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
春秋戰國給我們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故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抱柱信
出自《莊子 盜跖》,屋生與自己心愛的女子相約於河橋之下,女子一直到河水漲潮時都沒有來,而尾生則寧願抱樑柱而死都不願失約。尾生忠於愛情,信守約誓,但頭腦僵化,不知變故,故抱柱而死。後以此為堅守信約的典故,特別多用於男女間的愛情信誓方面。
:表裡山河
出自《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春秋時,晉楚決戰之前,晉文公的謀臣,他也是晉文公的舅舅子犯勸文公參加決戰,他認為即使仗打敗了,憑太行山和黃河之險,也可固守無虞。原話為:“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裡山河***指晉國外黃河而內太行山,地理形勢使國防極為穩固***,必無害也。”後世常用“表裡山河”說明地理國防之固。而元張養浩在《潼關懷古》中: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者,意踟躕。中的“山河表裡”即用此事,一方面說明潼關形勢的險要;另一方面反襯詩人一路所見秦漢宮闕的破敗,百姓處於戰亂之際的無邊苦難。
:拜下風
出自《左傳 僖公十五年》: 在秦晉韓原之戰中,晉軍大敗,晉惠公被秦兵所俘獲,晉大夫頭髮蓬亂下垂的拔帳隨行。秦穆公勸說道,:“二三子何其擔憂也!寡人準備請晉君去我秦國,豈敢太過分呢***這是表面上安慰晉國大夫等人的放話***?”晉大夫於是三拜稽首道:“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實際上晉大夫這番話,是與秦穆公約誓,希望他說了話要算數。“下風”的意思就是你的諾言不僅天地共鑑,我們在下這些做臣子的也都聽見了,希望你不要食言。“拜下風”原是謙恭卑怯的舉止,後逐漸又演化成“甘拜下風”的成語,用為甘居下列的自謙詞。
:白虹貫日
出自《戰國策之魏策四》:聶政是戰國時韓國軹人,因為殺人避仇,逃到齊國,以屠宰為生。韓卿嚴遂與韓相韓傀有隙,想要報仇,聽說聶政俠義勇為,便送黃金百鎰做為聶政母親的壽禮,並說明欲請聶政刺殺仇人之意。聶政以母親尚在需要人奉養為由沒有答應。後來聶政的母親死後,聶政獨行仗劍刺殺韓傀,碰上了白虹貫日的現象,刺中了韓哀侯,他自己也自殺身死。白虹貫日是一種大氣光學現象,就是現在所說的日暈。古人迷信,常把此做為是危害君王的天象異兆,也附會為精誠上感天道。
:畢萬昌大
出自《左傳 閔公元年》:春秋時,晉獻公滅掉魏,把魏地賜給大臣畢萬。管占卜的大夫卜偃說:“畢萬之後必大。萬,盈數也;魏,大名也***魏同巍,故云***,現在把魏地賞給畢萬,是天意要啟發他的後代,使其昌大。”後來,畢萬的後代果然建立了戰國時的魏國。其實這些都是古人附會之說。後世就常以“畢萬昌大”的典故指人後輩發揚,繁盛昌大。
:抱冰握火
出自《吳越春秋 勾踐歸國外傳》:越王勾踐為了滅吳復國,常常以艱苦的生活條件來磨礪自己的意志。他寒冬抱冰,炎夏握火,臥薪嚐膽,夜以繼日,內修軍政,外結諸侯,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轉弱為強,滅亡了吳國。後人以“抱冰握火”比喻刻苦自厲,也用指生活艱辛。
- 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
- 大學社團面試自我介紹範文
- 關於寫給奶奶的一封道歉信範文
- 會計出納的崗位職責
- 作文開頭結尾好句摘抄
- 清正廉潔的演講稿
- 有關於珍愛生命的古詩
- 孕婦有鼻炎怎麼治的小妙招
- 關於為自己加油的英文句子致自己的語錄
- 花草茶製作方法及搭配禁忌
- 門可羅雀成語典故介紹
- 四年級人教版英語單元複習資料
- 鼻子上的痣好不好
- 滿月兒童打點滴的危害
- 不排卵的原因是什麼
- 重慶市中考英語衝刺試卷及答案
- 公關禮儀之電話禮儀的注意事項
- 小學二年級數學演講稿
- 關於機會名言_抓住機會的名言
- 有關兒童的勵志名言佳句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