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斑葉
藥材名稱:油橄欖
名稱出處:《新華本草綱要》
概況
異名:洋橄欖、齊墩果(《新華本草綱要》),阿列布(《酉陽雜俎》)。
基源:為木犀科木犀欖屬植物油橄欖的果肉油。木犀欖屬全世界約30種;中國約產14種,其中藥用的約有3種。
原植物:油橄欖Olea europaea L.
形態:常綠小喬木,高可達6.5m:小枝四稜形,被銀灰色粃鱗。單葉對生,近革質,披針形或橢圓形,長3~6cm,寬7~15mm,先端稍鈍,有小凸尖,基部漸窄或楔形,葉面深綠色,微被銀灰色粃鱗,背面灰白色,極密,被銀灰色粃鱗,全緣,邊緣反捲;中脈兩面凸出,側脈不明顯;葉柄長3~5mm,被銀灰色粃鱗。圓錐花序腋生,長2~6cm;總花梗四稜形,被銀灰色粃鱗;花萼鍾狀,長約1.5mm,裂片4,闊三角形或近截形;花冠長約4mm,4裂,裂片卵形,長2.5~3mm,寬1.5mm;雄蕊2,花絲短,長約0.5mm,花葯橢圓形;子房近球形,無毛,花柱短,長約0.5mm,柱頭頭狀,頂端2淺裂。核果橢圓形至近球形,長2~2.5cm或更長,成熟時紫黑色。花期4~5月,果期6~9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3冊.359頁.圖4671)
生境與分佈:原產地中海地區,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引種栽培。
化學性質
果含洋橄欖內酯、橄欖苦甙。
附 樹皮、葉含洋橄欖內酯。葉還含橄欖苦甙。樹脂中含橄欖脂素和異橄欖脂素。
參考文獻
新華本草綱要.第3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