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紫報春

藥材名稱:海木

名稱出處:《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概況

異名:雞波(傣名)。

基源:為楝科鷓鴣花屬植物老虎楝的根。鷓鴣花屬全世界約300種;中國有2種,均可藥用。

原植物:老虎楝Trichilia connaroides(W.et A.)Bentv.

形態:喬木,高達10m。枝光滑有少數皮孔。單數羽狀複葉,長10~36cm,小葉7片,對生;小葉片披針形或卵狀矩圓形,長5~16cm,寬2.5~7.5cm,先端漸尖,基部鈍而偏斜,下面蒼白色,常有短柔毛。圓錐花序腋生,花白色;萼鍾狀,4~5裂;花瓣4~5,矩圓形;雄蕊筒8~10裂,子房近球形,2~3室。蒴果近球形,有柄,長約2cm,寬1.5cm,無毛,一室,2瓣裂開。種子有白色假種皮。(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572頁.圖2874)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林中。分佈於雲南,廣西、貴州。印度、印度尼西亞也有。

附 本種有1個變型,廣西稱鷓鴣花Trichiha connaroides f.glabraBentv.。分佈於雲南,廣西,貴州。據Burkill馬來半島經濟產物字典載:果實可能對鳥類有毒。……葉汁用於治猩紅熱;樹皮汁可毒殺蛙類;種子含油較多,但不能食用。

生藥

採集:全年可挖根,切片,晒乾。

化學性質

附 葉中分離到兩個四去甲三萜類化合物(Tetranorterpenoid)Ⅰ和Ⅱ[1]。種子中含34.7%的油和15.5%蛋白質、81.8%的脂肪酸,其主要的脂肪酸是亞油酸[2]。

參考文獻

[1] CA 1987;106:153114x。


[2] CA 1987;107:174664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