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小年夜吃什麼
跟大多數中國傳統節日一樣,過小年離不開各種“吃”。那麼北方小年吃什麼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北方小年夜的傳統食物
北方小年夜吃麻糖
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據說,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職日?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灶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饑荒,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北方小年夜吃炒玉米
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北方小年夜吃豆腐
臘月廿五是“豆腐日”,老例有做豆腐、買豆腐、炸豆腐的說法,炸好的豆腐可以一直儲存到過年再吃。過年吃豆腐只是要為新的一年取個“鬥福”的好彩頭,期望福氣能成鬥成斗的來。做好或買來的鮮豆腐不好儲存,又不想都做成凍豆腐,所以就採取炸的方法儲存,也讓過年的餐桌上多一種吃食。
北方小年夜吃火燒
許多北方省市的小年夜飯都漸漸被被餃子統領了,但還有一個地方列外,那就是河南。在河南,家家要自己做火燒吃,火燒與小年幾乎劃等號。
北方小年夜吃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臺。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北方小年夜吃粘糕
在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每年臘月廿三,是家家戶戶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粘糕用黃米、紅棗等為原料,香甜勁道,***綿軟,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北方小年夜吃蒸花饃
臘月二十三後,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型別。前者莊重,後者花梢。特別要製做一個大棗山,以備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這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手工藝品。
- 北方小年夜吃什麼
- 汶川災區小朋友慰問信
- 針對性強的創業專案
- 高考有哪些必讀的中外名著導讀
- 簡單的吃菱角繞口令
- 當代中國畫駱駝畫家圖片
- 古詩楓橋夜泊的意思是什麼
- 簡易版勞動合同協議書範本
- 冬季面部補水小竅門
- 中國風景畫圖片
- 夏季高血壓患者飲食要注意什麼
- 閉門造車的意思是什麼
- 八年級生物生物多樣性保護同步測試題_七年級生物
- 在家美容護膚小竅門有哪些
- 高三上學期政治備課組工作計劃範文
- 廚房火災危險性及預防對策廚房火災的撲救方法
- 我的前半生凌玲是誰扮演的
- 酸奶麵包的家常做法圖解
- 高三下學期班主任工作計劃
- 世界經濟概論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