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的意思

注音 ㄍㄠ ㄕˋ

拼音 gāo shì

基本釋義

⒈  志趣、品行高尚的人;超脫世俗的人,多指隱士。

吾聞魯連先生,齊國之高士也。——《戰國策·趙策》

excellent person;

國語辭典修訂本

高士「ㄍㄠ ㄕˋ」

⒈  品德高尚而隱居不仕的君子。

《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吾聞魯仲連先生,齊國之高士也。」
唐·儲光羲〈田家雜興詩〉八首之六:「楚山有高士,樑國有遺老。」

引證解釋

⒈  志行高潔之士。

《墨子·兼愛下》:“吾聞為高士於天下者,必為其友之身,若為其身,為其友之親,若為其親,然後可以為高士於天下。”
《後漢書·列女傳序》:“高士弘清淳之風,貞女亮明白之節。”
唐 韓愈 《贈崔立之評事》詩:“高士例須憐麴糵,丈夫終莫生畦畛。”
《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五回:“愛心怎能沒有?只是不分男女,卻分輕重。譬如見了一個才子,美人,英雄,高士,卻是從欽敬上生出來的愛心。”
冰心 《往事(二)》三:“今夜的林中,也不宜於高士徘徊。”

⒉  指隱居不仕或修煉者。

唐 唐彥謙 《寄蔣二十四》詩:“大知高士禁愁寂,試倚欄干莫斷腸。”
宋 歐陽修 《答資政邵諫議見寄》詩之二:“材薄力殫難勉強,豈同高士愛林泉。”
《說郛》卷六引《讀子隨識·庚桑子》:“‘高士’註雲:吸日精煉丹而仙曰高士。”
龔爾位 《己酉三月送春麓山作》詩:“隔江有高士,脫然世外身。”

⒊  特指僧人。

唐 韓愈 《送靈師》詩:“齊民逃賦役,高士著幽禪。”
唐 戴叔倫 《送東陽顧明府罷歸》詩:“坐藍高士去,繼組鄙夫留。”
宋 陸游 《福州請仁王堅老疏》:“爰擇名藍,往迎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