那份最初的單純,那份赤裸裸地來到這世間時的單純,像一灣清澈的湖水映在心頭,開啟了我們對美、尊重、責任、愛和人生的呼喚。

童年,是心中一塊充滿故事的草地,有藍悠悠的天,白柔柔的雲,一個小小的自己靜靜地坐著,歪著腦袋,銜著草梗,沉浸在自己的童話裡。對了,還有一匹馬兒,一匹自由馳騁的白色馬兒。

絮絮的花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513字

在這個寒假裡,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故事書,書名叫《絮絮的花》。這本書的作者是曹文軒,他是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我讀完這本書之後,非常喜歡裡面的故事。

書中有一章講了,因為爸爸出門而住在叔叔家的絮絮,因為受不了妹妹的欺侮要回自己家,可是天太黑絮絮不敢,她就來到了皮卡家門口。這時候皮卡出去買菜,碰見了絮絮,絮絮說:“你可以送我回家嗎?”然後皮卡把絮送回了家。因為絮絮的家沒人,皮卡就一直陪著絮絮,直到家人來找。在後面的故事中,在皮卡一家人和叔叔一家人的商量下,絮絮決定在學校住,開始了新的生活。

這本書中,作者用詞用句十分生動,故事的主要人物有皮卡、絮絮,皮卡活潑可愛,絮絮美麗善良,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曹文軒筆下的皮卡,不僅古靈精怪,而且十分樂於幫助他人。

在生活中我也要向他學習,做好孩子好學生,讓身邊的人感受到幸福和溫暖。我知道曹文軒老師寫了許多小皮卡的書,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讀下一本了。

教師評語:作者很會讀書,能讀有所思,讀有所悟。文章先介紹了作者,又簡單介紹了其中一個小故事,抓住故事的宗旨--樂於助人,聯絡自己,進一步體會到幸福是什麼。語句流暢,感情真摯,不失為一篇較好的讀後感。

去年的樹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372字

讀了《去年的樹》一文,我懂得了做人不能不守信用,而應該做個信守承諾的人。

《去年的樹》主要講了在一個冬天,一隻鳥兒答應春天回來給樹唱歌,但當她回來時,樹已經不在了,但她一直尋找樹,最後找到由樹的生命點燃的燈火,唱起去年唱過的歌。

我讀了這篇文章,認為文中的鳥兒是一個信守承諾的人,因為她回到樹曾經生長的地方時,明明樹已經不在了,可她依然歷盡千辛萬苦找到由她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燈火,唱起了去年唱過的歌。

這讓我想到了一篇課文,講的是:宋慶齡的爸爸媽媽星期天要帶她去大伯家,而當宋慶齡想起和朋友約好下午要教朋友疊花籃的事時,就留在家裡了,她也是一個信守誠信的人。

這還讓我想起了我的姐姐,她星期天明明要去她外婆家,卻因為答應好教我畫海豚的事,而留在家裡了,她也是一個信守誠信的人。

《去年的樹》中的鳥兒真是一個誠信守誠信的人啊!我們要向鳥兒學習。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788字

一個人的存在,到底對誰很重要?這世上,總有一些人記得你,就像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凡來塵往,莫不如此。

—題記

人的一生中有無數的過客,你是否早已淡忘,你是否還能想起,尋找遙遠的安慰……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是一篇令我尤為感嘆的文章。文章由三個小片段構成,每一篇都令人流連忘返,感動萬分。

第一片段講述作者在陽臺下看到的兩雙拖鞋,一雙藍、一雙紅相依偎在磚堆。作者偶然未看見那兩雙拖鞋,心情也隨之變得異常冷清與寂寥,當重“見”他們時,心裡騰出歡喜來。第二片段講述的是在路邊賣桂花糕的老人,作者誇讚他的手藝精湛,提出跟他學習,便一口答應。老人漸漸的淡忘了她,但作者卻忘不了桂花糕的香,每每看到老人心裡便覺得安然。第三片段講述一個買雜糧餅的女人,作者常賣,他們便熟識了。作者出去開會,一走半個多月,回來遇見時,女人驚喜地說好久未見了,作者便愣住了。

兩個人未曾相識,但在偶然間記住了對方,愛,便是這部散文的主旋律。

在我們身邊,這種例子也是常有的,也同樣像作者一樣,對自己並不相識的人而感同身受,有一絲牽掛和留念。

從這篇文章中也同樣感受到了人們的真善美,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心靈相通。那對夫婦只是作者生命與愛情的拖鞋,漸漸的,變成了對那對夫婦的關愛,儘管那對夫婦並不認識作者,但換來的只是作者內心的安慰。

童年時,奶奶常領著我去樓下買豆花,一聽見“打豆腐”就會飛奔下去,漸漸的,我們與打豆腐的阿姨熟識了,買豆花時,常常與我們說說笑笑。如今,那位賣豆花的阿姨頭上布了不少白色的髮絲,漸漸的老了,我也逐漸長大了,她叫賣的次數也減少了,我也很少去買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上了她,我們倆也只是擦肩而過,雖然她早已把我淡忘,但我還一直惦記著她,惦記著她那美味的豆腐花,屬於童年的味道……

生活與人生一樣,對我們來說都是模糊的,但我們唯一能做的,也只有珍惜!

—後記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788字

一個人的存在,到底對誰很重要?這世上,總有一些人記得你,就像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凡來塵往,莫不如此。

—題記

人的一生中有無數的過客,你是否早已淡忘,你是否還能想起,尋找遙遠的安慰……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是一篇令我尤為感嘆的文章。文章由三個小片段構成,每一篇都令人流連忘返,感動萬分。

第一片段講述作者在陽臺下看到的兩雙拖鞋,一雙藍、一雙紅相依偎在磚堆。作者偶然未看見那兩雙拖鞋,心情也隨之變得異常冷清與寂寥,當重“見”他們時,心裡騰出歡喜來。第二片段講述的是在路邊賣桂花糕的老人,作者誇讚他的手藝精湛,提出跟他學習,便一口答應。老人漸漸的淡忘了她,但作者卻忘不了桂花糕的香,每每看到老人心裡便覺得安然。第三片段講述一個買雜糧餅的女人,作者常賣,他們便熟識了。作者出去開會,一走半個多月,回來遇見時,女人驚喜地說好久未見了,作者便愣住了。

兩個人未曾相識,但在偶然間記住了對方,愛,便是這部散文的主旋律。

在我們身邊,這種例子也是常有的,也同樣像作者一樣,對自己並不相識的人而感同身受,有一絲牽掛和留念。

從這篇文章中也同樣感受到了人們的真善美,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心靈相通。那對夫婦只是作者生命與愛情的拖鞋,漸漸的,變成了對那對夫婦的關愛,儘管那對夫婦並不認識作者,但換來的只是作者內心的安慰。

童年時,奶奶常領著我去樓下買豆花,一聽見“打豆腐”就會飛奔下去,漸漸的,我們與打豆腐的阿姨熟識了,買豆花時,常常與我們說說笑笑。如今,那位賣豆花的阿姨頭上布了不少白色的髮絲,漸漸的老了,我也逐漸長大了,她叫賣的次數也減少了,我也很少去買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上了她,我們倆也只是擦肩而過,雖然她早已把我淡忘,但我還一直惦記著她,惦記著她那美味的豆腐花,屬於童年的味道……

生活與人生一樣,對我們來說都是模糊的,但我們唯一能做的,也只有珍惜!

—後記

《那個年代的我》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478字

這個寒假,我讀《那個年代的我》著了迷,一個寒假我反覆讀了一遍又一遍。作者沈石溪幼年成長的經歷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那個年代的我》講述了作者沈石溪幼年成長的經歷、生命的感悟和情感的糾葛。其中一個故事講述作者與偷雞摸狗的孩子在一起瘋玩。六年級時,他跟一個叫“小猴子”的人在一起玩耍。因玩得太累,口渴,便密議去偷西瓜,結果被人抓住送往派出所。

奶奶把沈石溪領回家後勸他不要和小猴子一起玩,並告訴作者心腸冷毒的人會毀了自己。“從小偷針,長大偷金。”偷東西是不對的,作者很聽話,主動疏遠了小猴子。而小猴子卻沒有改正錯誤,一錯再錯,終因殺人而被槍斃。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一年級時,經常和小紅一起玩。有一天,我看見小紅沒寫作業,便也跟著不寫作業,在她的影響下,一連好幾次不寫作業,學習成績嚴重下滑。媽媽知道後,狠狠地教育了我一番,我改正了錯誤,以後也跟小紅漸漸疏遠了。我的經歷和作者實在是太相似了,想起一錯再錯的小猴子,我立刻將《那個年代的我》推薦給小紅,希望她能改正錯誤。

俗話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後,我要多交一些好的朋友,跟著良師益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心田上的百合花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988字

【篇一:心田上的百合花讀後感】

最近,我們學習了《心田上的百合花》一課。這篇課文使我受益匪淺,感受頗深。《心田上的百合花》主要講了:在一個高達數千尺的斷崖上長出了一株百合。百合剛誕生的時候,長得和雜草一模一樣,但百合知道自己不是雜草。附近的雜草在私底下和公共場合都嘲笑百合,但百合卻堅定自己的信念,不顧別人怎麼說,在壓力中默默努力,悄然綻放,最後終於開出美麗的花朵。

其中,百合有一段話深深打動了我:“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使命;我要開花,是由於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這段話運用了排比、擬人、反覆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百合與周圍的雜草以及自然環境頑強鬥爭的堅韌性格,再現了百合信念堅定、追求執著的形象。

我們學習時,也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堅定的信念,為這個目標而奮鬥。不要顧忌別人怎麼說,做自己該做的事。我們要堅信自己。只要努力去爭取,就不可能不成功。

這篇課文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許多努力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看到成果的,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最終我們將會品嚐到成功的甜蜜。

【篇二:心田上的百合花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心田上的百合花》這篇課文。課文講的是:在一個偏僻遙遠的山谷裡,有一個高達數千尺的斷崖,不知什麼時候,斷崖上長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剛剛誕生的時候,長得和雜草一模一樣,而且,別的雜草還嘲弄它,但是,它的內心深處,有一個純潔的念頭,就是一定要努力釋放出自己內在的美。它默默地堅持著自己的信念,不顧同伴的嘲笑和周圍環境的惡劣,最終開出美麗花朵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即使你長的很醜陋,也要有一個變醜陋為美麗的念頭,要努力發揮自己的特點,讓別人重視你。

然而,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百合說的話:“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我自己有美麗的花朵;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使命;我要開花,是由於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樣看我,我都要開花!”從這段話中我看到了百合與自然環境頑強抗爭的堅韌性格和堅定信念,執著追求的形象。

是啊,人,也要有百合這種精神。不管生活對你多麼不公平,現實有多麼殘酷,你都得堅強地生活下去。不管困難有多大,只要我們心中還有夢,只要我們還有希望,那就得相信自己,努力走好我們的人生之路。

《心靈是一棵會開花的樹》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586字

《心靈是棵會開花的樹》這本書是趙麗巨集寫的散文集,本書共收集散文25篇,其中,我最喜歡這篇散文—《寬容》。

《寬容》這篇散文這要寫了:在作者五六歲的時候,和弄堂的一個小男孩發生爭執,結果,小男孩用磚頭把“我”打的頭破血流,還動了手術。作者懷恨在心,就從牆上畫了一個小男孩,每天用彈弓射畫在牆上的小男孩,父親給他說了一句話:“你要記住,對人寬容,是一種美德”

沒錯,對人寬容,是一種美德,我小時候,也發生過同樣的事情。

大約在我六七歲的時候,我和一個朋友在那玩,我們在討論一個人,而他,和我那個好朋友幾乎有不共戴天的仇。

他說:“你那個朋友,我看還是別跟他玩了吧”正說著,他還打了我一下,而且下手還很重。

他打了我,還不讓我跟我最好的朋友在一起玩,我真怒了,上去就給他了一拳,他說是不小心打的我,他見我打他,就用力把我推開了,一下子讓我摔在地上,胳膊磕出血了。回家後,氣不過,就從一張紙條上寫上那個朋友的名字,站到瓶子上,又用玩具手槍打那個瓶子,結果,瓶子沒打到,倒把自己打著了。

爸爸發現後,對我說,:“你打中過那個瓶子嗎?”“沒”

“那你射中過自己嗎”

“射中過”

爸爸說:“你想和別人和你摔得一樣嗎?然而你受到的傷害更大,對他寬容就是對自己寬容”。

寬容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對人寬容就是一種美德,也許別人給你的傷害是不小心的,而在這個時候,你就應該:寬容。

鋼絲網上的小花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862字

善良是一種美德

寒假中,我認真拜讀了《鐵絲網上的小花》這本書,小女孩羅斯布來奇弱小的身軀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她雖然似小花般的嬌小,但卻十分頑強地生活在鐵絲網上,令人欽佩。而更為讓我敬佩的是她那善良的美德。

羅斯布來奇有一顆善良心。當士兵乘坐的戰車駛向一條小溪,穿過茂密的叢林來到一片開闊地時,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在了眼前:在電網後出現了成群的伸手討吃的小男孩。當他看到男孩們奄奄一息還要餓死時,不顧自己安危,毅然拿出麵包分給他們,以後每天,她都會想盡辦法儘可能多地獲取食物,小心翼翼地跑到關押男孩的地方,一個個給他們送吃的。可是在一個大霧瀰漫清晨,善良的小女孩被槍殺了,她永遠地離開了人世,飄動在我眼前是女孩頭上鮮紅色的蝴蝶結。女孩死了,她生前曾經站過的土地上,星星點點地開出了與她那紅色的蝴蝶結一樣鮮紅的番紅花。看到這裡,我的眼睛溼潤了。她的天真善良卻永遠留在了我的心裡。我想那些被她求助過的男孩們也永遠會記著她的。

善良的小女孩雖然離我而去了,但善良的人卻永遠留在了世人的心中。善良是永恆的春天。嫦娥善良,她有著一顆金子般的心,她總是千方百計地為百姓做好事,接濟貧困的鄉親。到了最後為了不讓蓬蒙這樣的奸詐小人得到仙藥,殘害百姓,自己毅然吞下了藥丸,飛上了廣寒宮。人間有了快樂,老百姓過上了安寧祥和的日子。可大家都忘不了美麗善良的嫦娥,每年的中秋節,擺上各色水果和月餅,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凝神祭拜,寄託情懷。華佗善良,救治了千萬蒼生,為後人紀念;白求恩大夫善良,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為八路軍戰士療傷,受到中國人民的敬仰。

播種善良,才能收藏希望。一個人可以沒有讓旁人驚羨的姿態,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銀”的日子,但離開了善良,卻足以讓人生擱淺和褪色—因為善良是生命的黃金。多一些善良,多一些謙讓,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理解,讓人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好和幸福。這是善良的人們嚮往和追求的,也是我們勤勞善良的中華民族所提倡和弘揚的。

善良是一種美德,讓善良永駐每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