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節的意思
注音 ㄩㄝˋ ㄐ一ㄝˊ
拼音 yuè jié
基本釋義
⒈ 指舊曆一個月。因月相變化的節律為農曆一個月。
⒉ 指朔日。因新月之生,必於初一,故稱。
引證解釋
⒈ 指舊曆一個月。因月相變化的節律為農曆一個月。《樂府詩集·清商曲辭四·西曲歌下》有《月節折楊柳歌》一月一歌,共十二歌,敘一年十二月的月令。
引《太平御覽》卷四引《範子計然》:“月行疾二十九日三十日間,一與日合,取日之度,以為月節。”
《參同契》卷下:“月節有五六,經緯奉日使。”
蔣一彪 集解引 彭曉 曰:“月節有五六乃三十日也,晝夜各一卦乃六十卦也。”
⒉ 指朔日。因新月之生,必於初一,故稱。
引《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昬參中,旦尾中” 唐 孔穎達 疏:“計正月昬參中,依《三統厤》在立春之後六日,參星初度昬得中也,但二十八宿,其星體有廣狹相去遠近,或月節月中之日,昬明之時,前星以過於午,後星未至正南。又星有明暗,見有早晚,明者昬早見而旦晚沒,暗者則昬晚見而旦早沒,所以昬明之星,不可正依厤法,但舉大略耳。”
▸ 八月節
▸ 五月節
▸ 正月節
▸ 節錢
▸ 三大節
▸ 日徵月邁
▸ 日月山
▸ 日積月聚
▸ 三長善月
▸ 日月不可逾
▸ 日月如流
▸ 汝南月旦
▸ 日濡月染
▸ 日角偃月
▸ 三年不目月
▸ 日月合壁
▸ 日程月課
▸ 三令節
▸ 賽月明
▸ 日朘月減
▸ 三長月
▸ 如花似月
▸ 日月逾邁
▸ 日月合璧
▸ 乳節
▸ 日月旗
▸ 肉孜節
▸ 日月重光
▸ 日月無光
▸ 爇節
▸ 日月如箭
▸ 日月跳丸
▸ 日東月西
▸ 日月不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