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uosibi

[英文]:Carl-Gustaf Arvid Rossby (1898~1957)

瑞典、美國氣象學家。1898年12月28日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1957年8月19日卒於出生地。1918年畢業於斯德哥爾摩大學,1925年獲博士學位。1926年移居美國,1928年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並任美國第一個氣象系主任。1932年起終身兼任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研究員。1939~1941年任美國氣象局副局長。1941年任芝加哥大學氣象系主任。1950年返瑞典,任斯德哥爾摩大學教授,創辦國際氣象研究所,兼所長。他曾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氣象學會理事長,英國皇家氣象學會名譽會員和西蒙斯紀念金質獎章獲得者(1953年)。世界氣象組織於1957年授予他國際氣象組織獎。

羅斯比以首先認為氣壓場向風場適應、提出長波理論和開創大氣化學研究而聞名,對大氣科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1932年他研究氣團熱力學、大氣和海洋的湍流問題,提出假絕熱過程和相當位溫等概念(見大氣熱力學溫度),並創制羅斯比圖解;1937年研究大尺度空氣運動,首先提出主要是氣壓場向風場適應的觀點,開闢了研究大氣運動適應問題的新分支(見大氣地轉適應);1939年提出了大氣長波理論(見大氣波動),後又提出位渦度守恆定律(見大氣動力方程);1941年發表《現代氣象學科學基礎》一文,對大氣的三圈經圈環流模式(見大氣環流)作了精闢的論述。羅斯比熱心教育事業,積極培養人才。他分別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和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建立氣象學系,在芝加哥大學還徵聘大量專業人才開展氣象學的研究工作,形成了氣象學的芝加哥學派。許多著名的氣象學家都是他的學生,如美國的H.里爾、V.P.斯塔爾、D.富爾茨、郭曉嵐和中國的葉篤正、謝義炳、顧震潮等。此外,他還致力於創辦學術刊物,如:在他的倡議下,創辦《海洋研究雜誌》(1932年始刊),《氣象學雜誌》(1944年始刊,1962年改名為《大氣科學雜誌》)和《大地》(1949年始刊,並親任主編)。

羅斯比一生中共發表學術論著70篇。他的重要著作還有:《大氣中的行星流型》(1940),《正壓大氣中行星波的頻散》(1949),《論低層大氣大氣環流的性質》(1949),《論化學氣候及其隨大氣環流型的變化》(1955,和H.埃格內合作)等。

參考書目

B.Bolin,ed.,The Atmosphere and the Sea inMotion,Rockefeller Institute Press,New York,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