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莧菜
藥材名稱:紅半邊蓮
名稱出處:《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概況
異名:鬼邊榜、大半邊蓮(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肉半邊蓮(《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半邊風、山螞蝗(《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基源:為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粗喙秋海棠的全草或根。
原植物:粗喙秋海棠Begonia crassirostris lrmsch.
形態:多年生肉質草本,高1~1.5m。根狀莖肥大,橫走;地上莖直立或下部傾斜,無毛,粉紅色,有膨大的節。葉互生,膜質;托葉早落;葉柄纖細;葉片闊卵形至長圓形,不對稱,長11~27cm,寬3.5~10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歪斜,邊緣稍有小齒,兩面無毛。聚傘花序腋生,花4~6朵.白色;雄花花萼2,闊卵形或卵圓形,花瓣2,倒卵形;雌花花萼片6,花瓣6,倒卵形,白色或粉紅色;子房近球形,被鏽色微柔毛。蒴果近球形,無翅亦無毛,頂端冠有長約3mm粗喙。花期4~5月,果期6~10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396頁.圖3602)
生境與分佈:生於雜木林下或陰溼山坡及岩石旁。分佈於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
生藥
採集:全年可採,晒乾。
藥性
性味:《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酸、澀,涼。”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溫熱病下血,咽喉腫痛,瘡腫疥癬。 ①《廣西藥用植物名錄》:“全株:消腫,止痛,治疥瘡。根:治溫熱病,便血,瘡癤,貧血,蛇傷。” ②《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解毒收斂,消腫止痛。治咽喉急性炎症,牙痛,毒蛇咬傷,湯火傷。” ③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治疥癬,無名腫毒,淋巴結結核,食道癌。”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24g。外用: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