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五加
藥材名稱:南山花
名稱出處:《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概況
異名:黃桹(廣西防城、邕寧、橫縣),白狗骨(廣西博白)。
基源:為茜草科三角瓣花屬植物三角瓣花的根。三角瓣花屬全世界約25種;中國有1種,2亞種。
原植物:三角瓣花Prismatomeris connata Y.Z.Ruan
歷史:本品始載於《廣西植物名錄》1971年版,中名為“四蕊三角瓣花”,學名為Prismatomeris tetrandra(Roxb.)K.Schum.,謂其可治再生障礙性貧血、亞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等症。至1986年,《廣西藥用植物名錄》才採用本品名。1988年,經阮雲珍研究後,在植物分類學報上發表,指出原用的學名應改為本種(P.connata)。
形態:灌木或小喬木,高2~8m。小枝具4稜,淡黃色。葉近革質,對生,長圓形或披針形,長4~18cm,寬2~5cm,頂端漸尖或鈍,基部狹楔形;側脈6~8對,纖細;葉柄長5~15mrn;托葉在葉柄間,近三角形,具2凸尖。頂生的傘形花序無總花梗,有花3~16朵;側生的傘形花序疏,具花2~3朵;花梗長0.8~3.2cm,纖細;花萼杯狀,長3mm,萼齒5片,急尖或漸尖;花冠白色,香,冠管圓柱狀,長1.4~2cm,喉部無毛,花冠裂片5,披針形,鈍,長8~9mm,鑷合狀;雄蕊5枚,著生於冠管中部,花絲長3mm,花葯長圓形,長3mm,近基部揹著,內藏;子房2室,胚珠盾狀,每室1顆,著生在隔膜的中部或頂部,花柱頸直,內藏或伸出,裂片2,合生,長圓形,長4mm。核果近球形。種子1~2顆,球形或半球形,種臍凹下。花期4月。(圖見《植物分類學報》.26卷.6期.447頁.圖1)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地林中。分佈於廣東、廣西。
藥性
功效:益氣養血。
主治:再生障礙性貧血,亞急性粒細胞白血病。
▸ 紅五月的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