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三調之調形

  調形就是調節太極拳的動作、身體姿勢、運動形態等。首先要明確每個動作的定位和正確的變化,在每一個變化中的身體的空間位置等。對每一動作身體從上到下每個部位的要領要熟悉,在行拳中加以對照調節。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供您閱讀!

  

  調形是調整身體外形、形態、有形的元素。這個形是人體的生理基礎。我們的身體產生疾患,很多時候是因為形出現問題引起的,除了“外傷”,“內傷”也是形經常有的“病態”。“緊張點”的產生是形最大、最經常的“病態”。

  我們身體裡產生緊張點的原因很多,有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的,也有外界的機械壓力造成的,還有心理緊張也能造成形體的緊張。太極拳通過鍛鍊,在一定的規範下運動,這些規範都極大地緩解了身體的緊張點,解除緊張點就消除了疾病的隱患。打太極拳的套路,練習動作,就是調形的過程。

  太極拳的調形,就是使調節身體的陰陽,不僅要解除現有的緊張,還要建立起以後不要緊張,隨時釋放緊張的一個生理的機制。這就要嚴格依照要領來做,讓要領成為自然。


  太極拳在調形上有幾個重要的方面要特別注意,即端正、圓轉、鬆沉、穩固、柔和。

  端正首先是身體中軸要正。太極拳要領中有“虛領頂勁”,頭頂要微微上領,這樣一下身體就正起來了,把全身的神就提起來了。下頜內收,含胸拔背,脊椎安舒挺直,身體的各個部分也都正了,正了才能各歸其位。身體傾斜是練不好太極拳的。所以久練太極,身體自然有一股正氣。

  圓轉是整個身體完整一氣,練太極拳是整個身體的各個部分得到協調發展。動作處處有弧形,這是一種科學運力的方法,也符合人體的生理結構的全面鍛鍊,一動無有不動,能使骨髂和肌肉有節奏、有規律的運動,不斷地伸展、收合,使全身的各個肌群、關節和血管得到舒展運動,使韌帶組織得到鍛鍊和加強,並且在圓轉弧形旋轉式運動時,在內使氣如車輪,內外很充實。

  鬆和沉是相連帶的。練太極拳時要求全身放鬆,四肢放鬆,內臟也放鬆,以鬆的感覺沉下去,這就是很自然的狀態。在完全放鬆的情況下,身體的各關節、肌肉進行運動,感覺阻力就很小,逐漸會消除緊張點。身體的緊張就會造成精神的緊張,把身體的緊張點消除了,也解除增加精神負擔的一個“病源”。

  穩固就是運動中要穩定,增強身體的平衡能力,平衡力強對大腦也有良好作用。練太極拳時每個動作要穩,不能東搖西晃,否則氣就散亂了。太極拳套路都會有一些專門練平衡的動作,如金雞獨立、左右分腳等。柔和就能順暢。身體的動態儘量避免死角,減少損傷。在內能使血流通暢。太極拳十分重視下盤的功夫,有很多步型的變化,都講究虛實轉換,使我們在練套路時進退邁步輕靈快捷,如行雲流水,全身渾然一體,又節節鬆開。這種有節奏、穩定靈活的運動,正合乎人體陰陽的相對統一,臟腑氣化有序的健康生理要求。

  柔和就是讓肌肉放鬆著動,柔和加上緩慢的肌肉運動,不會造成疲勞,不會造成緊張堆積,慢慢地舒展筋骨,舒展得很開,不淤血,不淤氣,還增強耐力,柔能克剛。太極拳論中說“百鍊鋼化為繞指柔”,動作緩慢,加速血液迴圈,實現“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

  調形是太極拳的基礎,動作要做準、做對,這樣才能起到很好的調形的作用。太極拳調形、調身的妙處在於,使身體處於最有利於健康又合乎運動規律的狀態下進行活動。

  人體的各種運動,是由運動神經所支配,從大腦前回的運動中樞發出衝動,通過椎體系和椎體外系以及周圍神經纖維直達全身各個部分。平日,我們每一個站立或動作,都有運動神經指揮著有關部分的每一股肌肉,或張或弛地協同動作,以維持身體的平衡和動作的協調性。不過,區域性的活動,主要只是該區域性的運動神經在工作。太極拳運動,它的範圍遍及指趾、手足、胸腰、頭頸、耳目、口鼻,這種全身性的柔圓舒展的活動,是以腰椎為樞,帶動全身肌肉骨髂的運動,這樣也就帶動神經、心血管以及相關臟腑系統也處於興奮與抑制、舒張與收縮協調有序的活動中,使人生機旺盛,功能活躍。所以太極拳調形的意義不僅在於對形體的調整,對健康有全面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