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背的意思

注音 ㄅ一ㄢ ㄅㄟˋ

拼音 biān bèi

基本釋義

⒈  古代薄刑之一。鞭打背部。

國語辭典修訂本

鞭背「ㄅ一ㄢ ㄅㄟˋ」

⒈  古代的一種刑罰。用皮鞭抽打犯人的背部。

《新唐書·卷一六五·權德輿傳》:「太宗皇帝見明堂圖,始禁鞭背。」

引證解釋

⒈  古代薄刑之一。鞭打背部。

唐 韓愈 《符讀書城南》詩:“一為馬前卒,鞭背生蟲蛆。一為公與相,潭潭府中居。”
《新唐書·刑法志》:“太宗 嘗覽《明堂鍼灸圖》,見人之五藏皆近背,鍼灸失所,則其害致死,嘆曰:‘夫箠者,五刑之輕;死者,人之所重。安得犯至輕之刑而或致死?’遂詔罪人無得鞭背。”
《續資治通鑑·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申禁鞭背國法,不用徒、流、黥、絞之刑,惟杖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