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散文閱讀探究文字意蘊分析與套路

  高考語文在考試中的難度一般不太,但是想要取得高分還是不容易的,因為語文的靈活性比較強,像閱讀還有作文這樣的題目想要取得高分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一定要掌握科學的答題技巧,規範的答題模式。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三語文學習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高三語文散文閱讀探究文字意蘊分析

  一、課堂匯入

  文字的意蘊一般指隱含在文字表層意義之中的含義,即通常說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而深層意蘊則既包含文字的深層含義,更指向哲學、美學、文化等方面的意義,以及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等。要挖掘出這些縱深層次的東西,除了具備較深厚的語文素養外,“由表及裡”也是一條重要途徑。所謂“表”,是指探究題涉及的文字中的基本內容,如《淡紅深碧掛長竿》中的探究題,涉及文字所寫的豐子愷畫風與染坊、染缸的關係,這是向文字縱深開掘的依據與基礎,以此為立足點,不斷地向更深更廣的意蘊開掘。這深處挖掘該怎麼“挖”呢?

  二、複習預習

  1.深層次挖。

  “深層次”一般有兩個方向。第一,文字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民族心理”的主要有:①精忠報國;②崇尚自然;③主靜,中庸,穩重;④追求大一統;⑤安土重遷,葉落歸根;⑥愛好和平,厭惡戰爭;⑦知足常樂,吃虧是福。“人文精神”,主要指人的意義和價值、社會責任、個人尊嚴、人生理想等方面,核心是人的價值追求;另一方面指人性的關懷,如對生命的關懷,眾生平等,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對苦難的悲憫情懷等,核心是人的關懷。文字深層意蘊最終會指向這些,至於指向哪個具體,可據“表”向這些上靠。第二,學科理論與認識,這裡主要指哲學道理***哲理***、美學文學原理、文化歷史規律等。如《淡紅深碧掛長竿》中的探究題,最深層次的意蘊就是闡明瞭藝術家創作、成長與故鄉的關係,它最終歸結到這一條文學基本原理:創作離不開生活。因此,有的文字深層意蘊最終指向這些學科理論與認識。

  2.換角度挖。

  有時,可以沿著一個方向深挖下去;有時,換個方向,換個角度思考,也是深層次挖掘。如《打猴兒》中的探究題,不僅要從“受打者”的角度挖掘,還要轉換角度,從“打人者”的角度挖掘,如果不轉換角度,是很難答準答全的。常見的角度轉換有:①主動與被動的轉換;②歷史與現實的轉換;③批判與希望的轉換,比如文字批判了什麼,其深層意蘊則可能是它在希望什麼;④正面與反面的轉換。

  三、知識講解

  考點/易錯點1

  探究題不論要求從何種角度探究,歸根結底是基於對文字的準確理解,萬不可脫離文字憑空發表意見。忽略文字材料,只是就題解題,往往斷章取義。探究題具有開放性,但這種開放並不是完全的開放。其實無論題幹如何開放,都必須扣緊文字的提示,領會作者的思想傾向,切不可天馬行空,任意而為。必須依據文字所提供的有關資訊,有所發現。必須尊重文字,尊重作者,尊重作者的觀點。

  考點/易錯點2

  既是探究,就應明正誤、優劣、支援或反對態度,切不可模稜兩可、東拉西扯、詞不達意,或者簡單武斷、空洞偏激。既要闡明觀點,又要作有理有據的分析。“理”與“據”應從文字中來,應從自己的生活和閱讀積累中來。

  高考語文閱讀答題及命題套路

  對高考語文閱讀表現手法的分析

  在高考語文閱讀中最常見的就是表現手法的分析,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題型,一般會在語文閱讀中拿出一句話讓考生分析這句話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作者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感情的,請合理分析,一般這種題型其實是比較好答的,因為一般表達方式分為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其中描寫和抒情是重點。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託物言志、託物寓理等。描寫手法主要有正側面描寫、白描、動靜結合等。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反覆等。根據文章的表述看符合哪種表達方式明確指出即可,然後再結合語文閱讀進行表述即可。

  對高考語文閱讀目的、意圖、作用的分析

  一般這類題的問題都是文章中的某一句或者某一段這樣表述或者存在的目的、意圖、作用都是什麼,結合上下文進行分析。一般某一句話或者一個詞存在的目的都是引出、渲染、揭示、突出、強化、烘托、表現、刻畫、鋪墊等,方式如對比、反襯、類比、側面等。一段的形式上無非起到對上下文銜接、過渡、引起下文、設定懸念、為下文埋下伏筆、總結、總起、照應、呼應等作用。只要是根據文章的前後句子進行表述即可,一般的答題模式就是某一段在文中起到什麼什麼左右,是對上文或者下文內容的怎麼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