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林壁相關作文20篇

題西林壁 篇1

國小三年級作文 ,400字

今天陽光明媚,萬里無雲。我正想著要去哪玩,就有一位朋友來信,說是邀請我到廬山玩一天。我二話不說,帶上足夠的乾糧,騎上我的踢雲烏騅馬,向廬山進發!

不到一個時辰,我來到了廬山,朋友已經恭侯多時了。我栓好我的馬,就跟朋友一起走了。

我們先來到了廬山大瀑布,巨大的轟鳴聲震耳欲聾,正如李白所說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啊!我不禁感概道:“此乃天下奇觀廬山大瀑布也!”可朋友卻說:“好戲還在後頭呢,先吃點東西,等下我們要去廬山頂上的西林寺。”吃飽喝足後,我們就出發了。

廬山可真陡啊!往下望去,是萬丈深淵,兩邊齊刷刷的屹立著八九座山峰。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登上了廬山。山頂上雲霧繚繞,感覺像在一幅畫裡面。我買了一壺酒,進入了西林寺,把酒一飲而盡,沉思片刻,在牆壁上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朋友驚歎道:“東坡兄果真是神來之筆,在下佩服!佩服!”

題西林壁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414字

一天早上,我來到了壯觀的廬山瀑布。

廬山從遠處看,山巒重重,層層山峰堆在一起,峰頂還長了幾株大樹,好似老伯伯的皺紋上長了幾顆小綠芽,可愛極了。

近處看,橫著像山嶺,側著看像山峰。巨大的山岩冰冷而堅硬,像個意志堅定的戰士在守衛邊疆。一條小溪映入我的眼簾,溪水冰涼冰涼的,用我的小手捧起來喝了一點,嗯,真不錯,味道還有點甜呢!

我抬起頭往天上看,山峰高聳入雲,山上滿是綠樹和小溪,還有些小花小草從中間的空隙裡鑽出來。乍一看,好像一副凌空展開的巨大的畫卷。美麗極了。

但只有站在高處才能看到廬山的全貌。這時我把這首詩寫在了西林寺的牆壁上。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詩告訴我們,看某樣東西,要仔細觀察,寫的全面,例如,這首詩就是這樣,先描寫橫著的,側著的,在寫遠,近,高和底低,每一個方向都不一樣,還說明了看不清廬山面目的原因。

好了,說了這麼多相,信你們一定懂得了許多,所以我先走啦,拜拜!

題西林壁 篇3

國小三年級作文 ,507字

一年春天,我和詩友陸游受王安石的邀請去廬山遊玩。

廬山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

我正沉迷在這美麗的景色之中,突然,我腳下一空,跌進了一個泥潭裡,我趕緊爬起來,往河裡一跳,哇!河水冰涼冰涼的,我浮在水面上,看著雄偉的廬山,不禁感嘆:“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我晒乾衣服,已經到了傍晚了。我們來到一戶人家門前,敲了敲門,問:“請問可以在這借宿一晚嗎?”這家主人只是冷冷地說一聲:“進來。”但等他看清楚是我們時,連忙說:“快請坐,快請坐!來吃飯吧!”早已餓得飢腸轆轆的我們狼吞虎嚥,不一會兒便吃得精光,連最後一點兒油也吃了。

晚飯過後,我們外出散步,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走到了一條瀑布旁,我們坐在草地上,晚霞把草地變成了金色的,瀑布也為成了金色的,遠遠望去,好像一條金色的毛巾掛在那裡,看著這美麗的景象,又一句詩脫口而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陸游好奇地問:“此句何意?”我笑道:“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而視野太狹窄造成的。”王安石大笑:“老兄,你已經玩了一天還不夠呀!哈哈哈!”其他人也捧腹大笑,山中久久迴盪著我們的笑聲。

一次旅遊在歡快的笑聲中結束了。

改寫古詩《題西林壁》 篇4

續寫改寫 ,574字

有一天,蘇軾和她的兄弟姐妹一起去遊覽廬山。因為,他們聽說唐代大詩人李白去過廬山,看過廬山瀑布,並寫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麗詩篇。他們也想看看這美麗的廬山。

早上一起床,他們就開始啟程了。蘇軾和她的兄弟姐妹來到廬山腳下,抬頭一看:“啊,這麼高的山呀!”蘇軾的妹妹喊道。他們一邊爬山一邊看。他們看到山中的樹林就像一張長長的綠色的被子,小溪叮咚叮咚的唱著歌,好像在歡迎他們的到來。蘇軾和大家一起爬著爬著覺得累了,就在一塊大石頭上坐了下來。蘇軾說:“橫著看廬山就像山巒起伏、連綿不斷的山嶺,到處都是綠色。可爬著爬著景色怎麼變了?你們看,側著一看廬山是高聳入雲的山峰,好像一把把鋒利無比的利劍和一棵棵嫩綠的竹筍。”他的弟弟說:“是啊,是啊。你看從遠處看像一群群綠色的小綿羊,從近處看山霧環繞,神祕莫測。”接著,他的妹妹說:“從高處看下面是不知深淺的山溝,從下面仰望到處是懸崖峭壁。”

不知什麼時候,他們看到了一個巨大無比的瀑布,水留下來的聲音震耳欲聾。原來這就是大詩人李白仰望過的廬山瀑布。看完瀑布後,他們我一言你一語的辯論起廬山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蘇軾說:“我們站在廬山的中間,看不到廬山的真面貌是因為我們就身在其中。”

遊覽完廬山後蘇軾便在西林寺的牆壁上寫下了《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改寫題西林壁 篇5

國小三年級作文 ,226字

有一天蘇軾來到了風景優美的廬山,蘇軾看見美麗的廬山,感到高興,他發現美麗?A廬山橫看像山嶺,側看像山峰像一把巨大的金箍棒。

我還發現遠近看廬山各不相同,好像廬山在不斷變化著,變成那樣,變成這樣,真是千姿百姿呀!,也讓我感受到廬山的美麗,狀觀。

可是,我又想到了一點我現在所在的地理位置,還有我所看到的所有隻不過是廬山裡一點渺小的部分,事實上我不知道廬山的真實面目事實上我還是不知道廬山真正的樣子呀!。

但因為我在廬山裡面,無法看見廬山外部更美的樣子呀!

改寫《題西林壁》 篇6

續寫改寫 ,265字

蘇軾今天正好閒著,準備去看看遠近聞名又壯美的廬山。

蘇軾一趕到廬山,就被它的雄奇壯觀給吸引住了。這裡景色真是千姿百態,讓人目不暇接啊!?M著看是連綿起伏的山嶺,從側面看就成了山峰,遠看、近看、俯瞰、仰望各不相同。

蘇軾不由的問道:“為什麼我只能看到一部分呢?為什麼我不能看清楚廬山的真面目呢?”他又不由的感嘆道:“只因為我身在廬山之中,視野太狹窄,只能看到區域性。”

啊!真是

?M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想要全面瞭解,就得站在客觀角度看待問題。

題西林壁 篇7

國小四年級作文 ,537字

有一年秋天,我和我的好詩友朱熹受朋友王安石的邀請來到了他的家廬山去玩。一路上,看著廬山的美景,我在想:廬山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王安石似乎讀懂了我的心思,說:“你馬上就會知道了。”

到了廬山,我一下車就被廬山的美景震撼了:廬山不論是遠看還是近看,都非常美麗。遠看,猶如仙境一般:山上的樹木鬱鬱蔥蔥,整個山被雲霧繚繞,好像披上了一層神祕的輕紗,美極了。近看,給人留下畫一般的美感,瀑布雄偉壯觀,花兒五顏六色,各種各樣的小動物穿梭於其中。於是,我忍不住作詩的慾望,便在西林寺的牆壁上,把筆一揮,半首詩就在上面展現了出來:橫看成嶺側成風,遠近高低各不同。王安石和朱熹看了,連忙誇到:“好手筆,好手筆。”

欣賞完廬山美景,我們到山上的一家土菜館吃飯,那裡的飯菜真好吃呀,有蝦、紅燒肉、石魚煎蛋等。吃完飯,我提出想到山頂去玩,他們欣然答應了,到了山頂,我往下看,山下那些高高大大的房子在我看來就是一個小小練習本,行走的路人就像一個個的小螞蟻,不值一提。雖然我站在山頂上,但還是看不到廬山你的全貌,想到這裡,我連忙跑回了西林寺,在牆上又寫下了下半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游完廬山,朱熹看了看太陽說:“太陽快下山了,我們回去吧。”我們相互告別,就各自東奔西走回自己的家了。

題西林壁 篇8

國小二年級作文 ,199字

我是宋代偉大詩人蘇軾,今天我決定去廬山。

我徒步走到廬山腳底下,被它的雄壯折服。我爬到半山腰,橫看著,它是高聳入雲的山嶺,似波濤一般高低起伏;我側看著,它是高聳入雲的山峰。

我到了山頂,所有的山川美景盡收眼底。奧,我疑惑了?為什麼廬山像大人和小孩在遊樂場玩耍一樣呢?為什麼是這樣高低不平呢?

看見一位砍柴的樵夫走過來,連忙前去問:“老人家,廬山為什麼這樣變幻莫測呀?”老人家說:“因為你在廬山中”。

題西林壁改寫成作文 篇9

續寫改寫 ,356字

一天蘇軾去了江西廬山漫遊,覺得峰迴路轉,景色千姿百態,令人應接不暇。

蘇軾看到了廬山,廬山面目多樣,美麗極了。橫著看是連綿起伏的山嶺,從側面看又成了高峰。遠看、近看、俯瞰、仰望,景色各不相同。廬山的樣子可真是多種多樣!

蘇軾爬上了高大、壯麗的山峰。爬到山頂後,蘇軾才發現,自己已經不認識廬山的真正的,美麗的景色了。為什麼蘇軾看不清廬山的美麗的景色了呢?是因為他眼花了嗎?並不是的,蘇軾之所以看不清廬山本來的景色,是因為他自己本身就在這層巒疊嶂的深山之中。

到了傍晚,蘇軾有些疲憊了,他找了一戶人家,到他家住了下來。蘇軾到了那裡,他一看那個家裡有一個生病的母親和一個四歲的小孩,那個小孩正在照顧她。蘇軾覺得那戶人家有些貧窮,於是就把自己的乾糧和錢財給了他們。他們說:“好人有好報,好人有好報啊!您真是一位好人啊!”

遊西山林屋洞 篇10

國小一年級作文 ,353字

秋風送爽,丹桂飄香的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去了蘇州西山林屋洞。

林屋洞又稱天下第九洞,在洞天世界中獨樹一幟。林屋洞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別有洞天”。我走進了林屋洞,哇!洞裡的美景讓我驚歎不已。洞內廣如大廈,石柱如林,洞中有洞,洞洞相連,有的地方很窄,有的地方開闊,彎彎曲曲。洞中有石鍾、石鼓、還有石燕。有的地方像一間屋子,有的地方像一張床。我來到了雨洞,雨洞終年掛著一串串晶瑩的水珠,會一滴一滴的落下來,會下雨的洞在這兒哦!

我又來到了隔凡洞,聽說這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各式各樣的彩燈照射,更增添洞內神祕絢麗的氣氛,猶如到了人間仙境。還有五光十色的天后別宮,陽谷洞……

我出了洞口,登上山頂,遠眺太湖,太湖煙波浩渺,漁帆點點,村莊炊煙裊裊,公路上的汽車像螞蟻搬家。湖風撲面,使我心曠神怡。

西山美景真令我流連忘返!

我的“西瓜森林” 篇11

國小五年級作文 ,451字

我有一位植物朋友,叫“西瓜森林”。它是一個小型盆栽,盆栽裡種植著四根細長的竹子,一顆顆西瓜似的圓滾滾的小植物,環繞在竹子周圍,遠遠望去,就像西瓜地上長著幾棵小樹苗。“西瓜森林”的得名由此而來。

剛買來“西瓜森林”時,我覺得竹葉又細又長,不太美觀,於是,我就準備幫它們“美容美容”。這邊修一刀,那邊剪一刀,我忙得不亦樂乎。

這時候,媽媽過來了,一看我的“傑作”,大驚失色:“你怎麼把它們剪得光溜溜的了。多少難看呀!哎,好好的植物,都被糟蹋了。”

聽了媽媽的話,我放下手中的剪刀一看,可不是嘛,原來是好心給它們修剪,結果不知不覺都被我剪光了。

我懊悔萬分。為了使它們重新長出來,我每隔五天給它們澆水。在我的精心培育下,“西瓜森林”漸漸又長出了葉子。而且比以前長得更高,更強壯了。

後來,為了使它不太寂寞。我就把它放到了我們的教室裡。教室後面的櫥櫃上有許多同學們帶來的植物,想必它一定不會孤單。它在教室裡一亮相,立刻就得到了同學們的讚賞。

如今,精巧別緻的它,和它的植物同伴們,已經成為教室裡一道亮麗的風景。

西山森林公園 篇12

國小三年級作文 ,283字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去西山森林公園遊玩。西山海拔1948米,從山腳到山頂,我們走了大約20000米。

到了山頂我看到了瀑布,小溪,花草,小魚兒。我永遠忘不了山頂小溪裡面的小魚兒,我抓它,他逃走;我又抓它,它又逃走。我心想:它怎麼那麼活潑呀?好不容易抓住一條,我摸了摸它,沒想到它的尾巴比綢子還要柔軟、光滑。

瀑布的水太冰涼刺骨了,我把手放進水中,只待了5秒鐘就迅速地收回了手,手變得通紅,快要凍僵了。

中午,我們在車上休息。知了不知疲倦地叫著,“知了、知了、知了……”我感覺到乏了,不一會兒就進入了甜蜜的夢鄉。

美麗的西山至今讓我難忘,美麗的記憶將永遠留在我的腦海中。

遊西安碑林博物館 篇13

國小五年級作文 ,742字

今年暑假,我和媽媽去西安遊玩,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既不是有“世界八大奇蹟”之稱的秦始皇兵馬俑,也不是汁水四溢酥脆可口的肉夾饃,而是西安碑林博物館。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西安碑林博物館是全國最大的石質書庫,裡面碑石如林,藏石達3500餘件,彙集了歷代著名書法藝術珍品。這讓自幼學習書法的我,感覺像闖進了“書法藝術的殿堂”,一次過足了癮。

西安碑林博物館的“碑”字蒼勁有力,非常好看。不過這個字少了一個撇,有人說這是題字的林則徐因為禁菸被朝廷撤職,心情鬱悶,所以少寫了一撇。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在古代碑字可以不寫撇。進了碑林博物館,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石臺孝經碑》,這塊碑是由唐玄宗李隆基親筆書寫並註釋的孝經。碑冠刻的是青龍騰空,它還有三層碑座,每一層都都刻有精美的圖案。那石碑上都畫上了一個個格子,格子裡是用隸書工工整整的刻上了每一個字,格子旁邊的小字是對該字的註釋。說實話,唐玄宗的字寫的真不賴,風流力勁,被譽為唐代隸書的典範呢。

碑林裡面有許多大書法家的真跡,比如柳公權的玄祕塔碑、曹全碑等。展室裡的石碑不僅造型百出,碑上記錄的事也是五花八門,不僅有李斯、王羲之、顏真卿等書法家的傑作,還有文字遊戲《畫裡藏字》碑,乍一看,是一幅漂亮的竹子,可走近仔細看,裡面卻藏著描寫三國演義中的關羽的一首詩:“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是不是很有趣呢?

碑林裡各位書法大家的作品,讓人如痴如醉。有些書法家的故事也讓人忍俊不禁,大家都知道的草書大家張旭,據說一旦喝過酒極度興奮的時候就會把筆一扔,直接用頭髮沾上墨來寫字,是不是很瘋狂?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懷素都曾師法於他,顏真卿甚至兩度辭官向他請教筆法。

碑林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同學們如果今後有機會去西安,一定要實地去參觀一下哦!

遊記——西安碑林 篇14

國小四年級作文 ,774字

上一個寒假,我們一家從上海出發,回老家西安遊玩。西安有很多名勝古蹟,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數碑林了。

一走進碑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隻可愛的大夏石馬,接著是唐明皇李隆基用隸書抄寫的孔子《孝經》屹立在涼亭裡。再往前走,“多寶塔感應碑”氣勢恢巨集,字型雄渾。柳公權“玄祕塔碑”內斂外擴,運筆健勁舒展,乾淨利落。歐陽詢“皇甫誕碑”鋒稜外露,字型瘦長。中國最古老的,儲存最完善的石刻教材“開成石經”巨集偉壯觀。為漢字發明人倉頡而刻的“倉頡廟碑”展示了石碑早期的形象。北魏的墓誌石充滿了山野之氣,粗獷有力。還有令人驚歎的彙集了一千年間103名大書法家420件作品的“淳化閣帖”。東漢“曹全碑”令人覺得“回眸一笑百媚生”……

除了書法藝術,碑林還有許多石刻作品。被譽為“東方維納斯”的白玉菩薩造像、唐朝的蹲獅石雕、站立在唐高宗李淵陵前的犀牛石雕、渾圓光滑的臥羊石雕、凶猛的東漢雙獸“天祿”和“辟邪”、李世民的六匹駿馬“昭陵六駿”、陽刻雕出的天宮場景……每一尊塑像都活靈活現,十分生動。看完石刻藝術展後,我們又去看了有趣的一字碑。有似游龍戲水的一筆福,活靈活現的一筆虎,還有隱藏著數字的一筆壽。因為姥爺要過七十歲生日了,所以我們買了一張一筆壽的拓本,姥爺收到後十分開心,把它掛在了牆上。

游完碑林,我還買了一本碑林原創的書《西西遊碑林》,它不僅讓我更深入的瞭解了碑林,也讓我對書法多了一份興趣,對書法家多了一份敬佩!

遊西山的林屋洞 篇15

國小二年級作文 ,640字

遠近聞名的林屋洞廣如大廈、怪石嶙峋、頂平如屋,美麗而又神祕。

我們一家人沿著石頭小路前行,來到林屋山前,只見山坡上刻著“天下第九洞天”六個大字。接著,我們拾級而下,走進了一個兩人來寬的洞口。剛進洞內,一股涼氣朝我襲來,就像進了一個巨大的空調房。洞裡五光十色,岩石千奇百怪,還有一條條小溪,在中間匯聚成了一個湖,湖水清澈見底,裡面還有一條條自由的魚兒。湖邊的怪石讓人大開眼界,你瞧,有的像一個陡峭狹長的滑梯,有的像一副美妙絕倫的山水畫,有的像一匹準備出征的戰馬,還有的像一頭力大無比的公牛……

林屋洞洞中有洞,像個大迷宮,洞中的路彎彎曲曲,我們經過一座小橋,走到了更深的洞穴,我像一名小探險家一樣,領著家人在裡面穿梭,這裡特別潮溼,上面還不時滴下一兩滴水,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音,像在為我們奏樂。這裡的燈光比外洞更加絢麗,給洞穴增添了神祕的色彩。

我剛一抬頭,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深邃的藍色,彷彿來到了美麗的海底世界。一會兒,我的視線移到了紅色燈照射的區域,燈光投射在石壁上,形成了美麗壯觀的火燒雲。就在我看得津津有味時,一滴泉水滴到了我的頭上,我頓時感覺涼涼的,癢癢的,讓人神清氣爽,舒服極了!

繼續前行,是一段向上的石階,我們緩緩地向上爬,光線越來越亮,突然一股熱浪向我們襲來,原來我們已經出了洞。

林屋洞裡千姿百態的怪石,色彩斑斕的燈光,外加清澈的湖水,形成了一個美麗而奇妙的世界,真是讓人流連忘返!

川西之行——古爾溝 篇16

日記 ,561字

2016年7月15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是川西之行的第一天,坐了一天的車,我的四肢都麻木了。黃昏時,終於來到了今晚要住的地方—古爾溝。

古爾溝座落在一個小山溝裡,兩旁是陡峭的山峰,一邊的山峰光禿禿的,而另一邊則長滿了小樹叢。因為以前在課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中學過,所以我知道哪座山峰在南邊,哪座山峰在北邊。

在小鎮的旁邊,有一條小溪,溪水很渾濁,像一群打鬧完後趕著回家吃晚飯的小孩子,正奔跑著向下遊流去。

吃過晚飯,我和媽媽沿著小溪散步。溪邊的欄杆上,飄著五顏六色的小旗子,這是藏區人民特有的標誌—經幡。小溪的兩旁,種著一排柳樹,柳枝在晚風中輕輕舞動,夕陽的光輝灑在柳樹上,柳樹就像抹了一層油,顯得更加翠綠了。

黃昏的小鎮上,來往的人不是很多,顯得小鎮特別安靜。偶爾可以看見幾個賣水果的小商販,籮筐裡盛滿了李子、蘋果、梨。一陣晚風吹來,感覺很涼爽,空氣中也瀰漫著一股水果的香味。我嚐了個蘋果,酸酸甜甜的,真可口。

小鎮上,家家戶戶房前屋後都種滿了美麗的格桑花(我第一次知道這花的名字),有紅的、白的、紫的、粉的,五顏六色,競相綻放,好看極了。媽媽一直叫我和格桑花合影,但是因為我有點頭暈(後來我才知道,這叫高原反應),一直吵著回酒店睡覺。

古爾溝的黃昏是美麗的、寧靜的、香甜的,我真喜歡這個地方!

川西之行——九寨溝 篇17

寫景作文 ,696字

今天是川西之行的第五天,我們終於來到了慕名已久的九寨溝風景區。這裡海拔沒有若爾蓋草原那麼高,所以我也沒有了高原反應,精神一下子就好了起來。

坐上景區內的旅遊觀光車,我們首先來到了“鏡海”。鏡海的水非常平靜、清澈,像一面鏡子,倒映著藍天、綠樹、小山,像一幅天然的水彩畫。我正拿著相機幫媽媽拍照的時候,一滴露珠從樹枝上掉下來,落到水中,水面上頓時蕩起一圈圈波紋。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諾日朗瀑布”,遠遠的就聽見一陣嘩嘩嘩的流水聲,像在歡迎遠方客人的到來。走近一看,一條瀑布從天而將,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沿著棧道再往上走,不一會兒,前面又出現一條瀑布,比“諾日朗瀑布”還高。咦,這裡怎麼這麼眼熟呢?我好像在哪兒見過?經媽媽一提醒,我恍然大悟,原來,這是電視劇《西遊記》中的場景。在旁邊的木牌上,寫著“珍珠灘瀑布”幾個字。

離開“珍珠灘”,又來到“五花海”,我覺得這裡的水是最美的。站在小木橋上,近看,湖水清澈透明,湖底的枯木、水草、小魚、石塊…。一目瞭然。遠看,湖水又變成了寶藍、鵝黃、墨綠、藏青,各種顏色連在一起,使水上水下形成一幅天然的畫。對我來說,五花海最神奇的地方就是—湖底或大或小、奇形怪狀的枯木,居然長久在水中都不會腐爛,並且還和水融為了一體,難怪人們說它是神奇的九寨。

最後,我們還遊覽了“熊貓海”、“長海”、“盆景灘”、“犀牛海”,每個景點的水都很有特色:鏡海的水安靜,諾日朗和珍珠灘的水豪放,五花海和五彩池的水多彩,盆景灘的水歡快,長海的水神祕……。

就像人們說的那樣:九寨歸來不看水。游完過後,我才覺得,果然明不虛傳。

美麗的瘦西湖 篇18

國小五年級作文 ,428字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揚州的瘦西湖,不比杭州西湖的綽約多姿,不比日月潭的迷人風光,卻是我心中永恆的畫卷。

走進瘦西湖,前來的遊客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我邁著輕盈的步伐,漫步於湖邊,不禁饒有興致。湖邊楊柳依依,輕柔地撫摸著波光粼粼的湖面,湖中漾起了一朵朵秀麗的水花,岸邊碧綠的小草,如一層層綠地毯,更加為這西湖的迷人風景增加了幾分活力。一些不知名的小花悄悄綻放,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黃的金黃,藍的幽藍,優雅的襯映著那碧綠的草地。此情此景,倒映在瘦西湖中,構成了一幅優美的畫卷。

登上小橋,踏一縷清風,遙望湖對岸。樹木高大挺拔,鬱鬱蔥蔥,一片綠的海洋,湖水漾著笑的漣漪。不知何地,竟傳出悠悠揚揚的笛聲,婉轉動聽,我想:這笛聲大概正傳頌著瘦西湖前世的優雅華麗,今世的美麗繁榮吧。笛聲、湖水、楊柳、古橋,都顯示著瘦西湖的迷人風姿。

哦,瘦西湖,你是多少人在夢中出現的美景,他們情繫西湖,欣賞著你今生今世最美的風光。

山水聖地——桂林 篇19

國小五年級作文 ,475字

正所謂“桂林山水甲天山。”桂林,也就是“山水聖地!”

那天我和媽媽、姐姐去坐竹筏,遊山水。我們一人拿一把水槍,來到了竹筏上。

我們先是遇到了一種奇似蘋果的山,竹筏上的老爺爺說:“這是‘仙人摘蘋果山’。”傳說是一位仙人摘蘋果時落下的一個大蘋果,經過了千萬年的風吹雨打,漸漸石化,才有如今的‘蘋果山。’

接著,又有一座奇山迎面而來,老爺爺說:“這是孫悟空暴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時的石山。”最前面是豬八戒,露著它那肥厚的大肚皮,十分可愛。騎著白馬的是唐僧,一隻手豎在口前,彷彿在念:“阿彌陀佛。”在唐僧旁的就是孫悟空,他大步向前,用右手提著金箍棒,好像前方有一妖精,他縱身一躍,掄起金箍棒,好似在說:“吃俺老孫一棒!”最後面當然是沙和尚了,他手提鏟子,上面扛著一大堆行囊,用四個字來形容它就是任勞任怨。

這兒的山好,那水也好啊!

沒錯,水面波光粼粼,我突然看到了一個角,不好!鯊魚!我問老爺爺,是“那是鯊魚嗎”?老爺爺笑了笑,說:“那是潛艇,在打掃垃圾呢!”我也笑了,原來水的乾淨是這傢伙的功勞啊!

正所謂“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不假,“山水聖地”非它莫屬不可。

西溪遊記 篇20

國小六年級作文 ,952字

“聽說老菩薩今天過生日,西溪那邊可熱鬧了,要不我們去玩玩?”媽媽看見熱點新聞,提議道。“好啊!好啊!我早已在家憋死了。”一聽,立馬一蹦九尺高。

我們不一會兒就來到了西溪,小鳥歡快地唱著歌,小花興奮地脹著臉,小草好奇地望著天,它們似乎都在與人們共同歡樂。遠遠的,“嫋嫋青煙從泰山寺內飄出來,大概人們都在燒香吧。”我想。走了幾段路,媽媽拉著我,也走進了泰山寺。剛進門,映入眼簾的就是一片寬廣的天地,古老的房子,透出悠久的歷史,燻人的香味又增添了肅穆的氣息,我要是一閉上眼睛,真以為穿越回了古代。媽媽買了幾把香,也奉燒掉了。在路上,我被一棵樹吸引了,這棵樹談不上粗壯,也說不了秀美,反正就是一顆平平常常的樹,但引我注目的是樹上那一條條迎風飄舞的紅色絲帶,滿樹都是。我好奇極了,媽媽似乎看見了我的小問號,告訴我:“那些紅袋子都是求籤的,說白了就是許願。”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走出泰山寺,我們穿過馬路,來到了董永七仙女文化園。剛進門,我的眼界就變得舒暢起來,翠綠的樹,嬌豔的花,高大的雕像,使我一下子就陶醉了。我呆呆地站在那兒,看著眼前美麗的風景,腳像被吸鐵石固定了,媽媽拉了我一把,我才從美夢中驚醒。我歡快地奔跑著,不知不覺跑到了一座橋前。我興奮地拉著媽媽走上橋,在橋頭,我低頭俯視,水面波光粼粼,像撒上了一層薄薄的金粉,微風拂過水麵,泛起道道波瀾,蜻蜓不時掠過水麵,給湖面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我又驚呆了,太陽公公晒著提醒,我才醒來。我拿出相機,拍下了這美麗的景色。

我們又繼續往前走了一段路。我看見一棵高大的樹木,在旁邊的指示牌上寫著“老槐樹”。我用手抱了抱樹幹,樹皮十分粗糙,有些已經脫皮了,手心有種像被撓癢癢的感覺。我兩手直直地攤開,也只抱了樹的冰山一角。嘿嘿,這樹可真粗,一個樹起碼要四個大人抱。我順著樹幹向上看,真是高聳入雲啊。鬱鬱蔥蔥且密密麻麻的,樹葉泛著深綠色。風婆婆來和樹拉家常,樹葉沙沙地唱起歌,好像這位老人在低聲和我絮語。“你知道嗎?董永和七仙女曾經就是在這棵老槐樹下相愛的,他們……”媽媽給我講了老槐樹下悽美的故事,我聽入了迷,過了好久才回過神來。我又望了望這棵老槐樹,我感覺它變得更加慈眉善目了。聽著動人悽美的故事,欣賞著美不勝收的風景,感受著濃郁古老的文化氣息,我陶醉在了西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