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推手的核心
太極推手是我國民間武技的內容之一,是太極拳運動中一種雙人徒手對練和對抗形式。太極推手既有防身功能,又有健身價值;既可用於競技,又可用於觀賞,因此,它也成為了眾多太極拳愛好者喜愛的運動專案之一。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供您閱讀!
推手的核心是沾、粘、連、隨及纏絲勁。這也是它獨創的中心內容。它以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13勢為基礎,以陰陽之理為理論根據。在推手時要求做到“剛柔相濟”、“輕重兼備”、“快慢相兼”、“含己從人”,以面板感覺對方勁別的輕重、快慢、虛實、長短和動向,然後忽快、忽慢、忽進、忽退、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忽開、忽合、忽蓄、忽發。隨著富有彈件和韌性的內勁靈活變化,運用彈性和摩擦力的牽引作用,發揮“引進落空”、“乘勢借力”、“以輕制重”的技巧,掌握“功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彼不動、己不功,彼微動、己先動”的戰略戰術。牽動對方重心、“以輕制重”,“以實破虛”地發勁於對方,做到沉著鬆勁,專注一方,發勁才能乾脆利落。
太極拳推手創始人陳王廷在《拳經總歌》***又名《打手歌》***中說:“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侵,任人巨力來打我,四兩化勁撥千斤。”這是解釋雙方諸靠、引進落空和掤、捋、擠、按四正手為基本的功夫原則。到了第14代,太極名家陳長興又曰:“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上攏下提君須記,扳挒橫採也難敵,逼壓推打得進步,閃驚巧取有誰知,矇頭荒而天下有,攢心朵肋世間稀。”這是解釋聽勁、驚閃勁和四隅手的運用方法。這些拳論言簡意賅,歷史上廣泛傳抄,成為近代人們演練太極拳和推手的主要指導理淪。
拳論又曰:“一陰九陽根頭棍,二陰八陽是散手,三陰七陽猶覺硬,四陰六陽類好手,唯有五陰並五陽,陰陽不偏稱妙手,妙手一運一太極,太極—運化烏有。”拳論對五層推手功夫,在各個階段如何練習,陰陽的分成比例都講得非常明白。但是,太極拳椎手作為一門高深的科學是永無止境的,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努力研究、不斷探索、精益求精。為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遺產太極拳推手,望廣大太極拳愛好者,共同來研災、探討,向科學深度進軍,向前人末達到的高峰攀登。
延伸閱讀:
太極推手的基本簡介
推手時,雙方必須保持手臂沾連不脫,在相互粘隨的運轉中使用方法,致使對方動搖或失去重心。以不丟不頂,以靜制動,避實就虛,以巧制勝為運動。特點講究"後發先至"、"先化後發"。主要方法有掤、捋、擠、按的四正推手和訓練採、挒、肘、靠的四隅推手等,除個別情況下允許用手或腿鎖拿對方關節外,一般不準用擒拿。摔跤、打擊等方法。其運動形式表現為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運用太極拳的勁力、技法,遵循太極拳的原則如"以靜動""以柔克剛"進行的運動。在起過程中綜合運用太極拳的各種身法、步法和招式,是太極拳體系中訓練技擊能力和勁力感悟性的重要手段。現代武術比賽中設立了太極推手專案,分級別進行,並對場地、服裝、參賽年齡、局數等作出了相應的規定。
太極拳推手大致為三大流派,一是陳式太極拳推手,主要有管腳、拿關節;二是楊式太極拳推手,主要是掤勁大,以發勁為主;三是吳式太極拳推手,主要是柔化為主。
站樁是武術的一個重要訓練方法,形意拳有三體式,少林拳有馬步樁,太極拳有無極樁等,這些站樁練習,不僅對於技擊有作用,對強身健體效果尤其明顯。許多拳家強調,練拳先練站樁,拳諺說"練拳無樁步,房屋無立樁"。通過站樁鍛鍊,一是訓練心境,讓心態平和,還可以提高對環境的敏感性,增強抵抗力。另外,可以增強肢體特別是下肢的力量,逐漸消除浮力,使沉力重生,周身氣血順暢,內外一體。經常站樁的人會有感覺,就是越站覺得身體越輕,身體實了,感覺輕了,這是站樁的一個特點。所以練太極拳應該配合練習一下站樁。
- 太極拳推手的核心
- 標準個人簡歷表格範文
- 男人嬰兒肥怎麼瘦臉
- 遼寧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規定
- 白柵欄讀後感
- 第一次自己做飯的感想作文
- 單位社保轉移接收函
- 三角梅冬天有哪些養殖的方法
- 七七事變資料_盧溝橋七七事變資料
- 江西省公共基礎知識習題及答案
- 黨介紹信格式
- 低調奢華有內涵的網名
- 七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課文複習資料
- 小班開學第一週周計劃
- 測試在生活中你是一個愛發脾氣的人嗎
- 夏天吃羊肉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 學生化學學習興趣培養攻略
- 江蘇省公共基礎知識考試題及答案
- 關於讚美梅花的詩詞
- 治療小兒扁桃體發炎偏方有哪些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