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經風霜的老屋相關作文20篇

飽經風霜的老屋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1678字

自記事起,那個房子就是我們一家的老屋。現在唯一的記憶存在一張照片裡,一個平平的大屋子,面前一個壩子,那是快要拆除的時候照的,在還沒有SD卡時代的時候,父輩們用膠捲留下了他們對家的念想,照得有些模糊,幾個弟兄並排站著。

老屋拆了之後,人也基本就散了。

阿婆(也就是奶奶)走的時候我還很小,上小學幾年級我記不得了,只記得是一個大清早,一個親戚來通知被寄託在保保家的我,說是阿婆走了,我懵懵懂懂跟著回到老屋。那裡我們叫桂花井,走一截大路,然後穿到小路上,小路是一個長長的緩緩的上坡,周圍會路過田地,路過大姑原來的家。中間穿過一小片竹林,看到一個豁然開朗的壩子,那就是我的老屋了。

還記得那一時刻,唸經的道士和各種奇怪的音樂都混在一起,而我因為太小還不醒事,唯一的印象是,我的堂哥說,阿婆走了,我們要跪下。然後我就跪下,開始嚎啕大哭。阿婆在的時候,還是很喜歡我的。她自我出生後,帶過我到差不多一歲吧,後來堂妹出生了,又去帶堂妹。阿婆脾氣不好,我爸爸幾個兄弟的脾氣都像她,甚至,連高血壓這種病,也遺傳了她。

她那時已經是滿頭銀髮了,有幾顆牙齒換過,好像是銀色的那種質地。她得的是需要換骨髓的和血液有關的病,我至今都沒弄得清楚病的具體名字,只記得她住院時,我有一次去看她,醫生用很粗很粗的管子抽她的骨髓,媽媽跟我說,你不要很怕的樣子,這樣阿婆也會很害怕的。

老屋比門口的大平壩要矮一截,所以進門的時候要下個梯坎,整個屋裡的地面還是最原始的那種土的地面,並沒有水泥這種產物去裝點它。進門對著就是我們喊的堂屋,堂屋外頭就像前廳,前廳右邊一個房間,記不得是誰住了,前廳左邊的房間是阿婆和公的房間,我們那裡喊爺爺喊公。房間裡有一個老式的床,床前還有一個類似於門檻的橫板,床是深色的木頭床,還有細細的雕花,掛著蚊帳,我只曉得我在那張床上睡過覺,但那時太小,著實沒有什麼多的印象。屋裡不點燈的時候,一片昏黑。阿婆和公的房間緊鄰著廚房,很奇怪的感覺,廚房邊上是廁所,那時的廁所往往是和豬圈連在一起的,有時還會有其他的家畜在,那些豬一直哼哼哼,走來走去,上廁所也上不安穩,膽戰心驚的,很怕它們會竄過來。如果餵了雞,也很恐怖,雞會過來啄我的屁股嗎,反正我在上廁所的時候會嚇得一聲不吭,連呼吸都屏住。

說回前廳對著的那個大屋子,叫做堂屋,裡面放得下兩張大的方桌,但凡是需要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飯的時候,都會在這裡。堂屋連著的房間是么叔的,最關鍵的是這個房間裡頭還有個小間,裡面儲藏著各式各樣的東西,其中有一個大的深褐色陶罐(我們那裡盛產這種陶罐)。陶罐裡阿婆會放上很多小零食,有一款我們管它叫沙鹽糕,長方形的薄薄的,很多層連著,像現在的千層蛋糕,最外邊鍍了一層粉紅色的糖,老人說是敬了菩薩的食物吃了會更好。還有一種白色的米糕,是用花瓣形狀的那種模子做出來的,也用於敬菩薩。敬完菩薩後,大人就把這些糕點和糖果一起分給小孩子,說吃吧吃吧,吃了肚子不會疼,也不會生病。天曉得為什麼小孩子總是容易肚子疼呢。

我和我的堂妹長期密謀去偷拿裡面的食物,現在回想不起當時的情景,但那種小孩子間鬼鬼祟祟的感覺,還是很有意思的。小小的物質,已經足夠開心一陣子的了。

老屋前的平壩是我玩耍時呆得最多的地方,平壩的一側,還有兩家鄰居,只記得其中一家的有一個小孩,小名叫“籠子豬”,這樣的名字可以讓小朋友好養一些。平壩的正面和另一個側邊都是土堆,上面有樹和小竹林,還有隨意種的一些蔬菜和小蔥。再遠一些是一個更大的竹林,穿過竹林便是田土了,其中的一些田土是我們家自己種菜的,種過花生,胡蘿蔔,白蘿蔔,狗棗豆,還有油菜。在一個春天,我在油菜叢中照過一張相。那可能也是我這一生唯一的在油菜花叢裡的留影,油菜花裡實在太多蜜蜂了,而我對蜜蜂有徹徹底底的陰影。

在那些土坡上,竹林間,都留下過我的足跡,我去拔草,扯花,用小石頭在泥土上劃,寫字。在壩子上跳房子。……那些童年的回憶,就那麼淺淺淡淡的出現在腦袋裡的最深處。

誰說小時候發生的事情,小孩子記不得呢,其實記得很清楚。

飽經風霜的老屋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590字

晨曦中一縷縷白色的炊煙從屋頂上緩緩飄向天空。歡呼著,跳躍著,慢慢的躲進了被朝陽染紅的雲彩,消失不見了。

近處一棵孤零零的楊樹堅強地站在那裡,陪伴著老屋。灰色的磚牆上閃過一絲綠意,點綴著幾朵不知名的小花兒。鐵門早已十分年邁,“嘎吱”地緩緩開啟,四周環繞著金燦燦的油菜花田,使老屋老態中呈現出幾分生機。院中,一隻老母雞領著一群小雞,小雞們“嘰嘰”叫著,老母雞“咯咯”呼喚著,空氣中充滿一股刺鼻的臭味。

記得在我六歲時,年幼無知的我同樣見到一群小雞。我緊追在它們身後。一隻小雞掉了隊,迷失了方向。我衝上去將它握在手中,溫溫的,舒服極了。小雞“咯咯”叫著,反抗著我的小手,我抓得更緊了。我歡快地跑到姥爺那兒,向他展示我的成品,姥爺沒注意,突然小雞掙脫了束縛,跑走了。面對越來越遠的小雞,我傷心地大哭起來。

姥爺安慰著我,給我做了一隻可愛的小雞。現在看到這些小雞,我充滿了對生命的敬佩。

屋子中,陽光從窗外撒進來,形成一道光柱。塵在屋子裡跳躍、飛舞,就像一個個小精靈,活潑極了。桌子上,歲月滄桑讓桌面綻開一條條裂縫。桌角,一張巨大的蛛網,小蜘蛛在打著盹。

姥爺在屋中辛勤地為我們做飯,蒼老的臉上,滾下大滴汗珠……

老屋,雖經歷了許久歲月的折磨,仍傲然挺立在風中。

飽經風霜的老屋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637字

我漫步在鋪滿秋雨的石板小路上,雨後濃郁的土腥味籠罩著酣睡的村莊,頗為寧靜,就連平時聒噪的獵狗也不忍心打攪它的美夢。悄無聲息地,我決意去拜訪曾經的老屋。

老屋的白牆上刻畫年邁的裂痕,被雨溼潤後更是細膩至極,推開破舊不堪的房門,開啟塵封已久的回憶。

六歲前,這裡是我最初的家園,也是我兒時的樂園。那時村莊還是個活力四射的孩子。每天黎明,家禽都會準時將我喚醒,然後我總會漫山遍野地與風嬉戲逗留。或是爬上山頂,痛快淋漓的向山谷吶喊,為了聽清山谷裡的回聲,我總是喊到口乾舌燥從才肯罷休。或是躺在柔軟的草叢裡,這是一個天然的大床,採一兩根野草,叼在嘴裡,吮吸它獨特的清香。有時,我貪婪著陽光的愛撫,在“大床”上樂此不疲地翻來滾去,不一會兒,全身便裹滿了草絮。玩累了,我偷偷摘一兩個屋前的橘子,細細品嚐,可又苦又澀的橘子常把我的牙齒酸掉。

有時,我也會隨姐姐採折耳根。折耳根生長在溼潤的泥土裡,根也被封閉在裡面,只有兩片嬌嫩的葉子暴露在外。姐姐每次都嫻熟的拋開折耳根嫻熟的泥土後,用鐮刀再向起底部一割,一棵完整的折耳根便已“搬家”。我也像模像樣的採摘起來。但是心急的我採摘的折耳根大多缺胳膊少腿,姐姐採的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每次都能滿載而歸。

昔日溫暖的裊裊炊煙已不復存在,屋前的橘子樹也只剩下枯枝殘葉。老屋飽經滄桑的面容下,保留了幾絲簡樸和寧靜,珍藏了我幼時無憂無慮的時光。雖然我現在早已遠離這裡,但老屋永遠是我懷念、魂牽夢縈的地方。

飽經風霜的老屋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964字

紅瓦、木門、石頭牆,那是外公和外婆的家,也是我兒時的回憶。

屋,老了。屋上的紅瓦殘缺不齊,原來火焰一般的紅長了苔,黑色的苔。木門上的一道道刮痕格外顯眼,側屋的石頭牆上是孩子的塗鴉,各種顏色的筆反而給老屋添了點生機。

老屋後廳的牆上有一幅畫,佔了一大面牆壁。畫上有兩隻栩栩如生的丹頂鶴立在松樹旁邊,向著太陽張望,旁邊的對聯上寫著“玄鶴千年壽,蒼松萬古春”,橫批是“吉星高照”。紅日、青松、白鶴,每次家裡來客人,看到這幅字畫都讚不絕口,也不知是哪位名家誰畫在那兒的。

前廳和後廳中間有個天井,那裡養了很多花,養得最多的便是土蘭花,是外婆最喜歡的花。花用舊時盛水的大缸養著,有兩大缸。茂盛的蘭花挨挨擠擠地站在缸裡,外婆買來了幾個花盆,分養了兩缸蘭花。每年夏天,土蘭花就伸出了一串串花苞,綻開了一朵朵嬌俏清香的蘭花。奶奶把蘭花剪下來,晒乾,泡在爺爺自己養的蜂蜜裡,又甜又香的蘭花蜜消炎潤喉,是我兒時的最愛。

外婆和外公都是農民,前廳有兩間屋子,其中一間放滿了農具和肥料。那些農具可是外公外婆的寶貝,雖然生了鏽,有些還少了腳,但也陪著外公外婆風吹雨打、春耕秋種,功勞不小。房門口還有個狗洞,那就屬於一隻大黃狗的。大黃狗生活得很自在,白天在屋裡逛來逛去,孩子們逗著他玩,有時就跑到院子裡晒晒太陽、打打滾,晚上便躲在前廳的小窩裡睡大覺。門口一有風吹草動,它便警覺地大叫起來。在這個老屋裡,它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員,更是我快樂的小夥伴。

院子裡有口井,井水清澈甘甜。老家的院子沒有圍牆,每天早上是院子最熱鬧的時候,鄰居們都會陸陸續續來提點水回去洗刷做飯,有的還提著一籃子的衣服到邊上的洗衣池洗刷,大家說說笑笑,那是最輕鬆悠閒的時候。井的對面有一小畦菜地,裡面種的菜可不少,蔥、蒜、姜、韭菜、小白菜都有,需要的時候就摘,純天然無公害,可好吃了!

小時候,我喜歡和外婆一起坐在後門的石階上,外婆跟我講著很久很久以前的事,講她小時候的趣事,講我媽媽成長的故事,講“虎姑婆”的故事……外婆是個文盲,但她用通俗易懂的閩南語講了很多故事,一個又一個,一遍又一遍,我百聽不厭,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老屋越來越老,但關於她的美好記憶留在我的腦海裡,永遠不會忘記。

飽經風霜的老屋寫一段話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1409字

老屋在山坡上,與孃家現在的房子隔著近兩百米的陡坡,它就像我們遺棄的舊時光,默默地煢煢孑立著,青苔綴滿屋牆四圍,就像套著加厚的綠裙子。

我在綠意盎然的春日造訪老屋,尋覓擱淺在記憶深處的童年、少年時光,撿拾生命中最蔥蘢的歲月……

老屋是一幢大瓦房的左半廂,由田字形兩層瓦房搭兩間日字形一層平頂房構成,呈曲尺形。如今與堂叔家共用的堂屋以及瓦房的右半廂,都被堂叔建成了三層樓房,在樓房的映襯下,這半廂瓦房便顯得低矮老舊,然而,左屋頂前後高翹的燕尾脊,紅中泛青的外牆,雖飽含著歲月的滄桑,但透露著沉鬱的倔強,猶如我們一家四口艱苦奮鬥的過往。

推門進去,一股潮溼的黴味撲鼻而來,我沒有掩鼻避之,只覺得這種異味是歲月散發出的厚重氣息,屋內幾乎空空如也,我卻努力想找到存放記憶的一些老物件。

那臺十四英寸的黑白電視機呢?那可是九十年代初母親託二姑夫在萍鄉買回來的。那張伴隨我們十多年的紅色皮沙發呢?那沙發彈性很大,我和弟弟經常在上面當蹦床蹦?,它豎起來是氣派的沙發,放下來就是柔軟的床,曾伴隨弟弟許多年走進美妙的夢鄉。

電視機和沙發都已退出了時光的舞臺,地爐還在客廳的窗戶下生動著。這個地爐是有一年冬天母親自己挖的,她用鐵鍬掏一個正好套蜂窩煤爐芯的洞,再從側面挖一個通氣口,一個嵌在地上的爐子便形成了。地爐很暖和,特別好烤腳,也適合放烘衣服的焙籠,它伴隨我們一家度過了無數潮溼而陰冷的日子。

暗紅色的雙門大衣櫃立在臥室的中央,盤踞著我們曾經的歲月。拉開櫃門,一些散亂的舊衣物還在衣櫃的上層,下層卻堆滿了我的書籍,那是我從小學到高中的教材、筆記、作業以及陪伴過我無數閒暇時光的課外書。

從小到大,我一直嗜書如命,即使是每個年級的教材都捨不得扔掉。我是個溫厚的孩子,很多事情都聽父母的話,也很遷就他人,然而,我卻像守財奴一樣,固執地護著自己的書,不惜把衣櫃當書櫃,寧願把衣服堆疊在床上。父母默許了我,把它們留到了幾十年後,猶如留存著我奮鬥的時光。如今,看著這些泛黃的書籍,似乎觸控到了自己勤奮學習的初心,與多年前孜孜不倦的我相比,現在的我是否過於懶惰與浮躁?

廚房裡的水泥灶臺、火爐、水缸都落滿了厚厚的灰塵。那些挑水上坡的日子立即浮現在眼前。老屋在山坡上,水井挖到十幾米下都找不到水源,只能到山腳去挑水。下坡很容易,但挑水上坡就很難。父母每天早出晚歸在地裡忙,我從十歲左右就開始挑著大水桶挑水。

那時我比扁擔高不了多少,必須把兩頭拴勾子的繩索系短。山道很陡,分三個坡道。每次從山腳挑著滿滿一擔水,我都是憋著一口氣咬牙走上十二級臺階,到第一個平臺,放下擔子歇一歇,喘口氣再上第一個陡坡……

那些挑水的歲月鍛煉出了我的耐力、韌性。而我的體力勞動也終結於挑水,離開老屋後,鄉村通了自來水,之後二十多年裡,我的肩膀幾乎沒幹過體力活了,現在竟然連一桶桶裝水都扛不動了。

廚房原有個通往外面的門,門外是一塊四方的晒地。每當農忙時節,晒地白天鋪滿了金黃的穀子,晚上就是我們一家納涼看星星的場所。一吃完晚飯,我們就把躺椅、竹椅放在晒地上,把水潑溼地面,搖著蒲扇,一邊聽著時起彼伏的蛙聲,一邊用眼睛捕捉著螢火蟲忽閃閃的身影,在星空下聽母親講著家長裡短,聽父親講在外做工的苦辛,讓我們立志改變現狀,不倦追求。

關上老屋吱呀的木門,走進明晃晃的春日,屋外綠意蔥蘢,我大步走出去,重新步入沸騰的新時代。

飽經風霜的老屋小練筆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1819字

光陰荏苒,不知道時間被晚風吹到哪兒去了。和老狗在寂寥的晚夏,椅坐在窗欄前,遙望那天邊的繁星點點,究竟繁華如夢,還是寂寞如一汪死水?月上嫦娥仙,究竟是心甘情願還是失了聲息?一瞬的轉身離開,我是否懊悔,一念轉身,我是否想花落南山?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仍然去觸控少時的懵懂,笑容和淚水穿梭往來昔日。老屋年年老,絲絲都是老故事。

一個人收拾起行囊,輾轉回到那年故鄉折舊屋。猶嘆人已去,屋已空,物是人非,情到之處愁思深。老屋還是老屋,唯多了些許灰塵,少了些許歡喜。這裡,曾是三人成家的潤暖時光。指尖的風滑落在這每一件老物件上再傳入指間的觸感,驀地,感覺到了殘留的餘溫,昔日的柔情,好像就在昨日。

石洞橋下河水悠悠然地穿梭於馬路左右兩側,小山丘上的叢林不足以稱為樹林,那只是孤零零的幾棵老松樹、老柏樹,好像還有一顆不知名的苦茶樹。高高的、瘦瘦的形單影隻,惹人心疼。風煙俱淨,天山共色。穿越千年而來的颯爽的微微清風在他們間穿梭自如,那從遙遠的雲貴高原而來的陣陣徐風帶著特有的體溫盤旋在它們的上空,它們只是靜靜地佇立在小丘上,未曾動搖,彷彿時刻在歡迎著從遠方歸來的遊子,張開它們的雙臂來一個大大的擁抱絮叨:“哦,你終於回來了!”

木拖踏在青苔蔓延的石板路上,發出明亮清脆的嗒嗒聲,像一曲音符蔓延,老屋矗立在眼前。一扇破窗紙老成絲的木格雕花窗,記憶最深處還有土灶廚房,還有一張年紀微老的青槓木梯子——一張粗粗肥肥而又略顯笨拙的木梯子,連線老屋廚房上下樓。觸控著那張木梯子,瀰漫開來的是貼耳的氣息,疊堆而起的卻又是熟悉的回憶聲。心情尤為複雜難耐。曾經爬上爬下無數次,身形是那麼敏捷,活潑似一隻野蠻猴子;而後小馬戲團的小丑一樣狠狠滾摔下來,那一次從樓上滾跌至梯腳。分神的後果是如此慘烈。憑空磕磕碰碰,叮叮咚咚順勢滾下來,最後重重一跌,疼得齜牙咧嘴,殷紅的鮮血慢慢滲出來,染紅白毛衣一大半。我驚恐又不知所措叫了出來,恐慌漫上,老屋與我一同戰慄起來,瑟瑟發抖。

依稀記得,么爺那略顯佝僂的身影,骨瘦如柴的手指,我的兩個手掌才有么爺的一個大,么爺倚坐在老屋門口,嘴裡叼著自制的旱菸杆鬥,津津有味地吧嗒吧嗒。在煙霧瀰漫中,眉宇間的安詳忽隱忽現,在那長久的佇立之中,是么爺飽經滄桑的坦然與從容。

曾幾何時,老屋門口已經沒有了那個執著而沉穩的身影,身影已經奉獻給了門口那片肥沃的土地。每每夕陽西下之時,么奶總會一樣地端坐在門口,看著夕陽沒入地平線直至夜幕降臨,看著電線杆被拉得愈來愈長,看著滿天繁星席捲而來。落日的餘暉彷彿給么奶披上了一件金黃色的外衣,是如此般的柔和安詳。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誰讓那時記憶在瞬間凝結成蛛網;是誰讓寂寥的老瓦片悄然開始流淚;是誰讓黃狗依偎著黑貓慵懶搖尾。

少時的畫面它總是在縈繞著我夜而不寐的休憩。細細地攤在手掌上,掌痕分明清晰,鋪展在眼前,灑在腦海裡,那不就是記憶的脈絡如同掌紋般交錯嗎?卻又像溪水潺潺般婉轉。忽地竟想牽住幾絲情愫,追索昔日的略影,穿越時空而去。這種深邃恍如老屋固有的煙霧細雨,悽婉迷茫,那麼飄,又那麼渺,捉摸不透。

在老屋燈火瀾珊處的回眸中,朦朧了誰的眼線,點綴了誰的年華。如火如荼的日子,憑添了多少一簾幽夢,心有一份固執和灼熱,仍在徹夜難眠的夢裡揮之不去猶如三千桃花,明媚不閃眼。

輕輕,落在我掌心,靜靜,在掌中結冰。熟悉陌生間的老屋,竟會給我五味雜陳般難受感。像疏疏籬落間的春光乍洩,又像風追逐落葉,落葉隨雨滴,無法停息。

不知從何時開始迷上在某個清閒淡漠的午後,或是在某個雨後的黃昏,細品一杯清茶,澀澀的苦味觸碰著記憶的神經。記憶的圍城也會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碎裂,各種老屋的舊時光浮現眼前,撕扯著內心獨白。好似歸鳥鳴蟬,烈日驕陽。

一隻腳踩著老屋的外衫,另一隻腳漂泊在陌生的城市裡,老屋活在發黃的日曆紙上。被時光剝去了一世的繁華。只留下凌晨的月亮和星光。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熟悉陌生間的你,依然定格在舊時小村。不曾懊悔當年一念轉身,只道聲未來可期。

村頭遠望,灰灰的木牆,黑黑的瓦片,綠綠的松樹,憨笑可掬的娃娃。依稀又看到了那年三月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情景……

窗外的天空很低,老狗蜷縮在懷裡,晚風依舊在飄,心情被吹得好遠好遠。

墨染時光,被風吹落了一地,撫摸碎碎的感傷,歲月悠悠,半酣半醉,小半熟悉,小半陌生。

飽經風霜的老屋 篇7

國小四年級作文 ,462字

【飽經風霜的老屋】

野草與藤蔓鎖住了這間屋子,它太老了,但也很年輕。門上歪歪扭扭地用油漆寫著毛主席語錄。許是文革時期的吧。瓦片稀疏,牆面斑駁,飽經風霜。這老屋是如此堅強地屹立了幾十年。通過窗,屋內空無一物,只有灰塵、苔蘚、爬山虎和外面飄進的落葉,是銀杏。屋後的銀杏燦若煙錦,金色的扇形葉陪伴著老屋。這飽經風霜的老屋就這樣褪了色,任銀杏璀璨。它隱在樹林的深處,秋天的深處,還有,歷史的深處。時間說,文革,是歷史了。然而,這老屋,還要繼續佇立在風雨霜雪中。風霜,永遠不會“飽經”,只有“已經”。

【飽經風霜的老屋】

盛夏的農村蚊蠅一如既往得多一坨一坨附在門上,或是從紗網的殘破處時不時溜進一兩隻。於是客廳裡到處皆趴著蒼蠅,蚊子也叫得人煩。然後一個五六歲的、渾身冒著傻氣的小丫頭拿書拍了上去,然後蚊蠅一鬨而散,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那個小丫頭就是幾年前的我。時間就這樣過去,照片也已泛黃,縱定格住了這一刻也留不住逝去的當年的小小歡樂,畢竟,時間無情。

飽經風霜的老屋小練筆100字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578字

【飽經風霜的老屋】

村子裡,有座空了許久的老屋,搖搖欲墜。院子裡一棵枯樹皮已經剝落。泥牆上爬滿了層層裂紋,屋頂的瓦片有的掉落,露出了黑??的洞。門鬆動,輕輕一推,發出“吱呀”的怪叫聲,還帶下了厚厚的塵土。屋內無人打掃,有了許多蜘蛛網。

這裡十分安靜,周圍沒人居住。以前住著一對老夫婦,老翁上山砍柴,老婦在家燒飯,相依為命。日復一日,老夫婦相繼離世,這間屋子變空蕩了,再無人問津。(張金琳)

【飽經風霜的老屋】

山上有座老屋,屋前一棵大樹已經枯萎。房上的瓦片脫落。推門而入,傳出“嘎吱”的聲響,屋裡陳設落上了一層厚厚的塵土,牆上掛滿了蜘蛛網。這裡很安靜,靜得讓人不想去打擾,連呼吸都停滯。(王雅靜)

【飽經風霜的老屋】

一個破舊的老屋,住著一對白髮蒼蒼的夫婦。大門上貼著的“福”字被風撕扯得破爛不堪,門半掩著,牆面被雨水打溼,長出了青綠的苔蘚。屋頂的瓦片,有的破了一半,有的早已不知蹤跡。屋外旁邊角落裡的柴火所剩無幾。(趙彬)

【飽經風霜的老屋】

這是一個破爛不堪的老屋。屋頂的瓦片參差不齊,窗戶是用紙糊的,已被風無情地撕破,大門“福”字殘敗不堪。推門“嘎吱”一聲響,屋子傢俱所剩無幾,一張左右搖晃的桌子和一個佈滿青苔的缸。(楊蘭花)

飽經風霜的老屋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359字

這是一間木板做成的屋子,因為這間屋子年代久遠,所以人們管他叫老屋。

老屋外面看上去十分破舊。窗子上的玻璃不知道被哪個搗蛋鬼用石子打了一個窟窿。只要風吹過,屋子便會“嘎吱嘎吱”的響。老屋的頭上戴著一個帽子,綠色的小草生長在上面,花兒也來做了幾個點綴,老屋的身上長滿了青苔和蘑菇

老屋旁邊的大樹也沙沙作響,葉子一個勁兒地向老屋落去。

老屋裡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紗,看上去已經很久沒有人住了。屋子靠窗子的地上有一層黃土,應該是被風帶來的。

老屋裡地上的幾塊木板已經腐爛了,有的釘子沒有了,便向上翹了起來。屋裡角落的瓶罐,有的已經破碎了,有的被灰塵覆蓋。靠在窗邊的瓦罐裡,不是積水便是黃土。

老屋也有許多小動物光臨,小老鼠便是常客,它們常來看一看屋子裡有什麼吃的。

夜深了,老屋又沉入了夢鄉。

飽經風霜的老屋100字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587字

【飽經風霜的老屋】

在一叢枯木林的深處,有一所又小又破舊的小木屋,大約有100多年的歷史啦,八年前它的主人離開了這裡,原本鬱鬱蔥蔥的小花園因長年不打理,已經早已全沒了當年的風貌,雜草佔領了這裡。

而那間小木屋的樓梯早已破爛不堪,也許再下一秒就會塌陷,小屋的屋頂也佈滿了蜘蛛網,周圍的柵欄也殘缺不齊,屋子的門彷彿被老鼠啃過似的,時不時發出“吱吱”的聲音。

小屋子裡面呢,一抬頭,簡直是蜘蛛網的天下,用手抹一下地板,那厚重的灰塵暴露了它整天在風吹雨晒的艱辛,一些老鼠正在啃著那些被遺留下來的坑坑窪窪的木器,也許在一瞬間,有一隻蜘蛛在你面前恐嚇你,甚至有一塊木板塌下來砸到你的面前。

歲月的折磨,讓他從那繁榮富饒,變成了如今孤寂而又令人恐懼。

【飽經風霜的老屋】

走進森林,來到深處,在迷霧中隱隱約約出現一座破爛不堪的老屋。

近處只有幾隻到處流浪的小動物,全都生活在這深山老林中。這間屋子是一座泥土加石頭做的房子,差不多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了。灰色的牆壁上有許多坑坑窪窪。因為經過歲月的洗禮,臉上已經刻出一道道深深的皺紋。一人多高的圍牆也似乎要崩塌。這個屋子的主人……一個蒼老的身影出現了,那瘦小的身軀,以及他那飽經風霜的臉上,一道道如同小蛇一樣的皺紋印在上面,他弓著背,用黑黑的手握著不堪入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