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決明

藥材名稱:鱈魚

名稱出處:《中國動物藥》

概況

異名:大頭腥。

基源:為鱈科動物鱈魚的全體。

原動物:鱈魚Gadus macrocephalus Tilesius

形態:體長,側扁,尾部向後漸狹小。頭大,吻長,鼻孔每側兩個,前鼻孔後緣具1小皮瓣。口大,前位,上頜突出,下頜具1頦須。牙圓錐形。鰓孔寬大,鰓蓋條6。體背小圓鱗。側線略彎曲成一“S”形。背鰭3個,臀鰭2個,分別與第二、第三背鰭相對。胸鰭短鐮刀狀。腹鰭始於胸鰭基底前方,第二鰭條絲狀延長。尾鰭後緣凹入。背面及上側面灰褐色,具很多不規則棕色和黃色斑紋,腹面白色。各鰭灰色。(圖見《中國動物藥》.225頁.圖222)

生境與分佈:為底層冷水性群聚魚類。以小魚、軟體動物為食。分佈於渤海、黃海及東海北部。

生藥

採集:捕後將全魚焙乾,研末備用。

藥性

功效:活血,消腫、止痛。

主治: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調糊狀,塗於患處,適量。

參考文章

三文魚魚骨成鱈魚最佳飼料水產/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