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樗的意思
注音 ㄙㄢˋ ㄔㄨ
拼音 sàn chū
基本釋義
⒈ 不成材之樗木。比喻無用之人。常用作自謙之辭。語本《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人不顧”。
引證解釋
⒈ 不成材之樗木。比喻無用之人。常用作自謙之辭。
引語本《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人不顧”。
唐 虞世南 《奉和幸江都應詔》:“多幸霑行葦,無庸類散樗。”
唐 駱賓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賓王 散樗易朽,蟠木難容。”
明 屠隆 《綵毫記·歸隱林泉》:“下官出山潦草,隱志不堅,立朝散樗,勛名未立,負媿良多。”
▸ 樗櫟散材
▸ 樗散材
▸ 樗散
▸ 集散
▸ 散見
▸ 散畔
▸ 散草
▸ 散策
▸ 散輩
▸ 散敗
▸ 宂散
▸ 撒散
▸ 任散
▸ 融散
▸ 人心渙散
▸ 全元散曲
▸ 施散
▸ 橈散
▸ 人離家散
▸ 清散
▸ 驅散
▸ 熱擴散
▸ 遷散
▸ 遣散
▸ 樸散
▸ 破家散業
▸ 破散
▸ 魄消魂散
▸ 魄散魂飛
▸ 魄散魂飄
▸ 剖散
▸ 魄散魂消
▸ 僕散
▸ 妻離子散
▸ 披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