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圇吞棗的歷史典故
囫圇吞棗:把棗整個嚥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籠統地接受。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囫圇吞棗:欲速不達,細嚼慢嚥方能吸取精華
【出處】***宋代***圓悟禪師《碧巖錄》。
【釋義】囫圇:整個兒,完整的。把棗整個吞嚥下去。比喻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籠統接受。
囫圇吞棗【歷史典故】
從前有一個呆子,家中很有錢。有一次,他到市場上去買水果。攤主不厭其煩地向人們介紹各種水果的好處。呆子聽了很高興,一下子買了很多的水果,坐在市場旁大吃起來。
正在他吃得高興的時候,有一位醫生路過,見他這種吃法,就對他說:“小夥子,梨可不能多吃,雖然它對牙齒有好處,但你吃多了會傷脾的。”呆子一聽,就不再吃梨,而是一個接一個地吃棗子。醫生又說:“紅棗雖然對脾有好處,但吃多了會傷牙的,所以也不能多吃。”
呆子聽了醫生這些話後,不知如何是好了,都不敢吃了。呆呆地坐在那裡想了很久,過了一會兒,他興奮地說:“我有辦法了,吃梨的時候,只用牙齒咀嚼,而不嚥到肚子裡,這樣對牙齒有好處,又不會傷脾;而在吃紅棗時,我不用咀嚼,就一口吞進肚子裡,這樣可以不傷牙齒,又對脾有好處。”說完,就把紅棗一個一個地扔進嘴裡,囫圇地吞下去了。醫生見此情景,忙說:“你這樣把棗囫圇吞下去,腸胃不能消化和吸收,對脾也是沒有好處的。”
囫圇吞棗【成長心語】
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能苛求在短期內有明顯的提高。如果不瞭解這一點,只會增加自己的負擔,還不知道為何成績沒有提高。學習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能力,安排學習計劃,並切實遵守它;要紮紮實實打好基礎,不可囫圇吞棗,急於求成;認真讀書,精於思考;遵循“無疑——有疑——解疑”的過程,即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點滴中不斷地積累。凡事欲速則不達,只要養成穩紮穩打的習慣,就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
- 囫圇吞棗的歷史典故
- 美夢成真的個性情侶簽名
- 不輸入網路使用者名稱和密碼如何直接訪問網路共享
- 空中小姐零用錢打一成語是什麼
- 委託經營管理合同優秀範本
- 人生正能量勵志個性座右銘
- 保衛工作報告精選範文
- 有關公司的介紹信模板
- 女屬猴和男屬虎配嗎
- 學校宿管員工作總結
- 日記本掉了怎麼辦腦筋急轉彎答案是什麼
- 大閘蟹的烹飪方法精選
- 給兄弟生日祝福的話
- 初一論語十則讀後感
- 小學生我的中國夢詩歌
- 語錄經典愛情情感大全
- 怎麼去除黑眼圈和眼袋
- 專案管理的意義和價值_專案管理有哪些意義
- 有關青春勵志的優美散文
- 月經量少會影響懷孕嗎怎麼調理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