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複習政治經濟學計算題

  考試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識儲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經濟學計算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高考政治經濟學計算題分類

  一關於流通中實際所需貨幣量紙幣發行量或紙幣購買力的計算

  二關於貨幣升值貶值或匯率升降的計算題

  三關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計算

  四關於價值量的計算

  五關於恩格爾係數的計算

  六關於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係的計算

  七關於存款債券利息或銀行利潤的計算題

  八關於分配方式的計算題

  九關於個人所得稅的計算題

  十關於股票價格的計算題

  (二)2007--2010年政治高考計算題集及解析

  一、 2007年高考政治試卷中的計算題

  1、考察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係

  1、2007全國卷Ⅰ24.假定去年生產1克黃金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生產1克白銀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黃金。如果今年全社會生產黃金的勞動生產率提高1倍,那麼5件A商品的價格用白銀表示為:

  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

  解析:該題主要考查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的關係,側重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一步,先求出5件A商品所對應的白銀的交換比例。根據題意可知:1克黃金=8克白銀 5件A商品=2克黃金=16克白銀。第二步,計算全社會生產黃金的勞動生產率提高1倍後的交換比例。當黃金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而白銀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未變,A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未變,那麼在同樣的時間內,“5件A商品=16克白銀”的交換比例沒有變化。變化的是黃金和白銀的交換比例:即原來是1克黃金=8克白銀,由於黃金生產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所以黃金單位價值降低,交換比例變為:2克黃金=8克白銀即1克黃金=4克白銀。所以,答案應為C。

  在該題中黃金生產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1倍,是一個陷阱,起到干擾作用。

  2、2007全國卷Ⅱ24.假定生產一件甲商品的社會要勞動時間為2小時,價值為40 元。如果生產者A生產該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為1小時,A在4小時內生產的使用價值總量、生產出的商品的交換價值總量和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分別是: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解析:該題同樣主要考查學生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的關係,同時涉及到了交換價值總量和使用價值總量。可以分三步解決:第一步,先求出勞動生產率提高後4小時所生產的商品總數。根據題意可知,生產者A在4小時內生產的商品數量為4件,即使用價值總量為4。第二步求出4件商品的價值總量。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題目中的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而社會勞動生產率未變,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未變,所以,單位商品的價值量仍為40元,價值總量應該為4×40=160元。第三步求出交換價值總量。商品價值總量160元,按照等價交換原則,商品的交換價值總量也因該是160元。所以答案應為D。

  小結:解答此類問題,要求學生牢牢把握住:商品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而與個別勞動生產率無關。個別勞動生產率與單位時間內的使用價值量即商品數量成正比,由於單位商品價值量不變,所以個別勞動生產率與價值總量成正比。

  2、考察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3、2007四川貨幣在現代經濟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回答26-27題。

  26.某國去年的商品總額為16萬億元,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為2萬億元。假如今年該國商品價格總額增長10%,其它條件不變,理論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為

  A.1.8萬億元 B.2萬億元 C.2.2萬億元 D.2.4萬億元

  解析:該題考察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這一知識點。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總額待售商品數量×價格/貨幣流通次數。第一步,先求出貨幣流通次數。根據題意,去年貨幣流通次數=商品總額/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16/2=8次。根據題目條件,今年貨幣流通次數不變,仍然為8次。

  第二步,依據公式,求出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商品總額=16+16×10%=17.6萬億元,所以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17.6萬億元/8=2.2萬億元。正確答案為C。

  小結:解答此類問題,關鍵是牢記計算公式,明白其中的變數代表的意義。

  3、考察利息率和匯率的計算。

  3、2007天津29.如果你以7.70的匯率賣出1萬美元,並將換得的人民幣存入銀行,存期為三年,年利率為4%,利息稅率20%,存款到期應得本息為C

  A.7392元 B.79464元 C.84392元 D.86240元

  解析:本題考查匯率的計算和利息率的計算,綜合性較之往年增強。該題可以分三步解決。

  第一步,先根據匯率計算出1萬美元兌換的人民幣數量。按照7.70的匯率賣出1萬美元,也就意味著,1美元兌換人民幣7.70元,1萬美元=1萬×7.70=7.70萬元人民幣。

  第二步,計算利息。根據利息計算公式,依據題意,存款到期應得利息=3×本金×利息率-本金×利息率×利息稅率=3×本金×利息率1-利息稅率=3×7.70×4%1-20%=0.7392萬元第三步,得出結果。本金+稅後利息=7.70+0.7392=8.4392萬元。所以答案應選C

  4、2007北京29.金融體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財方式日益多樣。小華有人民幣7700元,如果目前匯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幣,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預計一年後人民幣升值1美元=7.5元人民幣,小華可行的最佳理財方案是

  A.用人民幣存款,一年後可得8142元 B.用人民幣存款,一年後可得7931元

  C.用美元存款,一年後可得1057美元 D.用美元存款,一年後可得1040美元

  解析:本題與上一題相似,考查匯率的計算和利息率的計算,綜合性較強。該題可以分兩步解決。

  第一步,先分別計算出按照美元和人民幣存款的利息收入。根據利息計算公式,依據題意,存入人民幣,利息=本金7700×年利率3% =231元稅前利息;

  存入美元,利息=本金1000×年利率4%=40美元稅前利息。

  第二步,按照1年後的匯率計算以上兩種方式的本息收入。

  存入美元,摺合人民幣:1000+40×7.5=7800元人民幣,存入人民幣,本息為7700+231=7931。顯然,存入人民幣合算。所以答案應選B。

  小結:解答此類問題,關鍵是細心,要把涉及到的因素考慮周全,避免遺漏條件或者看錯條件,造成計算錯誤。天津卷中的“存期三年”、北京卷中的“1年後匯率為7.50”這兩個條件都容易被忽視。

  4、考察應納稅額的知識。

  5、2007寧夏14.我國現行稅法規定,工資薪金收入的個人收入所得稅“起徵點”為1600元;全月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500元含的部分,稅率為5%;超過500元至2000元含的部分,稅率為10%;超過2000元至5000元含的部分,稅率為15%。小明的爸爸月工資為3500元,則每月應納的個人收入所得稅為:

  A.165元 B.190元 C.400元 D.525元

  解析:本題考查應稅額的計算,可以分三步解決。第一步,計算應稅收入,即應該納稅的部分:3500-1600=1900元。第二步,分層計算納稅額。應稅額1900元中的500元適用5%的稅率,餘1900-500=< xmlnamespace prefix ="st2" ns ="Tencent" />1400元,適用10%的稅率,所以總納稅額應為

  500×5%+1900-500×10%=165元所以答案應為A。

  小結:解答此類問題,最主要的是注意起徵點,計算時要先扣除;餘額部分分層計算,不重複計算。

  五、考察互補商品的需求變化

  1.2007海南卷假定當A商品的互補品價格上升10%時,A商品需求變動量為20單位;當A商品的替代品價格下降10%時,A商品需求變動量為30單位。如果其他條件不變,當A商品的互補品價格上升10%、替代品價格下降10%同時出現時,那麼,A商品的需求數量

  A.增加50單位 B.減少50單位 C.增加10單位 D.減少10單位

  解析:本題利用互補商品價格變化帶來的供求變化,考察需求的交叉彈性。可以分三步計算。

  第一步,計算互補商品需求變化帶來的本商品變化。互為互補商品的兩種商品,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就會減少,同時造成互補商品需求量下降,可見二者成正比例關係變化。所以當A商品的互補品價格下降10%時,A商品需求20單位的變動量也應是下降趨勢。

  第二步,計算替代商品需求變化帶來的本商品變化。互為替代商品的兩種商品,一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就會上升,造成替代商品需求量下降,可見二者成反比例關係變化。所以當A商品的替代品價格下降10%時,A商品需求30單位的變動量應是下降趨勢。

  第三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當A商品的互補品價格上升10%、替代品價格下降10%同時出現時,A商品的需求量應該是減少20+30=50單位。所以答案應該是B。

  小結:解答此類問題的關鍵是牢記互補商品、替代商品需求的變化趨勢。

  二、2008年高考計算題解析

  1、08全國Ι25假設2007年某國一單位M商品,其價值用該國貨幣表示為15元。如果2008年生產M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生產率提高50%,且該國的貨幣價值下降20%貶值2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2008年一單位M商品的價值用貨幣表示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 18.75元

  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知識點,商品的價值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單位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商品價值總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以及社會勞動生產率無關,幣值的大小與商品價格的高低成反比。本題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計算此題分兩步:首先,可以把15元看成2007年1單位M商品的價值總量,2008年社會必要勞動生產率提高50%,即M商品的使用價值量就是1+50%,價值總量沒有改變,所以2008年1單位的M商品的價值量為15÷1+50%=10;第二步,該國貨幣貶值20%,既過去1單位的貨幣價值,在現在僅為1-20% =80%,用貶值前的貨幣去表示M商品的價格為10元,貶值後的貨幣用來表示M商品的價格,如果把其設為X,則80%X=10 有X=12.5 綜合式為 15÷1+50%÷1-20%=12.5。

  2、08四川24假設某國2007年生產M商品10億件,單位商品的價格為10元,M商品的價值總額和價格總額均為100億元。如果2008年從事M商品生產的勞動者數量增加10%,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10%,其它條件不變,則2008年M商品的價值總額和價格總額分別為

  A、100億元和110億元 B、110億元和110億元

  C、110億元和121億元 D、121億元和121億元

  C 解析:明確商品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的價值量和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與個別勞動時間、個別勞動生產率無關。商品價值總量與個別勞動時間成反比,與個別勞動生產率成正比。商品價值總量=商品價值量×商品數量。

  解法一:①2008年某國M商品因增加勞動者10%,而其他條件不變,故該國M商品的數量應該是:10億件×1+10%=11億件;而不論社會勞動生產率怎麼提高,商品的價值總量不變。故2008年的M商品的價值總額是:11億件×10元/件=110億元。②某國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10%,其他條件不變,說明2008年某國M商品單位商品的價格沒有變。2008年某國M商品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10%,某國M商品的數量在勞動者數量增加10%的基礎上。還要增加10%。這樣某國M商品的價格總額在其價值總額基礎上,還要增加10%。即110億元+110億元×10%=121億元。故選C。

  解法二:①無論社會勞動生產率如何變化,相同時間創造的價值總量不變,因此,不考慮其他因素,2008年價值總額為100億元。但是2008年勞動者數量增加10%,故其價值總量為:100億元+100億元×10%=110億元。②其價格總額為:其單位商品價格不變,10元/件。2008年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10%,僅考慮這一因素則產品數量為10億件+10億件×10%=11億件。同時勞動者數量增加10%,則產品數量在此基礎上再增加10%,為11億件+11億件×10%=12.1億件,故價格總額為:12.1億件×10元/件=121億元。選C。

  3、08北京332006年、某商品價值為1元。2007年,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5%,其它條件不變,該商品的價值是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B 解析:此題相對於全國卷Ι和四川卷要容易的多。此題考查價值總額,單位商品價值量,及其與社會勞動生產率的關係。把1元看成1單位商品的價值量,社會必要勞動生產率提高25%,即商品數量為1+25%,價值總量依然為1元,則單位商品價值量為1元÷1+25%=0.80元。

  4、08天津26天津“泥人張”彩塑形神畢肖、栩栩如生,被譽為民族藝術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愛。如果該商品以人民幣表示的出口價格上漲5%,其它條件不變,美元貶值後該商品以美元標價為

  A、上漲不足5% B、上漲5%以上 C、下降不足5% D、下降5%以上

  B 解析:此題主要考查匯率的有關知識。美元貶值後,即我國人民幣匯率上升,意味著等量的人民幣將會換得更多的美元,以人民幣表示的出口價格上漲5%,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用美元來表示其價格,則上漲在5%以上。此題正確答案為B。或者這樣理解:人民幣比美元可以表示為 X:Y=1+5%X:1+5%Y 美元貶值後意味著數量X的人民幣換得的美元在數量Y以上,數量1+5%X的人民幣換得美元在數量1+5%Y以上,即在美元貶值後,增加5%的人民幣意味著增加5%以上的美元。

  5、08重慶27我國某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按10美元/件的價格售出100萬件某商品,該企業生產該商品的成本為人民幣14元/件。假設結算當日的匯率是1美元兌換人民幣7元,則該企業可以獲得利潤為人民幣

  A、1400萬元 B、5600萬元 C、7000萬元 D、9800萬元

  B 解析:本題藉助於某企業的對外貿易為背景,考查企業利潤和匯率知識。當日的匯率是1美元兌換人民幣7元,據此,可以有兩種計算辦法:

  解法一按美元計算:該企業生產該商品的成本為人民幣14元/件,即2美元/件。某企業售出100萬件某商品的利潤=商品的價格總額-生產成本=100×10-100×2=800萬美元;折算成人民幣是:800×7=5600萬元。故選B。

  解法二按人民幣計算:先求出某企業售出100萬件某商品的價格總額是:10×100=1000萬美元,折算成人民幣是:1000×7=7000萬元;再求出某企業100萬件某商品的生產成本是:100萬件×14元/件=1400萬元。則該企業可以獲得利潤:商品的價格總額-生產成本=7000萬元-1400萬元=5600萬元。故選B。

  啟示:需要熟記所需計算的公式,牢記外幣與人民幣的折算辦法,換算單位一定要統一。注意:務必分清是本幣匯率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等於多少外國貨幣,還是外幣匯率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等於多少本國貨幣。二者本質一樣,但計算中的數值卻不同,容易因為粗心而弄錯。

  6、08海南2假設某國生產M商品的企業只有甲乙兩家。2007年甲企業的產量為10萬件,每件商品的生產時間為6小時;乙企業的產量為8萬件,每件商品的生產時間為10小時。如果2008年甲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20%,其他條件不變,則2008年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

  A、5小時 B、7小時 C、7.5小時 D、8小時

  B 解析:本小題主要考查了對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含義的理解。從題中可知生產M商品的甲乙兩家企業都是在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要求出2008年單位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也就是要求出在社會平均勞動熟練程度下生產單位商品M的勞動時間。首先要計算出甲乙兩家企業2008年生產M商品的數量和,10×1+20%+8=20萬件。並計算出2008年兩企業生產所有商品所耗費的總時間 6÷1+20%×12萬+10×8萬=140萬小時。最後就可算出2008年每件M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140萬÷20萬=7小時。此題正確答案是B。

  7、08上海8聯合國對消費水平的規定標準:恩格爾係數在59以上為絕對貧困;50-59為溫飽水平;40-49為小康水平;20-40為富裕水平;20以下為極度富裕。根據下表推斷某市的消費水平已經達到

  某年某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一覽表

  項 目吃穿用其他總 計

  金額億元170050017001004000

  A.溫飽水平 B.小康水平 C.富裕水平 D.極度富裕

  B 解析:恩格爾係數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總支出中的比重,根據圖表可知,食品支出1700,總支出4000,故恩格爾係數為42.5%,故可知處於小康水平。

  8、08寧夏12某國2007年生產M商品10億件,價值總額為100億元。如果2008年從事M商品生產的勞動者數量增加10%,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20%,其他條件不變,則2008年M商品的價值總額為

  A. 110億元 B. 120億元 C. 130億元 D. 132億元

  解析:A 商品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的價值量和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與個別勞動時間、個別勞動生產率無關。商品價值總量與個別勞動時間成反比,與個別勞動生產率成正比。商品價值總量=商品價值量×商品數量。

  解法一:本題以某國M商品生產為背景,考查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商品的價值總量的關係這一知識點,屬於對主幹知識的考查。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商品的價值總量無關。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勞動者的數量與商品的價值總量成正比。因此,2008年M商品的價值總額是:100億元×1+10%=110億元。故選A。

  解法二:2007年生產M商品10億件,價值總額為100億元,這說明單位商品的價格為10元。2008年該國M商品因增加勞動者10%,而其他條件不變,故該國M商品的數量應該是:10億件×1+10%=11億件;而不論社會勞動生產率怎麼提高,商品的價值總量不變。故2008年的M商品的價值總額是:11億件×10元/件=110億元。故選A。

  啟示:解答此題一要注意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商品的價值總量無關,“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20%”實為干擾因素。

  三、 2009高考政治計算題彙總

  1.09全國Ⅱ242008年某國生產甲種商品100萬件,每件商品的價值量為6元。如果2009年該國生產甲種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提高20%,其他條件不變,則甲種商品的價值總量與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分別為

  A.720萬元,6元 B.720萬元,5元

  C.600萬元,5元 D.600萬元,6元

  【解析】解答此題的關鍵在於理解2009年生產甲種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是屬於社會勞動生產率。商品價值總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無關,因此仍然是600萬元。單位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因此,09年該商品的價值量為6÷1+20%=5元。所以選C。

  2.09全國Ⅰ24某小企業2008年生產一件甲種商品的勞動耗費價值8元,產量為10萬件,甲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價值6元。如果該企業2009年的勞動生產率提高10%,其他條件不變,那麼,該企業2009年甲種商品的銷售收入與2008年相比

  A.增加8萬元 B.增加6萬元 C.減少14萬元 D.不變

  【解析】因為“商品價值是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所以某小企業生產的甲種商品只能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6元出信,即10萬×6元=60萬元,又因為該企業勞動生產率即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10%,即單位時間內生產的商品數量增加10%10萬件×1+10%=11萬件,其它條件不變重要的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沒變,所以,該企業的銷售收入為11萬件×6元=66萬元,所以,比上年度銷售收入增加6萬元。所以本題選 B。

  3.09江蘇7假定原先1臺電腦與4部手機的價值量相等,現在生產電腦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而生產手機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到原來的一半,其他條件不變,則現在1臺電腦與 部手機的價值量相等。

  A.2 B.4 C.8 D.16

  【解析】生產電腦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即單位時間內生產的電腦由原先的1臺變為2臺;生產手機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一半,即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單位時間內生產手機的數量由原先的4部變為8部。現在的交換等式變為2臺電腦=8部手機,因此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1臺電腦與4部手機的價值量相等,故選B項。

  4.09安徽3某商品生產部門去年的勞動生產率是每小時生產1件商品,價值用貨幣表示為260元。該部門今年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產者今年的勞動生產率是每小時生產2件商品,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甲生產者1小時內創造的價值總量用貨幣表示為

  A.364元 B.400元 C.520元 D.776元

  【解析】該部門的勞動生產率提高30%,這裡的勞動生產率是社會勞動生產率,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因此,今年該商品的價值量為260÷1+30%=200元。甲生產者今年每小時生產2件商品,因此,價值總量是200元×2=400元。所以選B。

  5.09遼寧12某企業年初自有資本400萬元,銀行貸款100萬元,當年貸款的年利率為8%,企業的毛利潤毛利潤/總資產為10%,則企業的年淨利潤為

  A.29.2萬元 B.32萬元 C.39.2萬元 D.42萬元

  【解析】總資產為400 +100=500 毛利潤為500×10%=50 50-8=42

  6.09北京30右表是一個建築公司某年度的部分經營資訊,其中“稅金及附加”包含了該公司應繳納的某種稅,這種稅的名稱及計算正確的是

  A.營業稅=1000萬元×稅率 B.增值稅=1000萬元×稅率

  C.營業稅=650萬元×稅率 D.增值稅=650萬元×稅率

  【解析】我們首先要熟悉營業稅和增值稅的含義。營業稅是以納稅人經營活動的營業額銷售額為徵稅物件的稅種。根據含義,我們看圖表中的營業額應該是工程收入1000萬元。所以營業稅=1000萬元×稅率;增值稅是將納稅人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增值額作為徵稅物件的一個稅種。它的一般計稅方法是:本企業商品銷售額乘以稅率,減去上一經營環節已納稅金。所以增值稅=1000萬元×稅率-上一環節已納稅金。所以我們看四個選項應該選A

  【考點分析】本題考查營業稅、增值稅的計算。

  7.09上海9農民工小張返鄉創業獲得當地銀行40萬元貸款支援,貸款期限2年,貸款年利率5%。如果按複利計算,貸款期滿時小張須支付的貸款利息為

  A.2萬元 B.4萬元 C.4.1萬元 D.4.2萬元

  【解析】如果未看清試題要求,用單利計算的方法和公式:本金×利率×年數,將得到4萬元利息的答案,這是錯誤答案. 貸款的複利計算就是利滾利,就是第一年是40萬×0.05=2萬,第二年是40+2萬×0.05=2.1萬二者相加是4.1萬選C。

  8.09四川26小張按1美元兌換8元人民幣的匯率換得1000美元,兩年後美元兌換人民幣的的匯率下跌了20%。小張又將1000美元換回人民幣。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條件下,小張

  A.損失了人民幣1600元 B.減少了人民幣損失1600元

  C.損失了美元160元 D. 減少了美元損失160元

  【解析】本題以08至09年國際金融危機下為大背景,以近年來人民幣升值這一話題為小背景,考查學生對匯率的轉換理解,旨在考查學生連續計算能力和分清問題逐個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計算題,切忌主管猜測和心算,最好是分步驟逐步運算。根據“小張按1美元兌換兌8元人民幣的匯率換得1000美元”,可以推算他擁有1000*8=8000人民幣。而根據“兩年後美元兌換人民幣的匯率下跌了20%”,又不難得出現在1000美元可換人民幣為1000*8*1-20%=6400元人民幣。因此,同兩年前相比,小張損失了8000-6400=1600元人民幣。故選A。

  9.09海南1假設2007年1單位M國貨幣/1單位N國貨幣為1:5.5。2008年,M國的通貨膨脹率10%,其他條件不變,從購買力角度來看,則兩國間的匯率為

  A.1:4.95 B.1:5 C.1:5.6 D.1:6.05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識記和計算的能力,屬於中等難度題。2008年M國的通貨膨脹為10%,據此可以判斷出,2008年M國貨幣貶值,1.1單位貨幣相當於2007年的1單位貨幣,貨幣的實際購買力是下降了,據此,M國和N國的匯率變化可以用下式計算得出:1/1.1=Ⅹ/5.5,故B項正確。

  四、2010年高考文科綜合幾道政治計算題

  1、全國Ⅰ卷24假設某國2009年甲產品的總產量是100萬件,每件產品價值用貨幣表示為10元。2010年生產甲產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在貨幣價值不變和通貨膨脹率為20%的不同情況下,甲產品2010年的價格分別是

  A.5元,6元 B.10元,12元 C.20元,24元 D.8元,16元

  2、全國Ⅱ卷24假設某企業2008年的生產條件屬於社會平均水平,生產一件甲種商品的勞動耗費為6元,產量為10萬件。2009年該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50%,其他條件不變,那麼,該企業生產甲種商品的個別價值、社會價值和價值總量分別為

  A.4元,4元,60 萬元B.6元,8元,90萬 C.4元,6元,90萬元 D.8元,6元,120萬元

  3、新課標全國卷12按照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議,成員國90%的貿易商品實行零關稅。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幣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東盟成員國N國的關稅為5%,本外幣間的匯率為1:8。2010年該商品實行零關稅,中國生產M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提高25%,其他條件不變,則一件M商品在實行零關稅之前和之後出口到N國的價格用N國貨幣單位表示分別為

  A.80,84 B.84,80 C.84,64 D.84,100

  4、浙江卷26如果甲國年利率為1%,乙國貨幣對甲國貨幣呈貶值趨勢,預期一年後貶值2%,那麼,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條件下,從投資的角度看

  A.更多的資金將會流向甲國 B.更多的資金將會流向乙國

  C.甲乙兩國資金出現等量流動 D.甲乙兩國之間停止資金流動

  答案:ACCA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