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為什麼要乞巧
不知不覺又近一年一度的七夕情人節,你知道七夕要乞巧的原因嗎?今天小編特意準備了一些七夕要乞巧的原因資料,希望你能喜歡。
七夕要乞巧的原因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
起初的乞巧節並不是為了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的,民間稱“七姐”。因而七夕節首先是女子的節日,而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是古代女子崇拜的物件,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當然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得一如意郎君。
據《東京歲時錄》載:“七夕家家錦彩,結為乞巧棚。”其盛況可見一斑。“乞巧”活動,其實就是向織女乞求智巧。
漢代就已有乞巧習俗;南北朝時,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到唐代這一習俗尤盛,以丟針卜巧,即取清水一碗曝晒與日光下,然後丟枚小針浮於水面,看水底的針影形狀以卜驗投針女子智愚巧拙。
到了明清,七夕節又演變為“七娘會”,就是由七位姑娘邀約一起,用通草、彩紙、米麵等為材料,包成各式花果人物、宮室器玩,於七夕晚上陳列在庭前八仙桌上,供遊人評賞,然後一起比賽穿針、祭拜織女。
乞巧節的意思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七夕民間習俗
七夕是中國古代年輕女性最為重視的節日,有著如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晒書晒衣、拜織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誕等七夕習俗。
1、喜蛛應巧
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時。
2、投針驗巧
明《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徵矣。”
3、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的朋友或鄰里們約好聯合舉辦。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準時都到主辦的家裡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默唸自己的心事。
4、吃巧果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麵糖蜜。
5、七姐誕
廣州舊時過七巧節非常熱鬧。姑娘們預先備好各種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粒等,製成各種花果、仕女、器物、宮室模型等物。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 七夕為什麼要乞巧
- 春節的飲食健康要知道哪些事情
- 謝姓屬雞女孩取名的方法
- 青少年記憶不好怎麼辦
- 班主任對學生激勵評語
- 七年級下冊生物目錄
- 養老保險費的規定
- 關於母愛中考素材作文
- 環境保護教育手抄報的模板
- 朋友情深的短文章
- 女漢子勵志的短語
- 工作違紀自我檢討書範文
- 奧運會志願者英文感謝信
- 可愛手繪表情簡筆畫圖片
- 關於成長的煩惱的話題的作文
- 職工交通安全保證書範文
- 新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期末試卷
- 機械工程暑假實習報告範文
- 消防安全常識有哪些:需要掌握好的安全知識2
- 整理家務小妙招和小技巧有什麼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