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簡介
孟子要求統治者可以施行仁政,“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他認為統治者對他們的人民應該有同情仁愛之心,這和墨家的“兼愛”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孟子***約公元前390年-約公元前305年***,名軻,字子輿,是中國古代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屬孔子第四代弟,子發揚、完善並推廣孔子思想和儒學,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稱為亞聖,其思想與孔子並稱“孔孟之道”。孟子與其弟子的言論彙編於《孟子》一書,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孟子主張法先王、行仁政;推崇孔子,反對楊朱、墨翟;主張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但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而沒有得到實行。他退居講學,和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的歷史評價
司馬遷評價孟子說:“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於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又說孟子“遊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樑,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於事情”。所謂“所如者不合”與“迂遠而闊於事情”,是說孟子的學說主張與當時的社會現實相差太遠,孟子被認為是過於理想化了。
梁啟超先生又說:“荀子與孟子同為儒家大師,其政治論之歸宿點全同,而出發點則小異。孟子信性善,故注重精神上之擴充。荀子信性惡,故注重物質上之調劑。……孟子言‘辭讓之心人皆有之’,荀子正相反,謂爭奪之心人皆有之。”
’
最近訪問
- 孟子簡介
- 帶符號的個性遊戲名字
- 中小學體音美教研組工作計劃素材模板
- 好看的節能環保手抄報圖片
- 談談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_淺談錢鍾書語楊絳的生平
- 關於青春向上的演講稿
- 面試自我介紹一分鐘簡單
- 高一下學期化學工作計劃
- 小學老師述職報告範文
- 教師民族團結演講稿_值得收藏2
- 花的啟示閱讀練習及答案
- 獅子座面對自己喜歡的人會怎麼追呢
- 寫幾條名人成功的格言警句精選
- 名人名言要有名字
- 描寫景物的作文大全
- 簡短幼兒童話故事
- 關於內心很痛苦的優美說說
- 高二上冊歷史第一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 名人語錄關於愛情
- 哀怨的同義詞及造句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