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

注音 ㄨㄤˇ

拼音 wǎng

基本釋義

國語辭典簡編本

罔「ㄨㄤˇ」

1.用繩線編成以捕捉動物的器具。

造句

2.誣陷。

造句民、

3.欺蒙。

造句欺天

4.沒有。通「無」。

造句藥石

5.憂愁、失意。通「惘」。

造句

6.迷惑、困惑。通「惘」。

造句

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ㄨㄤˇ

拼音 wǎng


[名]
1.用繩線編成捕捉動物的器具。網的初文。《易經.繫辭下》:「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資治通鑑.卷三二.漢紀二十四.成帝元延三年》:「南驅漢中,張羅罔罝罘,捕熊羆禽獸。」

2.災禍、冤屈。《詩經.大雅.瞻卬》:「天之降罔,維其優矣。」《紅樓夢》第七八回:「既忳幽沉於不盡,復含罔屈於無窮。」
[動]
1.誣衊、陷害。《論語.雍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孟子.梁惠王上》:「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2.欺騙、蒙蔽。《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下》:「知萬物之情,不可罔以非類。」《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此皆以白為黑,欺天罔君者也。」

3.沒有。通「無」。如:「藥石罔效」。
[形]
1.惆悵失意的樣子。通「惘」。《文選.宋玉.神女賦.序》:「罔兮不樂,悵然失志。」《資治通鑑.卷八二.晉紀四.武帝太康十年》:「久在中書,專管機事。及遷尚甚罔悵。」

2.迷惑、困惑。通「惘」。《論語.為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副]
不可、不要。表示禁止。通「毋」。《書經.大禹謨》:「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罔咈百姓以縱已之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