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垢菜

藥材名稱:半邊錢

名稱出處:《南寧市藥物志》

概況

異名:錢鑿草(《南寧市藥物志》),土豆草(《泉州本草》),馬蹄金、馬蹄香(《福建中草藥》),蝴蝶葉(《全國中草藥彙編》)。

基源:為豆科蝙蝠草屬植物鋪地蝙蝠草的全株。蝙蝠草全世界約12種,中國約5種。

原植物:鋪地蝙蝠草Christia obcordata(Poir.)Bahn.f.(Hedysarum obcordatum Poir.;Lourea obcordata Desv.),又名羅藟草(《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羅瑞草(《中國種子植物分類學》)。

形態:一年生草本,植株被短柔毛。莖平臥、纖細。小葉3,頂端小葉寬倒卵形狀腎形或倒三角形,長0.7~1.5cm,寬1~2.5cm,先端平截,微凹,側生小葉卵形或倒卵形,兩面疏被短毛,側脈3~4對;葉柄長0.8~1cm,具溝槽,密被短柔毛;托葉膜質,長約0.25cm。總狀或圓錐狀花序,長3~18cm,花疏生;萼寬鐘形,膜質,有明顯網紋,萼齒5,卵形,上面2枚較短,先端有急尖;花冠藍色或玫瑰色,龍骨瓣長於翼瓣和旗瓣:二體雄蕊。莢果小,藏於膨脹的萼內,2~5節,卵形,長約2mm,寬約1,5mm,具網脈,有光澤。花果期5~10月。(圖見《福建植物誌》.第3卷.圖107)

生境與分佈:生於曠野、荒地、草坡上。分佈於福建、臺灣、廣東和廣西。印度、緬甸、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晒乾。

貯藏:晒乾用者置乾燥處,防黴。

藥性

性味:苦、辛,寒。 ①《南寧市藥物志》:“辛,寒。” ②《泉州本草》“微辛,平。” ③《福建中草藥》:“根:苦,平。” ④《全國中草藥彙編》“微苦,涼。”

功效:利水通淋,涼血散瘀,清熱解毒。

主治:小便不利,淋病,腎炎,肝炎,吐血,咳血,目赤,乳癰,白帶,跌打損傷,瘡瘍,疥癬,毒蛇咬傷。 ①《南寧市藥物志》:“清熱毒,散瘀積,利水通淋。療乳瘡、目赤、石淋。” ②《泉州本草》:“治毒蛇咬傷,瘡瘍,疥癬,筋骨損傷,小便不通。” ③《全國中草藥彙編》:“全草:清熱利溼,利尿止帶。治結膜炎,小便不利,膀胱炎,尿道炎,慢性腎炎,乳腺炎,石淋,白帶;外用治疥癬,跌打損傷,毒蛇咬傷。根:涼血,治吐血,咳血。” ④《廣西藥用植物名錄》:“清熱解毒,消炎。用於乳癰,目赤腫痛,肝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泉州本草》:“孕婦慎用。”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泉州本草》:“治小便不通:鮮半邊錢60~90g(小兒減半),清水煎,代茶服。” ②《福建中草藥》:“治慢性腎炎,吐血,咳血:羅藟草鮮根30~60g,水煎服。”

食療:①《全國中草藥彙編》:“治白帶:鮮半邊錢全草30~60g,燉青蛙肉服。” ②《福建省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1971:“治急、慢性腎小球腎炎:羅藟草莖葉,文火焙乾,研末,每次3g,和雞蛋、白糖混勻,炒熟服。早晚各1次,連服7天,重症連服2周;小便檢查正常後改為隔日1次,連服1~2個月,以鞏固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