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事務畢業論文範文

  所有政府法律事務代表的是法治的強制性特點,集中表現的是國家政府的行政性特點。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

  S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我黨實施的“四個全面”發展戰略的內容之一,其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戰略的實施,對我們國家有著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依法治國的另一層含義即為依法治校。 曾經的高校是法律訴訟的淨土,而如今大學生因為自身的權益受到侵犯而狀告母校的案件屢見不鮮。因此,對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者來說,提升自己的法律素養,培養自身的法治思維,用法治的精神處理學生日常事務,迫在眉睫。

  高校裡的學生事務管理者, 是學生管理規定的制定者與實施者,是與學生們直接接觸、面對面解決問題的人,也是對學生產生較大影響力的人。 如果學生事務管理者有較強的法律素養,日常事務中能夠用法治的精神來處理問題,勢必會對學生們今後處理問題、解決糾紛的方式產生一定的影響。

  1、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法治化的內涵

  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法治化,是指高校學生管理機構以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為基礎,建立健全高校學生管理規章制度體系,用以調整學生事務管理法律關係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用民主法治的觀念構建合理的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的權利結構形式和制約機制,調解學校與學生之間的各種矛盾,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實現規範化、合法化、民主化,使高校的指導、教育、管理、服務工作合法有序進行。

  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者在處理學生事務中,通常的工作依據是學校制定的規章制度以及自身的經驗判斷。 實際操作中,由於人為的影響因素較大,會導致同一件事情,因不同的人處理,出現不一樣的結果,往往還會出現侵犯學生權利的事件。 因而在學生事務處理方面,急需一種統一、規範的標準,這就是法治化的管理模式。

  高校學生事務工作法治化,從國家層面上說是依法治國和培養法治人才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必然趨勢;從學校層面上說是高校自身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創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模式的迫切要求;從公民個人層面上說,是提升師生的法治素養和法治思維的重要途徑。 法治化的管理學生日常事務能夠有效的促進和諧校園的建設。

  2、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者構建法律素養的重要性

  自田永訴北京科技大學一案後,專家學者們將高校與學生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梳理,多數人認為二者之間的法律關係,既有行政法律關係,又有民事法律關係。學生事務管理者自身的法律素養,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工作能否法治化管理。樹立法治觀念是構建學生管理法治化體系的前提與基礎。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者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識是依法辦事的重要前提,可以使管理者明確行使權力的職能、範圍和運作程式,防止權力的濫用、逾越和無序執行,尊重和保護學生的權利,避免對學生的侵權。

  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者法律素養的構建,可以有效的規範自身的工作模式,避免經驗式、權力式、隨意性的處理學生日常事務。 學生事務管理者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這是現代法律精神的體現,也是建立和諧社會、和諧校園的必然要求。 具體說來就是要實現管理意識向服務意識的轉變,樹立“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基本權利,將學生的權利追求、保障與實現放在首要位置。在設定大學生義務時,必須考慮與該義務相對應的權利是否得到保障,用權利至上的理念對一些傳統行為方式進行重新審視。

  3、學生事務管理者如何提升自身的法律素養

  首先,管理者要加強對法律知識的學習。 只有充分學習並掌握了與學生事務管理方面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等, 才能在日常事務的處理中做到遊刃有餘。 一方面,從巨集觀層面把握高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係,提升學生事務管理者開展工作的視野高度。 另一方面,這些法律、條文與學生管理工作密切相關,是學生事務管理者在工作中經常需要用到的,充分理解掌握這些法律知識對於管理者開展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增強學生事務管理中的民主意識和法治意識。 傳統的中國教育一直強調尊師重教, 在校園裡學生的基本權利屢屢受到侵犯,學生即便去申訴往往也不了了之,權大於法的思想在不少管理者的腦海裡根深蒂固。 當法治教育普及後,大學生的權利意識逐漸被喚醒,民主和法治的意識也逐步提升,重學生責任、輕學生權利的做法逐漸被依法治校取代。 在日常管理中,既要強調學生的責任,更要突出學生享有的權利,特別是與學生利益相關的重大決策,都要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將管理中的民主與法治落在實處。

  再次,增強學生事務管理中的證據意識。 日常工作中管理者經常會遇到一些棘手的事和人。 在處理這些問題學生時,管理者一定要培養證據意識,以便後期發生糾紛時有據可查。 與問題學生談話時,至少有 2 名教師在場,做好談話記錄,條件允許的話做好錄音;學生在校期間如有處分、學業警告等重大事情時,不僅電話告知家長,還要以書面通知的形式郵寄給家長;處理突發事件時,事情進展的每個步驟都記錄下來,方便後期的分析、總結。 學生事務管理者要勤動筆、勤思考,做好每日工作的臺賬記錄。 管理者證據意識的培養,既是對平時工作的梳理、總結,也是對日後出現糾紛的一種防範。

  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法律素養已經成為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者知識結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培養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者法律素養的目標在於管理者能夠在工作中具備法律意識, 自覺運用法律知識,促使管理者自身和大學生的行為都符合法律的有關規定,在提升學生法律素養的同時化解高校與學生的矛盾,進而有效的推進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的建設。

↓↓↓下一頁更多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