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樓的意思

注音 ㄇ一ˊ ㄌㄡˊ

拼音 mí lóu

基本釋義

⒈  隋煬帝所建樓名。故址在今江蘇省揚州市西北郊。

⒉  指妓院。

國語辭典修訂本

迷樓「ㄇ一ˊ ㄌㄡˊ」

⒈  隋煬帝建築的宮殿。故址在江蘇省江都縣治西北七裡。建築富麗,窮極工巧。相傳一入此樓,往往終日不得出,故稱為「迷樓」。

⒉  借指類似迷樓的建築物。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六齣》:「短短春衫雙捲袖,調箏花裡迷樓。」
清·王士禎〈浣溪沙·北郭青溪〉詞:「香魂零落使人愁,澹煙芳草舊迷樓。」

引證解釋

⒈  隋煬帝 所建樓名。故址在今 江蘇省 揚州市 西北郊。

唐 馮贄 《南部煙花記·迷樓》:“迷樓 凡役夫數萬,經歲而成。樓閣高下,軒窗掩映,幽房曲室,玉欄朱楯,互相連屬。帝大喜,顧左右曰:‘使真仙遊其中,亦當自迷也。’故云。”
宋 賀鑄 《思越人》詞:“紅塵十里 揚州 過,更上 迷樓 一借山。”
清 徐昂發 《揚州》詩:“裙繅 禹穴 千年繭,鏡擁 迷樓 萬朵花。”

⒉  指妓院。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上·茝香校書》:“茝香校書 者,本舊家子……父沒後,與母獨居,遂落籍。餘嘗有詩云:‘鸞飄鳳泊尋常事,一墮迷樓最可憐。’”
《白雪遺音·嶺兒調·獨坐黃昏》:“想當初,何等樣的花魁女,接了些王孫貴客,車馬迎門。後遇著賣油郎,他説:‘茫茫苦海,即早回頭,跳出這迷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