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的意思

注音 ㄅㄛˊ 一ㄚˊ

拼音 bó yá

基本釋義

⒈  古代傳說人物。春秋時民間琴師。善奏《高山流水》。《荀子·勸學篇》有“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之句。據《呂氏春秋》記載,伯牙演奏的音樂形象,均為鍾子期所理解。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再彈琴,後世傳為“知音”佳話。

國語辭典修訂本

伯牙「ㄅㄛˊ 一ㄚˊ」

⒈  人名。春秋時善鼓琴者,與鍾子期友善。

《荀子·勸學》:「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呂氏春秋·孝行覽·本味》:「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

引證解釋

⒈  春秋 時精於琴藝的人。傳說曾學琴於著名琴師 成連 先生,三年不成。後隨 成連 至 東海 蓬萊山,聞海水澎湃、林鳥悲鳴之聲,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從此琴藝大進,終成天下妙手。琴曲《水仙操》、《高山流水》,相傳均為他所作。見 漢 蔡邕 《琴操·水仙操》。

《荀子·勸學》:“伯牙 鼓琴而六馬仰秣。”
楊倞 注:“伯牙,古之善鼓琴者,亦不知何代人。”
《呂氏春秋·本味》:“伯牙 鼓琴, 鍾子期 聽之。方鼓琴而志在 太山。鍾子期 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 鍾子期 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鍾子期 死, 伯牙 破琴絶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高誘 注:“伯,姓; 牙,名,或作 雅。”
唐 錢起 《美楊侍御清文見示》詩:“伯牙 道喪來,弦絶無人續。”
明 楊慎 《蘭亭令》:“此乃高山流水之操, 伯牙 復生,不能出其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