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頗的意思

注音 ㄆㄛ ㄆㄛ

拼音 pō pō

基本釋義

⒈  猶頻頻。

⒉  猶很是。

國語辭典修訂本

頗頗「ㄆㄛ ㄆㄛ」

⒈  約略、尚且。

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二折》:「(錢大尹)​他若念出可可二字來,便是誤犯俺大官諱字,我扣廳責他四十,這廝倒聰明著哩!(張千雲)​也頗頗的。」
元·石君寶《曲江池·楔子》:「老夫姓鄭名公弼,滎陽人也,自登進士,久著攻聲,官授洛陽府尹,所生一子,叫做鄭元和。今年二十一歲了,從幼兒教他讀書,頗頗有些學問。」

引證解釋

⒈  猶頻頻。

宋 陳師道 《持善序》:“紹聖 二年之春,客 東都,晝而燕坐,見 大通禪師,俯指授使具二願,於是頗頗採《華嚴》、《寶積》而第次之,願與信者而盡心焉。”

⒉  猶很是。

元 石德玉 《曲江池》楔子:“[ 鄭府尹 白]:所生一子,叫做 鄭元和,今年二十一歲了,從幼兒教他讀書,頗頗有些學問。”
《醒世恆言·張廷秀逃生救父》:“張權 自到 蘇州,生意順溜,頗頗得過。”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二章:“﹝婦人﹞顧盼生姿,而那瘦得像竹竿的身材,和微聳的兩肩,和微凸的胸膛,反而頗頗有點一九二〇年 巴黎 的小家碧玉的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