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孫的意思

注音 ㄊㄞˋ ㄙㄨㄣ

拼音 tài sūn

基本釋義

⒈  皇帝的長孫。

⒉  後世帝王往往在太子死後,冊立太孫,為預定之皇位繼承人。如南朝齊武帝孫鬱林王、明太祖孫惠帝,皆以父死立為皇太孫。

國語辭典修訂本

太孫「ㄊㄞˋ ㄙㄨㄣ」

⒈  帝王的嫡長孫。即皇孫。

《漢書·卷一〇·成帝紀》:「宣帝愛之,字曰太孫,常置左右。」

引證解釋

⒈  皇帝的長孫。

《漢書·成帝紀》:“元帝 在太子宮,生甲觀畫堂,為世嫡皇孫, 宣帝 愛之,字曰 太孫,常置左右。”

⒉  後世帝王往往在太子死後,冊立太孫,為預定之皇位繼承人。如 南朝 齊武帝 孫 鬱林王、明太祖 孫 惠帝,皆以父死立為皇太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