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軻的意思
注音 ㄇㄥˋ ㄎㄜ
拼音 mèng kē
基本釋義
⒈ (約前372——前 289) 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受業於孔子之孫子思的門人。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又一最有影響的大師,封建時代被尊為“亞聖”,又與孔子並稱“孔孟”。曾遊歷齊、宋、滕、魏等國。孟子則宣揚“仁義”,主張實行“仁政”、“王道”,與弟子著書七篇261章,即《孟子》。主張“省刑罰,薄賦斂”,使民有“恆產”,能安居樂業,並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勸告統治者要“與民同樂”,反對虐政害民。《孟子》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的傑出散文著作。
英Meng ke;
孟軻「ㄇㄥˋ ㄎㄜ」
⒈ 人名。(西元前 372~前 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受學於子思弟子。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著有《孟子七篇》。
▸ 施孟
▸ 秋孟
▸ 丘軻
▸ 七擒孟獲
▸ 尼軻
▸ 孟韓
▸ 孟陽
▸ 孟襄陽
▸ 孟津
▸ 孟浪
▸ 孟豬
▸ 孟鄰
▸ 孟亭
▸ 孟嘉落帽
▸ 孟林筍
▸ 孟家蟬
▸ 孟叟
▸ 孟竹
▸ 孟門
▸ 孟娵
▸ 孟姜女
▸ 孟母
▸ 孟浩然
▸ 孟德爾定律
▸ 孟秋
▸ 孟姜
▸ 孟藝
▸ 孟夏
▸ 孟春
▸ 孟公投轄
▸ 孟母三遷
▸ 夢裡南軻
▸ 孟姜女調
▸ 孟宗竹
▸ 孟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