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活動實施方案
21世紀社會是資訊化社會,資訊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推進教育資訊化和素質教育的發展,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小學中普及資訊科技教育,同時要加強資訊科技與其他課程的整合。所謂整合就是以資訊科技為先導,以系統論和教育技術理論為指導,根據學科教學規律而進行的學科教學改革。“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它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有一定的交叉性、繼承性、綜合性,並具有相對獨立特點的教學型別。對它的研究與實施能為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創設良好的外部環境,使學校教育朝著自主的、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方向發展。
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是深化學科教育改革的根本途徑,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整合的思想是以整體的、聯絡的、發展的、變化的觀點,去分析、研究、解決學科教學中現存的問題,實現教學目標的綜合化、教學過程的民主化、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和教學技術的資訊化,為解決過去在學科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師生互動等問題創造新的途徑。
通過計算機和因特網***internet***等來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這門課程的興趣和意識,讓老師瞭解並掌握資訊科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使他們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運用資訊等的能力,培養教師的資訊素養。其關鍵點是把資訊科技與其他課程有效的整合,也就是“使分化了的教學要素及教學內容與資訊科技有機聯絡起來,並形成整體”。
實施步驟:
1.初步認識階段
這個階段多數教師對資訊科技的掌握僅限於會運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幾個常用的軟體,就這樣的技術、知識基礎,其措施如下:
(1)按照傳統方式,先準備教案;
(2)據教案內容的層次,設定使用word、powerpoint的課件頁面。
(3)製作課件,儲存備用
這種授課方式和傳統方式已經有了明顯不同,它採用了以計算機為主要工具的新的教學手段,將資訊科技手段用於課堂教學。但這種整合的方式,基本是按傳統的上課程式安排的,只是在原來的使用粉筆板書、使用收錄機、投影儀、電視機等手段輔助教學的基礎上,增加了多媒體電腦這個“新式武器”。不可否定的是,這樣的課堂教學,能使初識電腦課件的學生對學習產生新鮮感,大大增強他們的注意力,從而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教學效果。
2.深入認識階段
這個階段的“整合”是在第一階段實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為著開拓學生的視野,能讓學生更多地瞭解和書本相關,但又不侷限於書本的知識,就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40分鐘,讓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為此,在初步掌握上網搜尋的基本上,開始了新的嘗試:從英特網上搜尋相關資料來充實課堂教學內容。
在這個階段,其做法是:
(1)先熟悉教材內容,明確教材的重點、難點,按照傳統方式準備好教案;
(2)按照前述的有關步驟製作課件,以此為課堂教學的基本框架;
(3)上網查詢和課文主題有關的資訊資料(文字、資料、圖片等),並將有關內容下載下來;
(4)經過比較、篩選,確定需要補充的內容,再將這些資料插入已經做好的框架課件,把它們整合成一套內容豐富、充實的課件以備使用。
3.利用聯校網路教學階段
教師在熟悉聯校網資訊內容的基礎上,利用聯校網的資訊資源開展教學,實現聯校內的資訊資源共享。教師可以按照預先設定的課堂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從網上搜索資料,通過師生、生生的互相交流,構建立體的知識框架。隨著學生駕馭資訊科技能力的提高,使學生在學習的主動性方面有了進一步發揮的餘地。
4.運用internet網輔助教學階段
在這個教學階段,是由教師上網查閱、課堂討論交流、學後置疑、再上網查閱、歸納構建知識體系、運用知識等過程。
不可否認的是,媒體與網路技術的結合是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一個發展趨勢,它具有無比廣闊的發展前景,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努力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面對急劇變化的世界資訊科技教育發展環境,為了爭取在新世紀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佔據主動地位,我們必須加快在資訊科技教育,努力實現教育資訊化。
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是深化學科教育改革的根本途徑,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整合的思想是以整體的、聯絡的、發展的、變化的觀點,去分析、研究、解決學科教學中現存的問題,實現教學目標的綜合化、教學過程的民主化、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和教學技術的資訊化,為解決過去在學科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師生互動等問題創造新的途徑。
通過計算機和因特網***internet***等來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這門課程的興趣和意識,讓老師瞭解並掌握資訊科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使他們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運用資訊等的能力,培養教師的資訊素養。其關鍵點是把資訊科技與其他課程有效的整合,也就是“使分化了的教學要素及教學內容與資訊科技有機聯絡起來,並形成整體”。
實施步驟:
1.初步認識階段
這個階段多數教師對資訊科技的掌握僅限於會運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幾個常用的軟體,就這樣的技術、知識基礎,其措施如下:
(1)按照傳統方式,先準備教案;
(2)據教案內容的層次,設定使用word、powerpoint的課件頁面。
(3)製作課件,儲存備用
這種授課方式和傳統方式已經有了明顯不同,它採用了以計算機為主要工具的新的教學手段,將資訊科技手段用於課堂教學。但這種整合的方式,基本是按傳統的上課程式安排的,只是在原來的使用粉筆板書、使用收錄機、投影儀、電視機等手段輔助教學的基礎上,增加了多媒體電腦這個“新式武器”。不可否定的是,這樣的課堂教學,能使初識電腦課件的學生對學習產生新鮮感,大大增強他們的注意力,從而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教學效果。
2.深入認識階段
這個階段的“整合”是在第一階段實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為著開拓學生的視野,能讓學生更多地瞭解和書本相關,但又不侷限於書本的知識,就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40分鐘,讓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為此,在初步掌握上網搜尋的基本上,開始了新的嘗試:從英特網上搜尋相關資料來充實課堂教學內容。
在這個階段,其做法是:
(1)先熟悉教材內容,明確教材的重點、難點,按照傳統方式準備好教案;
(2)按照前述的有關步驟製作課件,以此為課堂教學的基本框架;
(3)上網查詢和課文主題有關的資訊資料(文字、資料、圖片等),並將有關內容下載下來;
(4)經過比較、篩選,確定需要補充的內容,再將這些資料插入已經做好的框架課件,把它們整合成一套內容豐富、充實的課件以備使用。
3.利用聯校網路教學階段
教師在熟悉聯校網資訊內容的基礎上,利用聯校網的資訊資源開展教學,實現聯校內的資訊資源共享。教師可以按照預先設定的課堂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從網上搜索資料,通過師生、生生的互相交流,構建立體的知識框架。隨著學生駕馭資訊科技能力的提高,使學生在學習的主動性方面有了進一步發揮的餘地。
4.運用internet網輔助教學階段
在這個教學階段,是由教師上網查閱、課堂討論交流、學後置疑、再上網查閱、歸納構建知識體系、運用知識等過程。
不可否認的是,媒體與網路技術的結合是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一個發展趨勢,它具有無比廣闊的發展前景,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努力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面對急劇變化的世界資訊科技教育發展環境,為了爭取在新世紀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佔據主動地位,我們必須加快在資訊科技教育,努力實現教育資訊化。
最近訪問
- 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活動實施方案
- 多部手機怎麼在同一個區域網中玩聯機遊戲
- 太極內功心法修煉的四大方法是什麼
- 保險業務實習報告
- 科目三路考技巧要領注意事項
- 烹飪食材的加工方法與技巧
- 經期不該吃的食物是什麼
- 茶文化的基礎知識有什麼
- 影視劇中的十大惡人排行榜
- 小學二年級散文書
- 六個精選寶媽創業專案
- 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蹟材料教師
- 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制度性缺陷及其制度創新
- 幼兒園食品安全宣傳週活動總結範文
- 籃球運動主題黑板報圖片
- 手機實體店面裝修效果圖
- 具有美容功效的食物
- 安全生產月工作總結範文
- 高二物理交流電知識點
- 一定要看中醫的婦科病和引發原因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