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虆的意思

注音 ㄆㄥˊ ㄌㄟˊ

拼音 péng léi

基本釋義

⒈  植物名。生丘陵間,藤葉繁衍,蓬蓬累累,故名。可入藥。

⒉  猶蓬累。

國語辭典修訂本

蓬虆「ㄆㄥˊ ㄌㄟˊ」

⒈  植物名。薔薇科懸鉤子屬,多年生草本。葉為羽狀複葉,長橢圓形而尖,邊緣有缺刻和鋸齒。夏秋之交開小白花,就蒂結實,呈紅色。

引證解釋

⒈  植物名。生丘陵間,藤葉繁衍,蓬蓬累累,故名。可入藥。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蓬蘽》。

漢 劉向 《列仙傳·昌容》:“﹝ 昌容 ﹞食蓬虆根,往來上下見之者二百餘年,而顏色如二十許人。”
唐 賈島 《逢博陵故人彭兵曹》詩:“別後解餐蓬虆子,向前未識牡丹花。”

⒉  猶蓬累。

清 曹寅 《呼盧歌》:“谷量牛馬豈能計,蓬虆英雄多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