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的神話故事

  神話是人類最早的幻想性口頭散文作品。人類童年時期的產物,文學的先河。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愚公移山

  古時候有個老人,人們都叫他愚公。他家門口有兩座大山,一座叫王屋山,一座叫太行山。這兩座山擋住了出門的路,於是愚公決心把這兩座山搬走,他帶著他的兒子開始挖山。

  有個叫智叟的老頭說:“你們這樣做實在太愚蠢了,山這麼大這麼高,就憑你們幾個人根本不可能把它挖掉。”愚公就說:“我們父子是挖不完,但我死後還有子子孫孫。這兩座山雖然高,卻不會再長。我每天挖一點,總有一天會把它挖掉。”就這樣,愚公每天堅持挖山。後來,愚公的精神感動了上天,上天派來兩個山神,把這兩座山給搬走了。

  【故事啟迪】學習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苦的過程。要想學有所獲,就必須有堅強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學習中,可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這時需要堅持,需要有堅強的毅力。西晉文學家左思整整花了四年的時間,才完成他的著作《三都斌》;張海迪花了49年的時間完成了200萬字的著作。其堅強的毅力和敢於吃苦的精神堪為典範。

  俗語說:“萬丈高樓平地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事實告訴人們,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隨隨便便取得的,都是持之以恆、從一點一滴做起、日積月累的結果。

  :女娃精衛填海

  夏朝以前,國家還沒有正式形成,那時的帝王遠不如後來的帝王那樣富有,享有許多特權,帝王的子女身份也並不尊貴,和普通百姓沒有什麼區別。

  傳說,炎帝有個女兒,叫女娃,性格開朗活潑,而且喜歡打抱不平。炎帝很喜歡她,經常帶她到東海去游泳。

  有一天,女娃出去找別的小孩子玩,在路上看到一個大孩子把小孩子當馬騎,小孩子都累得趴下了,大孩子還不肯罷休。女娃走過去,指著大孩子的腦門怒斥道:“你這個人也太不知道羞恥了,在這裡欺負小孩子算什麼本事?要是有力氣,你就去打虎打熊,那樣人們才會說你是英雄。”大孩子見女娃是個小姑娘,而且生得嬌小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裡。他從小孩的背上跳下來,直到女娃面前說:“我是東海龍王的太子,你是什麼人?竟敢來管我!”女娃說:“龍王的太子有什麼了不起,我還是炎帝的女兒呢!”

  :盤古開天與上帝造人

  西方的不同智慧。漆黑的大雞蛋裡盤古睡了一萬八千年,有了身軀,然後又用了一萬八千年,天地趨於穩定。嘴裡撥出的氣變成風和雨,聲音為雷鳴、左眼為太陽、右眼為月亮。渾身都成為大地與天空的部件。

  亞當睡了,上帝取下其肋骨成了夏娃,男人與女人的故事。

  兩個古老的故事,演繹著不同的哲理。東方故事揭示的是事物的兩便到質變,盤古開天的過程性充滿了發展與變化。西方的是一分為二的觀點,男人身上的骨變成女人,骨頭是自己的,變成的另外的。

  從科學上看,宇宙的開始是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膨脹的無限的,最終歸於無。這個有無相生的過程,就是事物的客觀規律。

  神話傳說其實吻合了科學。

  :巨靈治水

  空有一身本事,黃河也治理不了。其基本原因在於沒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即不善於從紛繁複雜中尋求事物的關鍵。

  許多人並非不會做事,但做不了大事。他只是根根計較小事,舉輕若重。

  這樣的本事不叫大本事,而叫小本事。雖然孫悟空能騰雲駕霧、七十二變,但依然逃不出如來的手掌心。萬變不離其宗,事物間總是有一些基本規律,把握了,就能推動事物的發展。

  老子說,治理天下如烹小鮮。就是大智之體現。

  巨靈在懷才不遇時常想,我能移山倒海,造山出水。還有什麼自然的災害不能消除?一旦機會來了,黃帝讓他發揮才華治理黃河。可他只會蠻力,黃河雖然找到出口流向大海,但依然沒有消除水患。

  我常遇到很多以為懷才不遇的人,其實只有三腳貓的功夫,有坐井觀天的眼光,紙上談兵的淺薄,卻以為有天大的才能,於是哈哈哈......

  :伏羲降龍

  很早以前,西邊很遠的大山裡有個深水潭,人們都靠潭裡的水澆地、做飯過日子。

  有一天夜裡颳起了大風,颳得樹倒屋塌。原來有一條黃龍從別處飛來,鑽進了深潭裡。它吃人吃畜生,害得百姓往外地逃。

  人祖爺伏羲正在八卦臺推算八卦,掐指算出這個事情。他拿起青龍柺杖,說聲“變”,青龍柺杖變成了一條青龍。

  伏羲騎著黃龍來到深潭邊兒,青龍又變成柺杖。

  伏羲從身上掏出個小銅鍋,用火石打著火用柴草燒起來,燒一個時辰能燒乾四海的水。

  黃龍頂不住,變個老頭兒從潭裡鑽出來,指著伏羲問:“我跟你沒冤沒仇,你為啥來害我?”說著,還要拼個你死我活。

  伏羲說:“小小惡龍,還不跪下認罪,看我要你的命!”

  這時,老頭兒現出了黃龍原形,張牙舞爪,口吐黑氣,直向伏羲撲來。伏羲不慌不忙,拿起青龍柺杖迎了上去。這青龍柺杖是老天爺送給伏羲的,不管遇上啥妖怪,只要用它去打,沒有打不勝的。

  黃龍不知道這柺杖的厲害,一個勁地往伏羲跟前躥。伏羲一柺杖打在黃龍身上,打得它鮮血直流。黃龍害怕了,眼看鬥不過伏羲,趕緊朝東逃竄,拱到東邊的大海里。

  黃龍經過的地方,拱出一條曲裡拐彎的大溝,這就是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