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葉

藥材名稱:都鹹子

名稱出處:《本草拾遺》

概況

異名:都鹹樹(《南方草木狀》)。

基源:為漆樹科腰果屬植物腰果的乾燥果實。腰果屬全世界約15種;中國栽培有1種,藥用。

原植物:腰果Anacardium occidentale L.,又名雞腰果、椵如樹(《中國植物誌》)。

歷史:《南方草木狀》謂:“都鹹樹野生如手指大,長三寸,其色正黑,三月生花,花仍連著實,七、八月熟。里民啖子及柯皮,幹飲芳香。出日南”。即為本品。

形態:灌木或小喬木,高4~10m;小枝黃褐色。葉革質,倒卵形,長8~14cm,寬6~8.5cm,先端圓形,平截或微凹,基部闊楔形,全緣,側脈約12對,側脈和網脈兩面突起;葉柄長1~1.5cm。圓錐花序寬大,多分枝,排成傘房狀,長10~20cm,多花密切,密被鏽色微柔毛;苞片卵狀披針形,長5~10mm;花黃色,雜性;花萼外面密被鏽色微柔毛,裂片卵狀披針形,長4mm,寬1.5mm;花瓣線狀披針形,長7~9mm,寬約1.2mm,外面被鏽色毛,開花時外卷;雄蕊7~10,通常僅1個發育,長8~9mm,在兩性花中長5~6mm,不育雄蕊較短,花絲基部多少合生,花葯小,卵圓形;子房倒卵圓形。核果腎形,兩側壓扁,長2~2.5cm,寬約1.5cm,果基部為肉質梨形或陀螺形的假果所託,假果長3~7cm,最寬處4~5cm,成熟時紫紅色;種子腎形,長1.5~2.0cm,寬約1cm。

生境與分佈:適於低海拔的乾熱地區栽培。原產熱帶美洲;中國雲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均有栽培。

化學性質

核果的殼含水溶性多糖類約8.5%。水解後生成一種雙糖,其結構為3-O--β-D-吡喃半乳糖基-D-半乳糖(3-O-β-D--Galactopyranosyl-D-galactose),同時還產生1種三糖,2種四糖(均為中性糖)。這種核殼多糖大都是由戊糖所組成;在它們的水解產物中還有D半乳糖醛酸、L-鼠李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

參考文獻

中藥大辭典.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