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

觀後感 ,428字

晚上八點,我和弟弟媽媽一起看了《開學第一課》。讓我記憶猶新的是解老師拍攝的那幾張照片。

解老師是一名用鏡頭記錄美好時光的攝影師,他給拍過的照片都取了名字。

比如,第一張是一個小女孩身穿一件大紅碎花衣服,坐在教室裡,眼睛聚精會神地望著黑板,應該是在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解老師給照片取名叫大眼睛。

第二張照片是一個光頭小男孩他很可愛,因為他那呆萌呆萌的小眼神,望著攝像頭,簡直要把我萌翻了。解老師給照片取名叫小光頭。

第三張照片是一個老師在四面透風的教室裡上課,背上還揹著自己的孩子。認真地給學生們講解知識,底下的孩子們也是全神貫注地聽著老師的講課。

從解老師的這幾張照片裡,我深深的知道,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啊!我們在這麼優越的條件下生活,每天可以坐在環境良好的教室裡聽著老師給我們上課。我們的老師也是辛勤地教育著我們,無私地奉獻著。所以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學習?還有什麼理由不嚴格要求自己呢?同時我也要謝謝我們的老師們,是你們教會我們如何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2

觀後感 ,336字

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收看了《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讓我們學到了許多知識,其中撒老師說:“一個人要有夢想,要不斷拼搏,夢想才能實現。

這個節目有許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最令人感動的就是攝影師拍到一些當時貧困山區的照片,圖片中一些貧窮小孩紙他們穿的衣服都是破破爛爛的,連桌椅都是幾塊木板造成的,甚至連過橋都是幾根竹子休建成的。

他們生活在這樣的地方,如果是你生活在這樣的地方,是不是會嫌髒?是不是不想上這樣的學校?是不是不會來這個地方?他們卻和我們不同,他們一點也不嫌棄,他們衝著自己的夢想在拼搏,在努力。

我們生活在這麼美好的環境下,為什麼還不努力?還不拼搏?我們一起努力,一起付出,將來就會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就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一個人要不斷的拼搏奮鬥,將來幸福的日子在後面!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3

觀後感 ,596字

今天我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迎來了開學第一課,早上走進校門,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和喜慶的中國結,它們為校園增添了濃濃的節日氣氛。和藹可親的王校長正在給同學們發心願存摺,拿到心願存摺我仔細看了一遍又一遍,小小的心願存摺是用精美的彩色卡紙做成的,封面上有我喜歡的童童年年,他們還是像以往一樣,看起來是那麼開心。紅色的2018被三隻可愛的小狗圍抱著,好像要告訴我,狗年來啦!2018年我有許多願望,我要把這些願望都存進心願存摺裡,在新的一年裡努力完成它。

十點左右我們來到了西校,剛進校門就看見喜慶的大紅燈籠和中國結,體育老師在指揮同學有序地站隊。站好隊後,首先進行的是莊嚴的升國旗儀式。然後主持人宣佈“擁抱新時代,爭做好少年”開學第一課正式開始。

一曲歡快的舞蹈拉開了活動的序幕,氣氛一下子熱鬧了起來。後面的節目一個比一個精彩,當音樂老師唱起《歡樂中國年》時,同學們伴隨著節奏,高興地把帽子拋向了空中,大家笑著,跳著,開心極了。

最令我激動的是,在活動接近尾聲時,學校為各年級選出來的優秀學生頒發了年級七色花,我很榮幸的成為了其中的一員,當我站在主席臺上,手捧著期待已久的七色花時,心中無比激動,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更加努力,讓自己更加優秀。

愉快而充實的一天過去了,我們迎來了充滿希望的新學期,願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同學,都能在新學期裡實現自己的願望。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500字 篇4

觀後感 ,633字

新的學期開始了,《開學第一課》又開播了,今年的主題是“創造向未來”,這一充滿神祕與科技感的第一課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呢?

節目在搞怪風趣的撒貝南與調皮可愛的何炅的宣佈下開始了。被譽為“中國名片”的功夫明星成龍,他用他那堅持不懈的拼搏精神告訴我們要創造,要有遠大夢想,要勇於拼搏。紀實攝影家解海龍以“我要上學”系列照片記錄了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刻苦讀書,追求夢想的故事,講述相機背後“大眼睛”蘇明娟,“大鼻涕”胡善輝,“小光頭”張天義等照片主人公的故事。艱苦的環境沒有澆滅他們對讀書的渴望,生活的重擔不曾壓抑他們心中愛的種子,他們用愛心鑄就希望,以知識改變命運,我們實在沒有理由不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

有夢想,勢必要奮鬥!世界珠心算冠軍王桐晶為我們帶來令人震撼的“障礙閃電珠心算”挑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令人稱奇的技能背後是刻苦的練習與不懈的奮鬥,奮鬥可以戰勝困難和挫折,也可以造就幸福的人生。

創造源於探索,吳光輝的飛機夢就是在不斷的探索中實現的。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需要我們敢於嘗試,不斷探索,只要堅持不懈,一定能夠克服重重困難,創造出新的奇蹟。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作為青少年,我們要敢於有夢,勇於追夢,以夢為馬,少年遠行,不畏將來,一起“創造向未來”!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800字 篇5

觀後感 ,806字

每年9月1日的晚上8點我都會在電視機前翹首以盼。盼的不是電視劇,不是動畫片,而是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

這一次的主題是創造向未來。今年是改革開放的第40年,在這40年中,人類的科技越來越發達,創造的東西也是層出不窮。就像中國首架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的民航飛機C919,它是中國民航的驕傲。試飛組穿著耀眼的橙色飛行服,他們說,穿上這身衣服,就意味著有可能有去無回。那一刻,我的眼眶紅了。我立志要像試飛員一樣,可以勇敢地接受或許會回不來的工作,只要對社會有用,對國家有利。

其中最讓我感到驚訝的便是一名女軍人,她在為國家效力的同時,也養成了讓人心服口服的心算能力。聽說她連續獲得過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的心算大賽冠軍。這些獎項無疑讓我暗暗稱奇,但她之後的表現才真正的打開了大家的眼界。一共十五組數字,每組有6個隨機數字,在大螢幕上一閃而過,那位女軍人需要計算這些一閃而過的數字。我心想,這怎麼可能呢?還沒想完,螢幕上的數字就消失了,我連一組數字都沒看到,她一抬筆就開始寫了起來,然後自信的揭開畫板。從螢幕閃現數字開始,到她寫完結果,也許還沒10秒鐘的時間呢。經過主持人核對,“天哪!”我如此的驚訝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她計算的竟然分毫不差!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數學,爭取做像這位女軍人一樣的人。

隨後讓我感到敬佩的是一個我們從小看到大的人物,他就是成龍叔叔。成龍叔叔其實並不是一步登天的,他最早被導演認可的角色是死屍!後來當了電影男主角,看的人卻寥寥無幾,被人稱為票房毒藥。可他不知受了多少傷,所有的動作他都是自己親力親為,有一次甚至做了開顱手術。主持人把他身上受過傷的地方統統貼一個勳章,勳章遍佈全身,可還是遠遠不夠的。成龍叔叔為了我們看得開心,受多少傷也願意。我要學習成龍叔叔這種就算渾身是傷,但還是滿面笑容地堅持的精神。

開學第一課,這個每年都讓我受益匪淺的節目,明年見!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6

觀後感 ,957字

俗話說:“這世上最耀眼的不是珠寶,而是睿智和真理。”看完《開學第一課》,第一個感受是首先要感謝節目組人員製作出這麼睿智的催人奮發向上的節目給家長及孩子們觀看。第二個感受是夢想創造未來。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深深感到教育的重要性。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家長希望安於安逸的現狀,因為自己吃過苦,所以不想孩子再吃苦。希望孩子將來做掙錢多出力少,很體面的工作,在家捨不得孩子幹活,只要他學習就行,學習好了就可以將來找一份好工作,結果孩子沒學好,有些學習好的也沒有吃苦精神,沒有了奮鬥精神。

問一問孩子的夢想,有些孩子是沒有夢想的,有些高中的學生會根據自己成績而定未來,這是很可憐的。有些家長往往要求孩子考高分,如果只為分數而學習,那孩子會很累的,而且學習之餘時間他會無所適從,不知道除了學習之外,還可以幹什麼。所以孩子們學習首先要知道為什麼而學,為夢想而學習時,會像俞敏洪,馬雲一樣越戰越勇。沒有夢想就沒有鬥志,沒有鬥志就沒有創造,沒有創造就沒有進步,沒有進步就沒有精彩,一個國家就沒有希望。因為現在是不管奮鬥不奮鬥都能吃飽飯的年代,如果年青人不努力,不奮鬥,那就是“啃老”,啃老一輩的成果,享受他們留給我們的財富。

人呀,需要有目標,有夢想來定向,然後不斷探索,努力,奮鬥,才能一路精彩。像成龍,解海龍,王桐晶,俞敏洪,吳光輝等,這些名人都是用身心的痛來譜寫未來新篇章的。手被針刺一下而大呼小叫的人,可能也會成功,但他的人生可能就沒有濃度,厚度,沒有震撼。解海龍,本來他的攝影已經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了,獎項擺滿屋子,但他想到了為什麼,有了對人生的思考,有了更高層的意識境界,正因為他的探索,所以造就了許多像“大眼睛”、“小光頭”、“大鼻涕”這樣為夢想而奮鬥的人,同時也成就了自己。我們平度朝陽中學的呂文強老師也是這種具有高境界的一位人物,不光教好學生,還要照顧好學生,所以他得到了全國人民的認可,獲得了“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讓我們耳目一新,它對家長跟孩子們是一個激勵,也為大家種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知識改變命運,夢想創造未來。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400字 篇7

觀後感 ,561字

又是一年開學季,今天我們又迎來了新學期的《開學第一課》。晚上我滿懷期待,早早地守在電視機旁等候中央一套電視節目《開學第一課》拉開序幕。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每個節目都很精彩,主要以“創造向未來”為主題,圍饒“夢想、奮鬥、探索、未來”為我們中小學生獻上了一堂生動且有意義的教育課,我深受鼓舞。

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夢想",夢想是什麼?在第一課中,“功夫之王”成龍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夢想是驅動創造與改變的源動力,有夢想,才有進步的可能!紀實攝影家解海龍也告訴我們:知識改變命運,夢想創造未來。

有了夢想,我們就要為之努力“奮鬥”。在開學第一課裡,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跟我們分享了他的奮鬥和成長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奮鬥,才能創造更美好的未來。離開奮鬥,夢想只是空想。

薛其坤院士與王源用一場關於未來的對話,告訴我們青少年迎接未來要永不言棄,勇於“探索”,才能有新的發明、創造,實現夢想……

通過觀看《開學第一課》,我深深地體會到,做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該追求夢想,百折不撓,積極培養動手實踐能力,不斷探索,勇於創新,共同創造美好、快樂、神奇的未來。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600字 篇8

觀後感 ,638字

今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同收看了開學第一課。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創造向未來”,成龍老師說:他剛開始拍戲的時候,都是被別人取笑,都笑他大鼻子,小眼睛,而且他主演的電影並不賣座,常常被人稱為《票房毒藥》。他一次一次地打,一次一次地拼,一次一次地受傷,如此迴圈,充滿無數次傷痛和艱辛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成功不是那麼簡單,一定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要肯努力拼搏,對得起國家,社會,民族和家人。

解海老師用相機記錄了大鼻涕,小光頭,大眼睛的成長故事,深深的感動了我,同時也讓我領悟了人在最困難的時候也要充滿信心與希望,只要努力學習,就能創造自己的夢想。我最喜歡解海老師的那句話:知識改變命運,夢想創造未來!這句話會永遠記在我心裡。王桐晶姐姐六歲開始學珠心算,九歲就進入國家隊,每到暑假,別的小朋友都去玩耍的時候,而她是不間斷地在訓練,她做過的卷子可以平鋪一百間教室……

俞敏洪老師他沒有放棄自己心中的夢想,刻苦學習,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這些都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努力才能取最後的成功!2017年5月5日C919國產大飛機首飛成功!設計師的經歷展現了一個科研工作者責任與擔當。

我們要敢於有夢想,夢想是走向未來的動力,是追逐目標的燈塔,只要每一個人都為自己的小夢想去努力,我們的大夢想就一定會實現。

國家的未來在於科技,科技的進步在於創新,創新的基礎是每一個人,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努力學習,將來用智慧和雙手創造出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300字 篇9

觀後感 ,376字

在新的學期裡,老師叫我們看這學期的《開學第一課》節目。

這次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創造向未來”。在這個節目裡,講了演員成龍叔叔、攝影家解爺爺,還有飛機設計師吳爺爺……他們各有各的故事,故事中都講了一些他們年少時時的夢想,是怎麼樣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的。

在這次節目中,有許多的小實驗,但最令我難忘的是王源大哥哥做的21天無殼孵化小雞的實驗。在實驗中,在打蛋的時候,因為雞蛋已經孵化了兩天,為此,雞蛋一打,蛋黃總會不完整,王源哥哥已經試了非常多次,但還是不成功。突然,有一次打蛋時,哥哥終於成功了。他的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的心。在之後,王源哥哥和中國科學院薛院士一起演了講,這個演講真精彩。

看了這個《開學第一課》,讓我感覺自己要為自己的一生而奮鬥,如果要有好的出息,就要好好學習了!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0

觀後感 ,3700字

【篇一: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鄭逸坤

開學了,又一次見到我們的老朋友《開學第一課》了。從小學開始,這項觀後感作業就成了必然的了,當然,這次也不例外。

先開始是解海龍老先生的一段介紹,對他,我們最熟悉的即是他的經典作品《大眼睛的希望》。就是這張出現在我們政治書上的照片,縮影了多少山村孩子對讀書的渴望。正是因為解海龍老先生的堅持不懈,正是因為他跨越二十二個省,兩千多個縣的壯舉才使我們瞭解到了在那個我們父輩,祖輩的年代,讀書有多麼的奢侈。而當下的我們,在此番條件下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認真讀書呢?

而後又出現了中國第一輛大飛機的試飛員們,看到他們,就讓我想起了一個人:曹先建。他在飛機出事故後冒著生命危險安全著落了我國的戰鬥機,而自己受了重傷,如此拼命保護國家財產,令人欽佩不以。

令我映象最深的是俞敏洪老師。出生農村,三次高考,第一次英語35分,第二次55分,第三次竟然奇蹟般95分,而兩個小時的英語考試他四十分鐘就交卷了。他從來沒想過他那麼厲害,填志願他不敢填北大,那還是他老師幫他填的。可事實是他成功考進了北大。畢業後又在北大任職教師。當他的事業穩定時,卻選擇辭職創辦新東方教育集團。當他在北大門口貼廣告時,他的學生看到他幫他一起貼廣告。經過一段辛苦的創業後,他成了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後來憑藉口才成了一位演說家。而我們熟悉的馬雲不就是這樣嗎?誰又曾想那個騎著三輪車收廢品的年輕人,二十年過後竟成了中國首富。專科畢業的他憑藉自己優秀的英語成績來到了美國,回國後創辦了第一個中國黃頁,數年吃泡麵,住地下室的生活,辛勤的勞動最終成就了他。這也正迎合了他說的那句話:不吃苦,你拿青春幹什麼?

國家的興盛正靠的是我們這一群群少年們,正如梁啟超《少年中國說》裡面的那樣,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篇二: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馬宇傑

今天看了《開學第一課》,在一位位嘉賓講述完一個個與“夢想”有關的故事後,我的內心有了很大觸動,有幾個地方我感觸頗深。

成龍我相信全國人甚至全球人都耳熟能詳,我也相信大部分中國人都看過成龍大哥的電影,比如我,我小時候就看過成龍的電影,對電影裡面懲惡揚善的情節有很深的印象,因此,我小時候的夢想就是當個“英雄”,但我因為種種原因放棄了。當成龍大哥說他自己小時候的夢想也是當個“英雄”時,我心頭一震,以為他也像我一樣放棄了。可事實是他“成功”了,沒錯,他在他的電影中實現了自己的英雄夢。可正如他所說,他為實現夢想付出的努力是常人無法想象的:從“死屍”到“一閃而過的角色”到被人叫“成蟲”最後到一炮而紅,期間有幾十年,而大部分時間都是龍套這樣默默無聞的角色,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繼續努力!直到自己成功!當成龍講述自己拍戲的受傷時,我感動了,一是為他給我們帶來的精彩的電影的一絲不苟;二是為他對自己夢想的奮鬥。那麼多的傷,沒有一顆堅定的心,怎麼挺得下來?現在的成龍風風光光,是“中國名片”,可誰能想到幾十年前的那個“死屍”呢?

從謝海龍爺爺的一張張老舊照片中,我感受到一顆顆渴望知識,渴望未來,渴望美好生活的心。他們為了自己的夢想,在那根本就不是學習的地方拼了命地學習,當時的生活是現在的1000分之1都比不上的,但他們堅定的心告訴他們:“不要輸!”終於,他們戰勝了大山,戰勝了貧窮,戰勝了他們自己,而這股強大的希望的力量恰恰是現在很多人所缺少的。當年的“大眼睛”,“大鼻涕”,“小光頭”都長大了,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那我們這些有良好學習環境的人有什麼理由放棄?

其實在整個觀看中,還有很多震撼和感動,比如:王桐晶姐姐的心算和她“所做過的卷子可以平鋪100間教室”的不放棄;c919所有實驗人員的艱苦執著;無殼雞蛋的孵化等等。這些都是他們對夢想的努力,奮鬥。正如撒貝南所說:“夢想如果沒有努力沒有拼搏沒有奮鬥沒有一次次面對失敗,挑戰和挫折,最後你是不可能站在夢想成真的巔峰。”所以啊,我們在新的學期,必須奮鬥,必須付出實際行動,為了自己的夢想,哪怕付出生命,哪怕不被人贊同,直到死!

【篇三: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賴愷熠

這次《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關於“夢想”、“奮鬥”的。在這一堂課上成龍、解海龍、俞敏洪、王桐晶等人通過講解他們的親身經歷來闡述了“夢想

”與“奮鬥”的真正含意。

夢想是什麼?夢想是走向未來的動力,是追逐目標的燈塔。青少年要敢於有夢,只要每個人都為自己的小夢想努力,我們的大夢想就一定會實現。

成龍小時候的夢想只是做一個會功夫,能保護弱小的小英雄。為了這個英雄夢,他走進了戲劇學院,為了這個夢想他對待“死屍”這樣的角色也一絲不苟。從“死屍”到“一閃而過的角色”雖然僅僅只是跑龍套,可他為了夢想一直沒有放棄。後來有導演讓他當主角,但他出演的電影一直沒火,甚至有人說那些導演是傻子才會讓成龍當主角,可成龍並不理會這些嘲笑,通過自己的努力自導自演,終於一炮而紅。後來,他有了更大的夢想,那就是演戲給全世界的人看。為了這個夢想,他不知道受了多少傷,從頭到腳到處都是,有兩次腳都變形了,手指也往後折了。還有王桐晶姐姐,她服役於陸軍某部,是全國珠心算最厲害的人之一,獲得了無數的獎牌和榮譽。可在她小時候,當其他小朋友在玩耍時,她在家裡做練習,她做的試卷甚至能平輔滿一百間教室。還有C919的總設計師經過10年攻關終於完成了C919飛機,這10年把頭髮都熬白了。成龍因拍戲滿身的傷、王桐晶的試卷、吳光輝熬白的頭髮……他們是怎麼堅持下來的?不為了夢想又是什麼!

奮鬥又能得到什麼?奮鬥可以戰勝困難和挫折,也可以造就幸福的人生,在這個充滿機遇的新時代,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在著名紀實攝像師解海龍照片中的“大眼睛”、“小光頭”、“大鼻涕”,他們當時的學習條件十分艱苦,教室非常簡陋,課桌、課椅破爛不堪,但他們堅信讀書改變命運,拼盡全力,努力奮鬥,最終走出了大山,有了一份好的職業,也有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還有俞敏洪他兩次高考都與大專錄取線差了幾十分,但第三年他拼盡了全身力氣複習課本,最後他竟然考上了北京大學,成為了新東方的創始人。他們的美好生活是怎麼來的?不是靠奮鬥又是什麼!

看了《開學第一課》我感觸很大,我一定要樹立自己的理想,訂立自己的目標,併為之努力,為之奮鬥!

【篇四: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王聆溪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創造向未來”。因為創造,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因為創造,我們的生命更加精彩,因為創造,我們擁有美好未來。

“京劇小達人”王泓翔和虛擬歌手“犀”共同演唱的《墨梅》,體現了中國的文化。

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民用大飛機C919,是我們國家第一架自己的飛機,它是多少人的夢想,它是中國的象徵。

神祕“嘉賓”無殼孵化小雞“小茶缸”,它是新科技的證明,是科技進一步的體現,是讓我們的未來更美好的開始。

所有的東西,都是向我們展示創造的魅力。

在“創造精神”指引下,我們大膽想象,勇於探索,堅持奮鬥,不斷實現個人的目標和國家的進步。

節目中成龍大哥給我們講述了他的經歷,讓我們知道,我們看到一些人的光輝背後,他們所經歷的艱辛。成龍大哥所受的傷,可以說是數不清了,從頭髮到腳沒有一個地方是沒有傷過的。最後成龍大哥寄語我們:未來需要夢想我們生活在一個每天都發生奇蹟的時代,創造精神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夢想,是我們為之努力的方向,我們要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為祖國的夢想成真而堅持不懈!《少年中國說》裡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自由則國自由。

有些人他們是放棄面對現實以至忽略未來,而有的人確是探清事實。例如:伽利略。如果是別人發現著名的亞里士多德的有些理論錯誤,可能只是說說;而伽利略卻是面對大家的嘲笑,堅持自己正確的理論,而且用實驗證明自己是正確的,從而揭開了落體運動的祕密。

由此可見,我們需要探清事實,探索未來,這點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努力,不斷探索,不斷創造,才能實現夢想,才能實現“創造向未來”這個主題。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1

觀後感 ,3326字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程淋琳

盼望著盼望著,新的一學期來了,《開學第一課》的腳步近了,我坐在床頭收看著。看完這檔節目,我感受頗深:

節目中的一位武打明星使我對他的敬佩油然而生,他就是我們的成龍大哥。對於這位武打者大家應該都認識吧。主持人哥哥問成龍大哥一生中受過最重的傷在哪兒,他說是在頭部,並且給我們說明了原由:有一次拍武打片把他打得腦充血,工作人員讓他把頭枕著,這樣可以避免更多的血流出來,後來工作人員將枕頭拿走時,枕頭上血像流不盡的水“啪塔啪塔”往下流。主持人用紅色的磁鐵貼在成龍大哥的身上代表曾經受過的傷,這樣,不僅是他的頭,還有腿、腳、手……幾乎全身都是紅磁鐵。面對這樣的武打人士,我們難道不應該心生敬佩嗎?想想我們,但凡受一點點傷就拼命地喊疼,做事遇到挫折就退縮,成龍大哥不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難怪那麼多人都敬佩他!

其次就是一位大姐姐,堪比“人肉計算機”,她的心算能力比計算機還強,她說,“計算機是我們人類製造出來的,人類不能輸給計算機。”據主持人介紹,這位大姐姐這一生做過的試卷可以鋪滿十間教室,想想“十間”!十間是什麼概念,這位大姐姐就二十歲模樣。我今年13歲了,與她相差不到一半年齡,而我看過的書就連一間教室都不能鋪滿,可以想象別人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我現在總算知道大人們常說的“身在農村,讀書是惟一的出路”這句話的含義了。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程芯薏

自2008年以來,《開學第一課》已經陪伴了我們學生很多年。在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中,有我國自主民用飛機C919的試飛飛行員鄒禮學、聶飛、劉立蘇來到了現場,回顧了試飛時所面臨的危險以及他們的堅持。

大飛機的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光輝則展示了C919的各項資料和科技成果,並講述了自己實現飛機設計夢想的過程,展現了一代中國航空人為國家和民族科技發展勇於探索的歷程。

只要你對未來沒有任何雜念,就一定能活出自信、勇敢、堅強的自己,只要你對現實、未來,而且未來是我們心中美好的信念,是我們的嚮往所在,只有探索未來的人才可體會到人生的真諦,探清現實,探索未來是必須要由正確的態度來看,便是我們成功的基礎,讓我們銘記於心。

《開學第一課》是我們的一個學習,我們的未來我們自己來創造。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五(1)班黃天行

五年級開學的第一天,我又觀看了《開學第一課》。

每年的《開學第一課》都有不一樣的精彩。今年的主持人是我的偶像——小撒老師。一看到他,我就興奮不已。這次的主題是“創造向未來”,分為“夢想、探索、奮鬥、未來”四個篇章。節目邀請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等科技和教育領域人物,講述探索歷程、奮鬥故事,開啟我們對未來的美好願景。

我最感興趣的是一個實驗——無殼孵化小雞,由王源和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芮磊老師共同完成。我喜歡這個實驗不僅因為好玩,更重要的是,王源在打破蛋殼的過程中屢屢失敗,但是他卻是越戰越猛,屢敗屢戰,用堅持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為所有人做出了榜樣。

這個假期我進行了思維導圖的學習和訓練,並且參加了“第10屆世界思維導圖錦標賽,廣州城市賽”。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我想進行不間斷訓練,打算畫100張導圖。剛開始,每天都興致勃勃畫兩張;過了幾天,不太想畫了,一天就畫一張;再後來,就只畫草圖了;比賽前,兩天才畫一張。經過兩天緊張的比賽,我沒拿到我所期望的獎牌。心裡很失望,但也很不服氣!如果我用心堅持了我的計劃,難道還沒有希望實現我的夢想嗎?學習,從來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讓自己獲得知識與技能,增長見識,開闊眼界,從而使自己更好、更棒。今天觀看了“開學第一課”,我知道,我的學習,是我自己的責任。堅持、奮鬥、和探索,才能成就我的夢想,我的未來。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五(1)班李妍蕊

《開學第一課》從多重方向說明了創造的意義,並鼓勵我們多多嘗試,並要有創新精神,更好的演繹出未來的發展,我覺得只有探索奮鬥才有美好的未來。

無殼孵化小雞——小茶缸的誕生,充分說明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和精銳的計算,才能有一次不可能的事情成為現實。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只有努力奮鬥,才能取得成功。

在觀看了非牛頓流體實驗後,讓我明白,勝利是一個團隊的努力,一個精心的計劃,一個默契的合作組成的。僅憑個人的奮鬥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學會用協作的智慧去克服人生路上的阻力,走向勝利的真諦!

我們要學會在奮鬥的路上勇於擔當,去用汗水建立祖國的新藍圖,為祖國送上一份力,探索未來美好的世界!

當然,我國國產第一架自制研發的大飛機,更是由許許多多的航天人的青春和汗水組成,他們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如果不是奮鬥,我們會有如此成就嗎?如果不是努力,我們會在各個領域如此優秀嗎?如果不是他們的汗水,會有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嗎?

不經一番風雪,何來梅花幽香。讓我們揚起奮鬥的風帆,唱起奮鬥的歌謠,蕩起奮鬥的小船,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五(1)班張宸銘

新學期,新風貌,經過一個暑假,迎來了同學們最愛看的《開學第一課》!這期的《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創造性向未來”。其中,我最喜歡的節目是“無殼孵化小雞”和“白洋澱大作戰”!

“無殼孵化小雞”使我想跟著上面一起做。“大明星小茶缸”已經做了自我介紹,“小茶缸”是在茶缸中長大,名字也由此而來。看到這兒,我就想:“以前的人沒有計算機,沒電腦,沒高階機器,那麼為什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這麼多的東西呢?”想到這兒,我就帶著疑問看下去,小茶缸是經過21天的孵化才來到世上,讀到這兒,我特別想給它點個贊加雙擊666!這使我感覺到了生命的頑強!就好像人生中父母為我們指一條明路,我們去走一樣做出驚天動地的壯舉!

上面這個實驗讓我知道了科學家經過無數次的敗才成功是不容易的,下面這個實驗……不,是個遊戲!“明星白澱洋”已要登場!其實是過期澱粉和水的混合物,是一種非牛頓流體!說到非牛頓流體,我想起一件事。非牛頓流體指不滿足牛頓黏性實驗定律的流體,那就證明即使再偉大的科學家也有犯錯的時候。我們要尊重權威,但不要迷信權威!

雖然我們現代化技術不夠發達,但還有很多夢和幻想不能實現,我一定要實現更多夢,中國夢就是我的夢!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五(1)班許紫珊

今天,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創造向未來”,這個主題鼓勵我們要多動手去實踐,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和創造精神,好讓我們在新時代的起點全力地奔向未來。其中,讓我銘記在心的不是夢想的起航,也不是探索的魅力,更不是美好的未來,而是奮鬥的重要性。

我覺得,只有通過不斷的奮鬥,才能取得最好的成功。俞敏洪老師首先告訴我們奮鬥的核心是兩件事情。第一是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第二是你要為它付出不斷的奮鬥,通過這兩點你才會漸漸地取得進步。這讓我想起了王之渙的登鶴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人生最美好的不是夢想成真的一瞬間,而是努力實現夢想的那個辛苦的過程。

作為新時代的一名小學生,雖然時代給了我們很好的條件,但是個人的努力還是不可少的,但我知道僅憑個人的努力是不夠的。因為我看了“非牛頓流體實驗”後知道了,一個國家的強大,一個團隊的精銳,僅憑一個人的奮鬥是不夠的。

俞敏洪老師說過:“人生就是一路奮鬥一路精彩的過程,越奮鬥,越精彩。”

讓我們一起在新時代的起點一起奮鬥吧!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2

觀後感 ,6589字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五(1)班崔皓哲

觀看了2018年9月1日晚上的“開學第一課”之後,許多片段都讓我吃驚,最讓我驚歎不已的就是無殼孵化小雞“小茶缸”那段,

真是太神奇了,也讓我充分領悟到“探索”的魅力,生命的奇蹟。

科研人員經過一次次的失敗之後,成功孵化出了第一隻無殼小雞“小幸運”。在“開學第一課”現場,王源哥哥也做了同樣的實驗:在蛋殼上剪一個小洞,手順著洞掰開蛋殼,讓蛋液完整流進蛋殼形的薄膜內,再將這個無?擁募Φ胺漚?躉?淅錚???1天演變和生長,就可以孵化出鮮活而可愛的小雞。雖然王源哥哥的步驟全都做對了,但是他打的雞蛋好多蛋黃都破碎了。

正在王源哥哥準備放棄,讓科研人員來幫他打蛋的時候,真正的奇蹟發生了!蛋液竟完好無損地落進了膜內!成功就是這樣,總會經過無數次的失敗,突然而至。王源哥哥給這個“倖存者”起名叫“小幸運”,因為它是很幸運才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這個世界上少不了探索與發現。“開學第一課”中,主持人說,目前也有很多所學校正在做無殼孵化小雞的實驗。牛頓因為不斷探索,從而發現了地心引力,阿基米得因不斷探索,建立了浮力學原理。

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我也要做一個勇於探索、細心觀察、善於發現的人,也要努力克服在學習中的所有困難,因為我相信,也像王源哥哥一樣,失敗是成功之母。

探索與發現多麼重要!這,就是探索的魅力!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五(1)班彭琪惠

9月1日那天,我準時收看了“開學第一課”的節目,同時,我也將迎來新的學期。

看完了“開學第一課”,讓我印象最深的環節是“奮鬥”。一個叫王桐晶的陸軍姐姐為我們表演了珠心算,她曾獲得過三連冠,12年訓練生涯中演算過的卷子,能鋪滿100間小學教室!她讓我知道了一切榮譽不是不勞而獲的,而是靠自己的刻苦得來的。

這個環節讓我想到了海倫·凱勒,在她兩歲時,就因為高燒而失去了視力和聽力,面對黑暗和寂寞,她開始了奮鬥,忍受著失明帶來的痛苦,最終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有很多人小時候因為經濟條件不好,沒有學習機會,但後來他們通過拼搏、奮鬥,都有了很好的前途。習主席曾說過:“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我覺得很有道理。

日常生活中,我應該做到:在學習上奮鬥,做到每天按時完成作業,不拖拉,不三心二意,要為自己定下學習目標,並付諸實際行動,為達到目標而不斷奮鬥。因為我相信,人生因奮鬥而精彩。

成功沒有祕訣,只要你堅持奮鬥了,夢想總會成真!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五(1)班劉雅婷

撒貝南老師介紹了《開學第一課》的主題,“創造向未來”,分為“夢想”、“奮鬥”、“探索”、“未來”這四個主題。

可能很多人認為小雞的出生需母雞的孕育和保護才可能誕生一個生命的,無殼孵化小雞的這個實驗是不可能的。然而“小茶缸”出生證明瞭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在裡面我看見“小茶缸”變大,從胚胎到發育成小雞。“小茶缸”的出生讓我想起了在手機中查的,牛頓在《牛頓小故事》中的一句話:“真理的大海,讓未發現的一切事物躺臥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尋。”這一句有深刻意義的話。

科學可能並不是只有科學家去發現、發明,並不是只有科學家才能去做的。我們一些普通人也可以去發現、發明、去做。

在王源哥哥要製作無殼孵化小雞實驗的時候,因為老是把蛋給打散了,所以打了很多個蛋。他想讓老師幫他打,因為信心已被打碎了,最後還是導演上來和王源哥哥說了一些話、給了一些指點。然後他果然打好了一顆蛋,還和撒貝南老師一起擊掌歡呼來說明快樂!

然後看了從C919飛機到已白髮的總設計師吳光輝爺爺,是飛機把他的頭髮熬白了,但是C919飛機的首發還是挺成功的。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五(1)班曹軒

古往今來,全世界有無數個發明家、科學家對世界做出了許許多多偉大的貢獻,但他們也是從一個普通而平凡的人變成的,由此可見,只要有想創新的精神,就能成功。

創新就如同一絲靈感,它讓你塑造未來,創新就如同一雙手;讓你走向成功的道路,創新就如同一雙機翼,把祖國這架飛機帶上蔚藍的天空……

創新是每個人都所擁有的,只要願意去做,它就會出現在腦海裡。如果你想得到它,但你的能力還不夠,沒關係,只要你能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得到它。

在《開學第一課》中,薛其坤院士與王源的對話中告訴我們創新能改變世界。

人們都說:“21世紀是一個科技猛發展的時代。”

生於21世紀的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學習,為祖國做一些貢獻和為祖國爭光呢?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五(1)班蔡蔚健

《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創造相未來”,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其中,第一個部分是“夢想鑄造未來”中成龍大哥的寄語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成龍大哥寄語學子:未來需要夢想,使我們生活在每一天都發生奇蹟的時代,創造精神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夢想是什麼?有的人認為它是可無可有的,可我卻不這麼認為,我認為它是一定要有的,它是我們努力的一部分,如果把努力比作一棟房子,那麼夢想就是這棟房子的柱子,如果沒有了它整棟房子倒塌,你的人生就失敗了一半。如果你有了夢想,你就會為了它而堅持不懈的奮鬥,最終使你能夠實現。它會讓你跌倒利也會義無反顧地爬起來繼續向前,讓你活的有意義、有價值。

著名作家海倫·凱勒,她是一位殘疾人,她的生活幾乎沒有半點光明,只有黑暗,她只能靠著讀書、摸書來改變她的命運。在這期間,她克服了許多困難,最後,她成功了。有人問:“她已經雙目失明瞭,已經沒有光明瞭,為什麼她的生活會如此燦爛?是靠什麼?”如果問我,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是夢想。”夢想也能讓一個人的命運改變。

離我們比較近的“大眼睛”、“大鼻涕”和“小光頭”他們的夢想是走出山區住進大城市,之後他們三個努力學習,解老師也幫助了他們,讓他們的夢想都已經一一實現了。

在2018年的《開學第一課》中,我的感悟是:一個人要有夢想,因為有了夢想,才會有一個長大的過程。正如韓愈所說:“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夢想的瞬間,而是堅持夢想的過程。”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五(1)班林一

經過了漫長的一年,我終於盼來了開學第一課的播出。今年的主題是‘創造向未來’,主要有‘夢想鑄造未來’,‘奮鬥實現未來’,‘探索成就未來’,‘未來期待創造’這四部分,其中‘探索成就未來’是我覺得最有趣的部分。

王源和芮磊老師的‘無殼孵化小雞‘讓我驚訝。王源在打雞蛋時,出現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途中,王源想放棄讓芮磊老師來,可是他還是堅持了下來,不向困難屈服,最終成功了。通過這件事情,我知道了“失敗是成功之母”,也讓我想起了毛爺爺的一句話‘’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是啊,只要肯堅持下去,肯勇敢的堅持下去,就能把不可能變成有可能。

而大飛機C919更讓我震驚。設計師吳光輝叔叔也來到了現場,大飛機這麼的龐大,工程自然也不小,而我認為吳光輝叔叔在設計大飛機C919的過程叫‘’探索‘’,探索是辛苦的,但如果不去探索,就不會有新發現,新事物,也不會有現在富強的中國!

我們的祖國能強大起來,不僅靠的是科技和探索,還靠的是我們的努力。我們作為小學生更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爭取長大後為祖國做貢獻。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五(1)班馬浩軒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創造向未來。

創造是無止境的。古今中外,有許多科學家發明了許多有用的東西,如電燈,飛機,火藥,火箭……我們應該學習他們,學會創新,讓自己活得更加有意義!沒有創造,就沒有未來。如果未來沒有什麼新事物,那就不叫未來了。創造,能使未來更加方便,國家更強大。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創新,那還有什麼強大可言?日本以前為什麼攻打中國?那是因為以前中國不夠強大。所以,一個沒有創新的國家,是無法立足世界上的。就算一個沒有創新的國家立足於世界上,那也是失敗的,毫無意義的。因此,每個人都可以用創造來證明一個國家的強大。雖然在創造發明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但記住一句話:“陽光總在風雨後”。只要你付出了汗水,就一定會有所收穫。只要你想創造,就一定會發明,發現出一些東西。如果有人問我人類與其他動物最大的區別是什麼,那我一定會毫不猶豫的說,是創造的能力。

創造,就如同一朵花。而我們,就是使它成長的陽光,水,土壤。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五(1)班劉子喻

每次開學第一課的內容都不同,而這次的主題是創造未來。

也許是懶得挑水的人發明了自來水管,讓遇到乾旱的人們不用挑水;也許是懶得扇扇子的人,讓電扇一直轉動;也許是懶得爬樓梯的人,讓電梯帶進高樓。是的,創造改變世界,改變一切。

要讓國家更加強大,每個人都應該具備創新意識。如果將一個創新整體比作一輛汽車,那創新就是將人們送往世界各地的動力。若無創新意識,好比沒有汽油的汽車,開都開不動。那還談什麼夢想?什麼未來呢?

創新不是那些天才該做的事,每個人都可以創新。只要你願意,如你趕不上別人,沒關係,只要努力就好。相比抄襲者,只走別人走過的路。每個人都該有一條屬於自已的路,一條自已披荊斬棘過的路,一條自已拼搏過的路。沒有創新的人活下去了,但國家不可以,沒有創新的國家遲早要滅亡!

創新,國傢俱備它,更加強大。世界具備它,更加乾淨,請擁有創新意識!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五(1)班莫慧玟

到晚上了,我正在看《開學第一課》我看的津津有味。讓我對科學創造的意義有了了更更多的了了解,對實現中國夢更更加期待。

從人類直立行走開始,人類學會製造並使用工具幫助自己,人類的文明打開了了一道漫長的路。於是,人類不不斷地創新,創新科學技術,創新文學藝術,創新成為了了人類的工具。

從早期的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發展為如今的彩電、汽車、手機等等高科技產品,科學就像一片花海一樣即將綻放。網路帶來了了資訊時代,通訊帶來了了便便捷溝通,我們在享受這些便便利利時也面對著科技發起的挑戰。

創新是什麼?創新是人類進步的原因,只有不不斷地創新,人類才能進步。

人類的社會從沒缺少過創新。牛頓發現了了微積分,創新了了數學和物理理問題的解決方法。孔子提出了了“有教無類”的思想,才使得更更多的人得以被重用。等等……關於創新。正是因為有了了他們,才有了了數學、物理理、教育、哲學方面的發展。

我相信,我們的祖國將會不不斷地創新。我們的祖國也一定會更更加地強大。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五(1)班林雅潔

觀看了今年的《開學第一課》,讓我對未知的領域有了更強烈的探索慾望。

成功,需要一次次的失敗才會得到,雖然有些人可以一次就成功,但不可能萬事如意。

夢想,往往是促進我們向前的動力,正因為有了夢想,我們就必須為之奮鬥、努力。

有了夢想,就等於有了向“遠方”的乘車票,進一步地實現人生的目標,所以說夢想可以創造未來

往往有夢想的人就可以取得非常大的進步和成就。

夢想是指路的燈,沒有夢想,也就沒有了堅定的方向,沒有了方向,也就沒有了生活,所以說夢想創造未來。

生活中,人們總是嚮往著一種美好的生活,朝著遠方去旅行,去看那美好的風景,去看那悠久的歷史,更多的是一種夢想,一種夢想的歸宿,一種看不見的靈魂裡湧動的嚮往。

如果說生命是一盞晝夜不滅的長明燈,那麼夢想就是燃燒的燈油。夢想,創造人生的奇蹟,創造人生的未來。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原創:高三(1)劉青青

2018年9月1日,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這一節目,使我感觸頗深。此次《開學第一課》以“創新向未來”為主題,劃分為四個模組,就是“夢想,奮鬥,探索,未來”。

夢想,有夢就敢想。它可以是一個小目標也可以是一個大目標,但至少有一個可以讓我們努力的方向,人生不應該活得碌碌無為,整天無所事事,像具行屍走肉一般。夢想是人生的航標,有了夢想才能讓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成龍的經歷讓我印象深刻,從“跑龍套”成為“中國名片”,演繹道路上最開始被認可的是演死人,演戲時堅決不用替身,打鬥戲都是親力親為,全身上下都是傷痕。他的成功並非一朝一夕,已有六十四歲高齡的他還在拍戲。這使我意識到了青少年要敢於揚帆,破浪前行,到達人生中一個又一個的燈塔。奮鬥,不服輸,追求卓越。王桐晶的珠心算能力讓我驚歎,而練成這項技能的方法唯有苦練,舞臺上的她胸前掛著滿滿的獎章,一身獎章全都是她奮鬥的成果。俞敏洪的演講也讓我記憶深刻,奮鬥的兩個要素??定一個目標併為它付出努力。三年高考努力奮鬥後走向北大,因為他沒有放異自己的目標,為了它不懈地努力奮鬥。奮鬥戰勝困難和挫折,用平凡的青春做不平凡的事情。我們要理性認識自己,挖掘白己的潛力,縱使天賦不好,努力堅持是成功的前提,我們生活在一個每天都能看見奇蹟的時代,更應該為了白己的明天努力奮鬥。

探索,探索未知的世界。2017年5月5日,C919大飛機試飛成功,來源於背後幾十萬工作人員的辛勤探索。是的,敢於嘗試,不斷探索,愛好探索不懼失敗,保留自己的探索欲和好奇心,會有不一樣的未來,探索只做給心中的自己看

未來,是未知的。所以我們要為自己創造未來,智慧時代已經來臨我們要讓自己的青春煥發光彩,祖國的未來靠的是青少年的朝氣和智慧來打造更多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品牌。我們要與時俱進,學會適應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努力用知識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未來。

夢都是虛的,有了夢想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奮鬥,不斷地探索,開拓,進取,才能讓我們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這便是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後最大的啟發。

【2018《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三實小三(8)班王清逸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觀看電視節目《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是“創造向未來”。

節目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雞蛋無殼孵化實驗”,看似再簡單不過的“打雞蛋”,歌手王源重複了五六次都沒有成功,但是她沒有放棄,在大家的鼓勵下,最後終於在他的堅持下成功完成了實驗。這讓我體會到科學實驗的艱難,有時會經歷成千上萬次的失敗。比如愛迪生,他做燈絲試用了7600種材料,終於發明了燈泡,為人類帶來了光明。居里夫人為了提煉鐳,用一口大鍋,每次裝上二十多公斤礦石,花了整整四年時間,最終從幾十噸礦石中提煉出0。1克鐳鹽,向科學界證明了鐳的存在。

節目重點介紹了幾位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科研工作者。他們都經歷過許許多多的失敗,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放棄,而是堅持不懈,攻艱克難,最終出色地完成了科研任務。

看完節目,我真切地體會到“失敗乃成功之母”的含義,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每一位成功人士都是堅持理想,努力奮鬥,不怕失敗,永不言棄,才能最終抵達成功的彼岸。

2018年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3

觀後感 ,713字

新學期,新夢想,新收穫,新起點。今天我在家看了《開學第一課》。

是何炅和撒貝南主持的。它就像是偉人給我們上的第一堂課一樣,情節既生動又感人, 還是那麼的有趣。

第一堂課,要告訴我們,努力奮鬥,為夢想而奮鬥。還有些成功的人都是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奮鬥,就比如清華大學副校長,還有新東方的CEO俞洪敏。下面就聽聽他小時候的故事吧!

俞洪敏他小時候的夢想就是考上大專,於是他努力了一年分數大大的提高了,第二年他並沒有放棄是跟她媽媽邊勞動邊學習的,他的分數就只差五分就可以考上大專了,於是他告訴他媽讓他這一年再努力一把他媽同意了,最後他考上了北京大學,當時他在種菜,每個人在成功的道路上都是要付出汗水的只有刻苦才有收穫。

清華大學副校長出生於農村,他小時候的桌子是半個木頭,讀書很艱苦。可是他有個夢想就是長大要當一位科學家,他在考研的時候有一門功課只考了三十三分,可是他並沒有放棄,還堅持努力了,第二年他終於成功了,現在研發了好多成果,為祖國貢獻,有夢想就要堅持下去,夢想才能實現。

成功的背後都有艱苦的經歷,榮譽的背面都有刻苦的付出,就像成熟的麥子都注入著農民伯伯的汗水,一分辛苦一分甜。

成功也是一次次失敗換來的,就像開學第一課王源和一個科學家一同做了一個實驗,這個實驗是無蛋殼孵化小雞,是利用保鮮膜和一個塑料杯,將生雞蛋開啟放進杯子上的保鮮膜裡,可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動作,王源一共打了五個雞蛋才成功,經歷了失敗的王源沒有放棄,所以他成功了。有時看起來簡單的事情做起來卻很難,但只要我們不怕困難,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成功的。

通過《開學第一課》我從偉人身上學習了永不放棄、勤奮刻苦的精神。

新學期新氣象,就讓我們為自己的夢想努力吧!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018 篇14

觀後感 ,3630字

【篇一: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018】

張訊嘉

昨晚我和媽媽在CCTV1準時收看了《開學第一課》。

經過坐近兩個小時的觀看,我收穫了許多感慨了許多……

“不努力,不拼搏,就不可能站在夢想巔峰。”是成龍大哥的一番話。從小我們看過多少部成龍大哥的電影,不不,都感覺非常精彩。但我們有想過成龍大哥是怎樣一步步的走上人生巔峰的嗎?從一個“死屍”演起,雖然演的是“死屍”,但每一步都把“死屍”演的非常好。導演都稱讚這“死屍”死的真好!雖然那時成龍大哥可能部部電影都是跑龍套和一些不起眼的角色,對經過他的努力和拼搏,自導自演了許多電影,這些電影觀眾們的熱捧,“成龍”這個名字也就在娛樂圈傳開了。從此成龍就成了“一夜爆紅”的一線明星。雖然成龍火了,但他也不驕不傲,努力地做好自己。

當解海龍老師拿出他當時在山區拍的一些黑白照片時,一個個專注的神情出現在銀幕上。其中三個孩子非常認真,專注的在汲取知識的力量,他們叫“大眼睛”,“大鼻涕”和“大光頭”。以前他們在這麼簡陋的教室裡,沒有燈,沒有黑板,四周通風,就連地都是泥土做的,這麼差的環境,他們都那麼認真。何況我們呢,我們還有什麼不努力的理由呢?他告訴我們,迎接未來,要心懷夢想!迎接未來,要勇於擔當!迎接未來,要永不言棄!

清華副校長俞敏洪和王源的演講,讓我明白怎樣奮鬥?如何奮鬥?我明白目標和努力是奮鬥的兩大要素。要不斷制定目標,反覆努力。讓我明白少年強,則國強。在新時代。當海闊天空的追夢者,當腳踏實地的圓夢者!

人生是一路奮鬥,一路精彩的過程,這又何常不是呢?

【篇二: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018】

陳綺敏

今晚,《開學第一課》以“創造向未來”為主題,給我們展示了開學的“第一堂課”。使我們有了一個深刻、難以忘懷的夜晚。

首先,為我們唱了一首歌---《開學第一課》。唱這首歌,我覺得開學了。

那種開學時特有的氣息:活潑、積極、向上。歌唱完後,主持人撒貝南、何炅為我們演講了“創造向未來”的主題。後來由祖國非常出名的演員-成龍老師,為我們講述了他的經歷、夢想。他讓我們知道,夢想如果沒有挫折、坎坷、困難、付出,就不可能夢想成真。當成龍講述他在演戲中受過的傷,我們得知成龍幾乎全身上下都受過傷,他讓我明白,要想成功,必有一段刻苦、艱難的經歷。

後來,又講述了一位攝影師---解海龍。他為一群孩子照相照了上萬張,看到了那些農村學生想上學,渴望上學,上學不易的模樣。雖然照相在現在是很平常的事,但在那時解海龍伯伯照的相片,改變了幾個孩子的命運,比如:“光頭”-張天義;“大鼻涕”-胡善輝;“大眼睛”-張明娟。他們最後都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通過知識改變了命運。

再後來,珠心算小姐姐—王晶桐,以幾秒鐘的時間算出正確答案。這個告訴我們什麼都可能實現,都有奇蹟,人類的力量是強大的。然後,俞老師給我們講述了他的經歷,告訴我們目標與努力是奮鬥的要素。再然後請來了設計大飛機—C919的總設計師—吳光輝。他為我們講述了他們設計、製造大飛機的艱苦過程。通過王源在做實驗時的幾次失敗,告訴我們科學實驗並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

最後,清華副校長和王源為我們致辭。以張傑和一群學生朗誦《中國少年說》為結尾。這一堂課,講述的主人公都告訴我們: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成功。我們要堅定自己的信念,懷揣自己的夢想,踏上我們的新徵程。

【篇三: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018】

顏燁培

一開頭,便是充滿激勵的歌曲,讓我飽受鼓舞。

它今天的主題也於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那便是“創造”。我們學習也是為了創造吧,正因為有了我們學習到的知識,我們才能進行創造。成龍也敘述了自己的經歷,目標和見解,這何嘗不能是我們學習的目標呢?更讓我們知道該怎麼向夢想靠近。

還有一個我們都很熟悉的攝影師,那就是解海龍。他,向我們敘述了他的追夢歷程,尤其讓我感動的還是他相機下的那間教室。那個時候,教室都很簡陋,而學生們都在認真學習,好似書中有著許多溫暖,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他,更是我的偶像,因為他用相機,記錄下了一個個動人的瞬間,表達出他們學校的強烈渴望,以此點燃了他們的夢想。

王桐晶,她有著常人不及的心算能力,更是為國爭光,贏得了無數金牌。其實,在這背後,別沒有缺少練習,據說她的卷子足以鋪滿一百間教室,這,更表現了她堅定的毅力。

俞敏洪也用了他的經歷,告訴我們即使環境艱苦,我們亦能實現夢想,創造奇蹟。他也經常為貧苦孩子捐錢,幫助了許多需要幫助的人,這種善良也是我們學習的。

總的來說,《開學第一課》是一個極具意義的節目,讓我們懂得怎麼追夢,圓夢。

【篇四: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018】

楊舒琴

9月1號晚上8點,我觀看了CCTV1的開學第一課。

它的主題是“創造向未來”裡面,成龍給我們講了自己努力實現個人,國家夢想所付出的艱難困苦,用自己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未來要永不言棄,堅持奮鬥,善於探索,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還有無殼孵化小雞“小茶缸”這讓我想起了著名的科學家愛迪生,他在發明燈泡的過程中失敗了幾千次,仍舊沒有放棄,有決心有毅力,最終成功了,同樣,在實現無殼的情況下,你也有可能打碎了很多雞蛋,就像電視中的王源一樣,開始的時候打碎了幾個雞蛋,但他也沒有放棄,這種不放棄,堅持不懈的精神正是在創造的所需要的。

這個節目,讓我感受到濃濃的“創新”的魅力,愛迪生在科學上的創新,讓人們在黑夜也能獲得光明;哥白尼在歷史上的創新,讓人們對浩瀚宇宙有了更深沉次的瞭解;喬布斯在科技上的創新,改變了人們以前固有的生活方式;倉頡造字,為人類之間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條件;蔡倫造紙,為人類優秀的文化遺產提供了傳承的條件。創新是人類進步的原因,只有不斷地創新,人類才能進步。有了創新人類才能解除自身的疑惑,沒有疑慮。創新也使社會得到進步,中華上下幾千年,每一次重大的變革,每一次進步都有創新。創新是屬於每一個人的,每個人都可以創新,只要你願意創新,只要你想有創新的能力,只要你肯努力,肯堅持。創新可以使一個時代成為榮耀,可以使一個國家變得強盛,也可以使一個人收穫成功。它塑造著我們的未來。

【篇五: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018】

史鑫藝

今天觀看了《開學第一課》,我印象最深的是成龍為大家講述了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實現個人和家國夢想的經歷,用親身經歷告訴廣大青少年迎接未來要永不言棄,堅持奮鬥,勇於探索,只有這樣才能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理想。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夢想是前進的動力,有夢想、有追求的國家是偉大的。記得中央電視臺有一個著名的廣告詞:“中國夢”、“夢之藍”,那藍色的中國夢,激勵這中國的千萬青年。

生命,對於每一個人都只有一次。而青春,卻是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中最容易消逝的一段時光。我相信:夜空中的流星雖然短暫,但是它劃破夜空的一剎那,已經點燃了最美的青春。年輕的新中國、中國的青春是這麼美好,青春年華的夢想更是泛爛著耀眼的光芒。

開啟沉重的中國歷史之門,深深地傷痛像刺刀一樣刺向我們心中。這些傷害像寒冷的狂風在即將到來的災難中跌宕起伏,同時也加強了國家和人民成為有識之士的夢想。展望現代。自從新中國成立後,整個國家的局勢慢慢由壞轉變為好。經濟發展也越變也好。我們住的房子油以前的矮平房變味了高樓大廈;我們的食物也變得越來越美味……新中國正在改變,需要我們去改變。

放眼未來。我希望,十里荷塘、十里果香,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到處飄著瓜果的芳香。美妙年輕的歌曲,已經深入了人們的心房,已經告別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現在及未來的社會安詳和諧,人們安居樂業!

青春飛揚,承載著夢想的航舫。青春是活力的象徵,是奮鬥的代名詞。青少年懷著祖國強大的夢想,活力四射、朝氣蓬勃!所以說,青少年作為祖國下一代的主力軍,對於“中國夢”的實現有著不可推辭的責任。青少年若能把握時間,擁有振興中國的夢想,一定能為今後中華民族騰飛做出巨大的貢獻!

實現民族振興、祖國強大,是世代中華兒女的夢想,已經經歷了幾百年的滄桑。我相信,這個夢想能在我們這一代青少年身上繼續發出耀眼的光芒!

我的夢!中國青少年的夢!中國夢!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018 篇15

觀後感 ,2265字

【篇一: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018】

楊敬旭

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如約而來,今年的主題是“創造向未來”,不管是民用飛機C919,還是無殼孵化小雞,都在向我們展示著科學的魅力。坐在電視機前的我也忍不住激動,是呀,我們應該大膽創新、堅持奮鬥,實現個人目標和國家進步。

科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比如愛迪生在科學上的創新,改變了人們以前固有的生活方式。可見,創新是人類進步的源泉,創新改變世界,創造未來。

創新並不是那些天才們才有的,創新是屬於每一個人的。即使你暫時比不上別人,也沒關係,只要肯努力,創新是不會放棄每一個有決心的求助者的。相比那些“抄襲者”,倒不如自己披荊斬棘,開闢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雖然會遇上許多艱難險阻,但你卻有了一條專屬的人生道路。隨著社會的發展,沒有創新的國家是無法存活的,就如一潭死水,毫無生機。人民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未來,而創新賦予了人們這個能力。

創新的力量可以使一個時代成為榮耀,可以使一個國家挺起脊樑,可以使一個人收穫他所沒有的榮耀地位。它猶如一雙手掌,塑造著我們的未來!

【篇二: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018】

李永政

在9月2日這天晚上8點整,CCTV1頻道的電視節目《開學第一課》如約播出了!

今年的節目可謂群星璀璨,有成龍、王源等大牌明星做嘉賓,主持人是撒貝南和何炅,還請來了歌手張傑、神祕歌手犀等。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創造向未來”。

節目中,令我最有感觸的是“無殼孵化小雞”環節,因為這個環節有我最喜歡的明星王源!嘻嘻嘻,開個小玩笑。其實,是因為這個環節使我深受啟發。節目中,王源要打出一個完好的蛋,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之間王源右手拿著已孵化兩天的蛋,左手拿著一把小剪刀,小心翼翼地在蛋殼上剪開一個小口,然後把蛋殼開啟,“譁——”蛋黃落在了錫紙裡。可情況很不理想,雞蛋打散了。第二次、第三次……王源的臉上漸漸滲出了汗水,坐在電視機前的我的心也跟著提了起來。就當我都不抱希望的時候,王源與導演略一交談,再次堅定地說:“再試一次吧!”終於,王源成功了!那一刻,我也忍不住歡呼起來。接下來只要在等待中完成長達21天的孵化就可以了。看著王源開心的笑容,我似乎明白了什麼。

《開學第一課》的節目非常精彩,深深吸引著我,更重要的是,它使我明白了一個人生道理:堅持,就是勝利!

【篇三: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018】

劉璐

“你醒來的時候,問候你好。升起的陽光,哼著歌謠。心情像彩虹,繽紛跳舞……”伴隨著悅耳的音樂,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

“實現個人的小小的夢想,固然是很好,但如果有機會實現更大的夢想,我為什麼不去嘗試呢?”這就是成龍說的。是呀,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夢想,從跑龍套到中國名片,成龍付出的比別人更多,用作品和行動傳播了中國文化,向世界表現了中國功夫,更站到了夢想成真的巔峰。

“夢想”啟發創造,讓我們朝著夢想努力前進時,未來就會更加美好。未來有許多可能,只要敢於嘗試就一定會創造出奇蹟。就在今年8月份左右,第一隻無殼孵化的小雞“小茶缸”出世了,經過自己的頑強努力逐漸長大。“無可孵化”從不可能變成可能,這不都歸功於嘗試和創造嗎?未來就是這樣,只有不斷的嘗試才能創造出奇蹟。

“期望在2030年,每個年輕人都能獲得優質的教育,而和男孩一樣,都有創造精彩的潛力。”這是王源對未來的想象。我堅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為改變世界出一份力,我們的世界一定會更加美好。迎接未來,我們要心懷夢想,我們要永不言棄,我們要充滿信心。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作為青少年,我們要當海闊天空的追夢者,也要當腳踏實地的圓夢人,向著夢想與未來不斷前進,少年遠行,不畏將來。

【篇四: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018】

範珍赫

夢想是什麼?我們又為什麼要去拼命的追夢?想必在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中,你都能找到答案!

今年《開學第一課》由新F4拉開帷幕,一瞬間,全場都嗨了起來,同時也奔入節目主題——夢想。成龍“老大哥”通過視訊連線,講述了他的追夢之路。他告訴我們他從小就夢想成為一個十分偉大的英雄,這也是他六歲便進入了劇組的原因。在劇組演最有代表的死屍時,直接被大導演認可。也從這裡讓成龍老大哥有了信心,他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向上攀登,從演死屍到演更多人物。到了現在,他已經64歲了,至今許多危險動作都不用替身,親自上陣,為很多演員做出了表率。從成龍老大哥的身上,我看到了他的堅持和努力,也知道了想要實現夢想,那就要付出更多的汗水。

夢想的實現從來不是容易的事,成龍老大哥也是如此。在一次演出時,因為道具原因,導致他從五米高的高臺直接落下,使他腦內出行,血從耳朵流了出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還在繼續演戲。他告訴我們:從跑龍套到導演需要不斷地努力,從樹立夢想到實現夢想更需要努力。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歌手,但我總不知道我能為此做什麼,聽完成龍大哥的話後,我決定向成龍大哥學習,我要更加努力的去追趕夢想,總有一天會實現我的夢想。

這就是我的感受,你知道成龍大哥的事情後有沒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呢?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018 篇16

國小五年級作文 ,706字

奮鬥向未來

今天是九月一日,像往常一樣晚上八點多央視一套播出了《開學第一課》。節目分成四個篇章:夢想,奮鬥,探索,未來。本節課意義深遠,其中奮鬥篇環節對我影響最大。

在“閃電珠心算”的互動中,“世界珠心算冠軍”王桐晶在短短几秒計算出了十五組六位數的和,著實令人震驚!而當何老師問:“那到底要通過怎麼樣的努力才能達到這樣一個境界,有什麼祕訣嗎?王桐晶意味深長地講了自己從六歲到十八歲訓練生涯中演算的卷子鋪滿一百個教室的時候。“啊——”我不由得發出了感嘆:原來聰明的人也需要努力呀,而且比我們付出的更多……

冰心奶奶曾經在《繁星·春水》中寫到: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人生不僅需要“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豪情,更需要業精於荒於嬉的精神!祖狄聞雞起舞,匡恆鑿壁取光,張芝臨池學書,其皆苦心孤詣,壯心不已,勤學苦練,終有所成!

平時的學習中,我做題總是馬馬虎虎,對父母買的試卷叫苦連天……而今天看了王桐晶姐姐的故事,羞愧不已。但我今日也下定決心,奮發圖強:要不斷開拓知識領域,從而獲得知識的青睞,武裝自己的頭腦,奮鬥到底!

奮鬥是風裡的一首詩,無聲卻讓人心動它的力量不嗅不知。奮鬥是飄在生活裡的一首詩,是寫給成功的情詩,它只想留下最美的結局,那是人生最成功的一幕。奮鬥是風雨後採紅上點綴的紅星,它凝聚了汗水和心血,同時也是成功的昭示。奮鬥,成就人生!

銘記長征精神——2016年《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7

國小五年級作文 ,476字

9月1日晚8點,我們全家人一起,準時收看了《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仔細聆聽了許多感人的長征故事,感觸很深,收穫很大。

長征是紅軍戰士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英雄史詩。長征途中,紅軍戰士共進行了380餘次戰役,經過了11個省份,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無人煙的草地,翻過連綿起伏的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裡,於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陝北。紅軍戰士從開始的30多萬人,到最後只剩下3萬多人,他們歷經千難萬阻,以百折不撓的意志戰用了敵人,創造了人間奇蹟。充分體現了“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長征精神。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長征途中,紅軍所經歷的艱難困苦是舉世所罕見的。沒有吃的,他們吃野菜、樹皮,甚至連自己的皮帶也都煮了吃;沒有鞋穿,他們赤腳爬雪山、過草地,走荊棘路;沒有學習用具,他們在地上用樹枝畫電路圖……

長征的故事令人感動,長征的精神催人奮進。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我們要接過老兵的旗幟,傳承長征精神,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克服各種困難,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譜寫更加壯麗的詩篇。

接過先輩旗幟——2016《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8

觀後感 ,913字

《開學第一課》讓我深刻理解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這句詩。按照老師的要求,2016年9月1日晚上8點鐘,我在家裡收看了中央一臺播出的《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瞭解到紅軍長征的偉大,感受到了他們不屈不撓的精神。

長征從1934年10月開始,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行程約二萬五千裡,共經過11個省。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誌著長征的勝利結束。長征是偉大的壯舉,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因此央視的開學第一課以長征為內容。《開學第一課》邀請紅軍老戰士或他們的後代為我們講長征故事,教育我們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緬懷紅軍事蹟,發揚長征精神。

看了《開學第一課》,我感受到,我們應該學習紅軍的精神,做到克服困難、百折不撓。

99歲的老紅軍胡正先,給我們講了“紅軍的千里眼和順風耳”—通訊兵的故事。在長征途中,他揹著電報機過江時,電池掉了,他用手去摸,摸到錢他不要,摸到糧食也不要,最終,摸到了電池,特別激動。他說:“電報機就是我的生命。”他還說,電臺發電要用汽油、柴油,在當年沒有的情況下,就用豬油、牛油。我想,他們的工作多麼重要啊,與在遠處的部隊通訊真不容易呀,為了紅軍長征的勝利,他們想盡了辦法。所以,我要向他們學習,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學習取的好成績。

更讓我感動的是104歲的老紅軍秦華禮。紅軍入川來到他的家鄉,他就參加了紅軍,進了“移動的通訊學校”。秦華禮老爺爺說,這是三無學校,沒有教室,沒有書本,沒有黑板,他們就在地上用樹枝畫電路圖,寫英文。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裡,老爺爺成長為紅軍的通訊人才。和他們相比,我們今天的學習條件簡直太好了,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好好學習,所以,我要在他的精神鼓勵下加倍努力。

課堂上還請來了94歲的老紅軍樑天文、賀龍元帥的女兒賀捷生等人。他們的精神都令我感動,都給了我力量和信心。特別是航天員王亞平講述的故事,讓我知道航天員的訓練很辛苦,也讓我明白了火箭為什麼用“長征”命名。

《開學第一課》告訴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所以,作為一個小學生,我要珍惜每一天,努力學習,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

聆聽長征的故事《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9

觀後感 ,725字

九月一日晚八點,我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觀看了《開學第一課》,這一次的節目是紅軍長征這個主題的。節目請到了三位抗戰老兵,為我們講述了他們的故事。

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徵路途遠,走雪山、過草地,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偉大的毛主席曾用一首《長征》,道盡了紅軍的歷程:“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施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賀龍將軍的女兒賀捷生向我們講述了她的故事。她是最小的紅軍,出生十幾天就加入了征途,被放在馬背上的搖籃上。有一次戰鬥,賀龍將軍顧不得手上的是什麼,把她扔了出去,就參與了戰鬥。當戰鬥結束後,他才發現賀捷生不見了,一旁的戰士告訴他,她被他扔了。賀龍將軍經歷了無數的戰鬥,天不怕地不怕,可那一刻,他真的怕了。

有一位抗戰老兵是通訊員,是紅軍的“千里眼”和“順風耳”。在長征路上,他們用許多土辦法為電池充電。當發電機沒有汽油發電時,就用豬油。有一次,他摔下山崖,四周有黃金、食物、牲口,可他最著急的事就是找脖子上的乾電池。

聽他們說,他們每個人一天只吃一粒黃豆,有時沒有食物,就把稻草鞋吃了。這一刻,我震驚了,我們每一餐都能夠吃得飽,還能有許多的配菜吃,衣食無憂。可是他們不但吃不飽,而且有時只能吃樹皮草根!

國民黨幾百萬大軍,有許多先進武器;而我們共產黨,只有小米加步槍和三八大蓋、盒子炮。共產黨是人民的隊伍,是堅韌的隊伍,無論是多麼惡劣的環境,都適應下來了。而國民黨只是一群軟弱的酒襄飯袋,受不了苦。

當節目結束後,我不由得從窗戶看向了燈光燦爛的“鋼鐵森林”。我們今天的生活,都是由千千萬萬的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努力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貢獻!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20

觀後感 ,525字

9月1日晚上,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我被艱苦卓絕的長征感染了。

《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賀陵生講述父親賀炳炎的故事。在一次戰鬥中,賀炳炎的右手被敵人用子彈打碎了,只有鋸掉右手才能存活。無奈之下,醫生借了一個木鋸,把他綁在木板上,在沒有麻藥,也沒有醫學器材的情況下,只用一個木鋸,用了兩個多小時,活生生地把他的右手給鋸了下來。不用麻藥直接鋸手,這是多麼痛苦啊!而我們呢,跑個步,哪裡不小心摔傷了,就覺得非常疼,而這點疼痛和賀炳炎將軍的鋸手相比,是多麼微小啊!

紅軍長征是1934-1936年,共產黨領導軍隊向陝甘蘇區進行的戰略撤退和轉移。雖然長征已經過去了,但是長征精神仍留在我們的心中。

在生活中,有的同學遇到困難就退縮。學自行車時,學了好久,自行車仍是左搖右晃的,便放棄了;做題時,遇到不會的,想了好久也想不出來,便不做了……而紅軍長征有時候還沒有吃的,他們爬雪山、過草地、遇到的困難比我們大多了,卻都能挺得過去,我們還有什麼理由退縮呢?

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都是紅軍當年為我們打下的江山,為我們創造出來的。我們應該傳承長征精神,學習紅軍不怕困難、積極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並時刻激勵自己好好學習,長大了回報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