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的意思

注音 ㄍㄨㄢ ㄉㄨㄥ

拼音 guān dōng

基本釋義

⒈  舊稱東北三省,以位於山海關之東而得名。亦稱“關外”

northeast China;

⒉  指函谷關以東之地。

自秦孝公以來,周室卑微,諸侯相兼,關東為六國。——《史記·李斯列傳》

the east of Hangu pass in ancient china;

相反詞

關內

國語辭典修訂本

關東「ㄍㄨㄢ ㄉㄨㄥ」

⒈  古稱函谷關以東的地方。約今河南省、山東省等地。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然僕又自思,關東一男子耳,除讀書屬文外,其他懵然無知。」

⒉  山海關以東之地。指東北地區。

引證解釋

⒈  指 函谷關、潼關 以東地區。

《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元封 四年中, 關 東流民二百萬口,無名數者四十萬。”
《資治通鑑·晉孝武帝太元八年》:“若 氐 運必窮,吾當懷集 關 東,以復先業耳, 關 西會非吾有也。”

⒉  唐 代亦指 洛陽。

唐 駱賓王 《疇昔篇》:“忽聞驛使發 關 東,傳道天波萬里通。”
陳熙晉 注:“顯慶 二年,置 東都。則天 改為 神都。唐 都 關 內,故以 洛城 為 關 東。”
唐 王勃 《春思賦》:“復聞天子幸 關 東,馳道煙塵萬里紅。”
唐 劉長卿 《獄中聞收東京有赦》詩:“傳聞闕下降絲綸,為報 關 東滅虜塵。”

⒊  指 山海關 以東地區,包括今 遼寧、吉林、黑龍江 三省。

清 鄭燮 《濰縣竹枝詞》之三七:“關東 逃戶幾人歸,攜得妻兒認舊扉。”
康有為 《過昌平城》詩:“永夜駝鈴傳塞上,極天樹影遞 關東。”

⒋  古鎮名。 北宋 置。在今 河南省 靈寶縣 閿鄉 西,以在 潼關 之東得名。當 豫 陝 交通的要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