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大不掉意思

注音 ㄨㄟˇ ㄉㄚˋ ㄅㄨˋ ㄉㄧㄠˋ

拼音 wěi dà bù diào

釋義 掉:搖動。尾巴太大,掉轉不靈。舊時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無法指揮排程。現比喻機構龐大,指揮不靈。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簡體字 尾大不掉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相似詞 尾大難掉

相反詞 揮灑自如

成語故事   春秋時,楚國國君楚靈王於公元前531年在城地、蔡地、不羹築城,並打算派棄疾做蔡公。為此,楚王向申無宇徵求意見:“你看讓棄疾去蔡地怎麼樣?”申無宇說:“選擇兒子沒有像父親那樣合適的,選擇臣子沒有像國君那樣合適的。鄭莊公在櫟地築城西安置了子元,使昭公不能立為國君。齊桓公在谷地築城而安置了管仲,到現在齊國還得到利益。臣聽說,五種大人物不在邊境,五種小人物不在朝廷;親近的人不在外邊,寄居的人不在裡邊。現在棄疾在外邊,鄭丹在裡邊,君王恐怕要稍加戒備才好。”楚王說:“國都有高大的城牆,怎麼樣?”申無宇回答說:“在鄭國的京地、櫟地殺了曼伯,在宋國的蕭地、毫地殺了子游,在齊國的渠丘殺了無知,在衛國的蒲地、戚地趕走了獻公。如果從這樣看來,就有害於國都。樹枝大了一定折斷,尾巴大了就不能搖動,這是君王所知道的。”

英語翻譯 leadership rendered ineffectual by recalcitrant subordinates

日語翻譯 しっぽが大きくて搖(ゆ)れない。機構(きこう)が大きく指令が行(ゆ)き届(とど)かない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ㄨㄟˇ ㄉㄚˋ ㄅㄨˋ ㄉㄧㄠˋ (變) ㄨㄟˇ ㄉㄚˋ ㄅㄨˊ ㄉㄧㄠˋ

拼音 wěi dà bù diào(變)wěi dà bú diào

成語解釋 掉,轉動。「尾大不掉」指尾巴過大就不易擺動。比喻下屬的勢力強大,在上者難以駕馭。語出《左傳.昭公十一年》。後亦用「尾大不掉」比喻事物因輕重關係倒置,形成難以控制的局面。

一、【語義說明】比喻下屬的勢力強大,在上者難以駕馭。
【使用類別】
用在「難以控制」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想不到他一路坐大,現在對總經理而言,他已是個尾大不掉的人物了。
<02>主事者如果不知自立自強,事事皆假手於屬下,將來必然會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二、【語義說明】比喻事物因輕重關係倒置,形成難以控制的局面。
【使用類別】
用在「無法停止」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做事要注意防微杜漸,今天的縱容可能造成明日尾大不掉的窘境。
<02>養癰貽患,尾大不掉。如今反對勢力都已如此龐大,要處理可難了。
<03>如果當初知道他心懷不軌,就不會如此相信他,今天也不會弄得尾大不掉
<04>這件工程的經費管控有問題,一路追加預算還是完成不了,真是尾大不掉
<05>我原只是想寫篇小品,那知一下筆欲罷不能,現在尾大不掉,也不知如何收拾。
<06>原是可憐他,才收養他,沒想到竟是如此頑痴。現在是尾大不掉,不知如何是好。

成語典故 《左傳.昭公十一年》楚子城陳、蔡,不羹。使弃疾為蔡公。王問於申無宇曰:「弃疾在蔡何如?」對曰:「擇子莫如父,擇臣莫如君。鄭莊公城櫟而寘子元焉,使昭公不立;齊桓公城穀而寘管仲焉,至于今賴之。臣聞五大不在邊,五細不在庭,親不在外,羈不在內。今弃疾在外,鄭丹在內,君其少戒。」王曰:「國有大城何如?」對曰:「鄭京櫟實殺曼伯,宋蕭、亳實殺子游,齊渠丘實殺無知,衛蒲、戚實出獻公。若由是觀之,則害於國。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典故說明 「尾」指鳥獸蟲魚等脊椎末梢突出的部分,也就是尾巴。「掉」是擺動、搖動的意思。「尾大不掉」指尾巴過大就不易擺動。尾巴是肢體的末梢,理應受到肢體的控制,如今卻因為尾巴長得過大,使得肢體控制不易,難以擺動,於是古人就用這種情形來比喻下屬的勢力強大,使得在上者難以駕馭。在《左傳.昭公十一年》中,楚靈王問申無宇說︰「一個國家有大城市是好是壞呢?」申無宇就舉了鄭國曼伯、宋國子游、齊國無知、衛國獻公四人為例,指出他們都是因為大城首長的權力太大,中央無法控制,最後叛變,因而遭到殺害或被迫出逃。所以他認為︰「如果從這四個人的例子看來,有大城市對國家是有害的。樹枝太粗就會折斷,尾巴太大就擺動不易,大王您應該明白這道理。」後來「尾大不掉」被用來比喻下屬的勢力強大,在上者難以駕馭;亦用來比喻事物因輕重關係倒置,形成難以控制的局面。

近義成語倒持泰阿

反義成語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