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峽的意思

注音 ㄩㄝˋ ㄒ一ㄚˊ

拼音 yuè xiá

基本釋義

⒈  亦作“月硤”。

⒉  明月峽的省稱。在四川省巴縣境。峽首南岸壁高四十丈,其壁有圓孔,形若滿月,故名。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月硤”。 明月峽 的省稱。在 四川省 巴縣 境。峽首南岸壁高四十丈,其壁有圓孔,形若滿月,故名。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公乃 月峽 先登, 瞿塘 直上。”
倪璠 注:“《後漢書·郡國志》:巴郡 有 枳縣。注云:‘《華陽國志》有 明月峽、廣德嶼 者是也。’”
唐 盧照鄰 《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乃 劒門 西拒, 邛關 南望。星橋對鬥,像牛漢之秋橫; 月硤 縈城,疑兔輪之曉落。”
唐 杜甫 《奉贈射洪李四丈》詩:“東征下 月峽,掛席窮海島。”
仇兆鰲 注引 李膺 《益州記》:“廣陽州 東七裡,水南有遮要三槌石谷,東二里,至 明月峽,峽首南岸,壁高四十丈,其壁有圓孔,形若滿月,因以為名。”
宋 蘇軾 《次韻劉景父登介亭》:“春巖彩雞舞, 月峽 哀猿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