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拳練就五行拳功

  形意拳,是我國著名的武術拳種之一。形意拳樸實實用,其千變萬化離不開五行拳,均是在五行拳基礎上的衍生和應用變化。可見,五行拳在形意拳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本門所傳之形意拳以五行拳練氣、練勁、練步、練身法。具體分四個階段來練習。限於篇幅,此處僅以五行拳中的劈拳為例作一簡要介紹。

  第一步是練死步定步,

  要求慢練、不發力。主要是規範拳架,循規蹈矩,進而練調息運氣練逆腹式呼吸、小週天、提放術等,摸勁練內三合,外三合,用身心去領悟勁。

  劈拳的動作極其簡單,嚴格地講劈拳就兩個動作,上一步鑽一拳,再上一步劈一掌。如果複雜點說再加上回身和起式、收式動作。

  但我們不能小瞧了這兩個動作,它代表的是兩個勁路若細論它又內涵著若干種勁道。

  實踐證明,初學者對劈拳勁路的認知,越簡單越好,不要太複雜了,搞複雜了一個勁也練不出來。相對來講,在傳統武術中形意拳是比較剛硬的拳種。

  但本門的練法,第一步功是慢練、練柔、不發力。說是打拳不如說是“擺拳”,老師一個勢子一個勢子地“擺弄”你。

  慢得程度近似打太極拳,又像站“活樁”,極其枯燥,但很吃功夫。這種練法要求架子很大,很舒展,呼吸要求順暢自然。這個階段主要是練規範拳架,達到抻筋拔骨,通順經絡之目的。

  有了形體的規範,下一步就是“摸勁”。

  這又有點像打太極了,不是外形的發力,主要是用意。有句話叫“有的放矢”,形意拳就是這樣,為了這一拳一腳的目的,發招迅捷明快,不拖泥帶水。

  形意拳的拳勁是要求把全身三盤九節之勁路,把五臟六腑之內氣,綜合一體形成一個整勁發出去。這個勁不是一蹴而就能得到的是要經過一定時目的系統訓練。

  五行拳以極其簡練的招式,千萬次有意識的操練,其目的就是要摸準這個勁。“拳法之妙在於運勁”,其實運勁就是運氣。

  所謂拳勁,應當是通過特殊的訓練,人體培養生成的一種內勁。它是有別於人體自身本力的一種活勁。本門所傳形意拳的練法是講究以身運氣,以氣催力,通過身體的強化訓練而產生充盈的內氣。需要時靠丹田鼓盪迸發出內力。內氣越足,發力越大越猛,而且是能剛能柔。剛柔相濟、遊刃自如。

  不要小瞧了劈拳的一鑽一劈,就是用這兩個式子,本門的傳人一代一代練出了拳家夢寐以求的丹田內功。有了這個內功內氣,既強壯了體魄,也增加了技擊和抗擊打能力,很是寶貴。

  從某種程度上講本門所傳形意拳之拳勁不是打出來的,而是“摸”出來的。初步練拳就是練這個“摸”勁。說明白一點,就是打拳時用手、腳、身體去感悟這個拳勁。當然具體練法很多,比如說一拳打出去,老師說你的肩要放開。

  再如一掌劈出去,老師說氣要踩在前腳底下,這樣講對初習者可能不明頭理,只有經過實際練習了一定程度,慢慢才會有所悟。初習劈拳的練法記住一句話,“劈拳如推山”。不是一下子把掌推出去,而是慢慢地推出去,在推得過程中去體會其中的勁。

  練形意拳的都知道形意拳有雞腿一說,其實形意的雞腿,絕不是僅指其單腿負重而言。本門所傳的雞腿祕傳之法是“拿著”腿行步,只有“拿著”腿走步,才能走出形意拳特有的行犁步,才能前進後退收發自如。這種步法對日後練習散打實作非常有用。關於這“拿著”腳走步,有興趣者可以細心觀察農家散養的大公雞走步,或有所悟。

  第二步功法是跟步練法。

  所謂跟步就是行拳時前腳向前趟一大步,後腳隨之跟進半步。有了第一步功法的基礎精氣充沛,此時可以試著發力。形意拳發的是整體勁,要求四肢百骸內外合一整體發勁,不能胳膊是胳膊腿是腿,誰也不管誰。對於形意拳的發勁,形意門各派練者各有所得。

  本門的傳法是:後腳蹬勁、前腳前趟;梢節領、中節隨、根節追;丹田抖動,脊背發力。要求發力瞬間,內氣下沉,氣要踩在前腳底下,丹田鼓盪小腹凸起,勁力突發。

  要想得到形意拳的驚炸彈崩之勁,跟步發勁這步功夫必不可少。但前提是要通過站樁聚力渾元力、定步行拳練氣,摸勁之練功程式,得到充盈的丹田內氣功夫。其次是要多練單操發力,要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單式經常反覆地操練,如操練:五行手、蛇形手、虎形手、馬形手、刀削手、撣手、立樁肘、雙開弓、抖絕等。

  單操發力之要領是:全身放鬆,頭頂項豎,鬆肩墜肘,直背塌腰,鬆胯屈膝,氣沉丹田,降至湧泉。做到腰襠下去,問地要力。丹田抖動,脊背發力。發力要短促,發力前全身放鬆,先蓄後發,發力只在瞬間。發力時做到:腳蹬地踏實、梢打力點,氣沉小腹凸起,意氣力同時到位,瞬間發出一個短促迅猛的爆炸力。

  跟步發力是鍛鍊形意拳發力的關鍵一步。但一定要有充盈的內氣才可練此步功法,不然盲目操練極易震傷大腦、損害內臟,習者務要切記。

  第三步是練活步發力。

  這是在前面跟步發力的基礎上練習活步發力。操練時以左三體式起式,後腳右向前上一步,然後左腳向前上一步,最後是左腳蹬勁,後腳右再向前趟一大步,同時左腳跟進半步,右掌前劈發力。此步功法與跟步發力相比,增加了步子也增加了發力難度。

  練得是行進中的勁力平衡,身體的鬆緊適度,步法沉穩,呼吸有序,身法輕靈,行進中身體切忌忽高忽低,一定要在平行中前進,特別是最後一步發力,一定要保持身體的高度協調,這樣才能在發力之瞬間,打出渾厚沉實的形意拳特有爆發力。

  活步發力的要點與跟步發力的要求大致相同,關鍵要注意在行進中一定要精神專注,六合一體,勁力順達。

  第四步是練行步拳。

  這是有了跟步發力,活步發力基礎後,內氣更加充盈,勁力愈加飽滿,可以進一步練習行步拳,這一步是練暗勁功夫。主要是練氣血暢通,身法輕靈,步法穩健。其特點是步不停拳不停,行拳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所謂行步拳就是“腳踏七星步,手運乾坤轉”。

  練到這步功夫,行拳時要求勁力含蓄,由明轉暗,亦剛亦柔,不著意於力,由內而外,順勢而發,勁力順達,進而向無形無象的化勁階段轉化。

  以上是我們這一支鍛鍊形意五行拳勁力的主要練功方法程式。

  通過這幾步科學規範的鍛鍊步驟,習者可以少走彎路,能較快地學習掌握五行拳之拳勁基本功。當然嚴格地講,這些還都屬於形意拳基本功夫範疇即有規矩的練法。得到的東西除了養生效能外,一切拳腳及內在功夫只能間接為散打交手服務,

  若要用於散打實戰,還要進一步練習散練五行拳即盤身掌功夫,

  就是把前面所練五行拳的東西串起來,無規矩地自由隨意演練。形意拳練到這一步,已經是無形無象忘形忘象,完全是脫胎換骨,什麼定步、跟步、活步、行步,都已是明日黃花,此時人即是拳,拳即是人。

  一經動念,即舉摹練,方圓數丈可練,臥牛之地亦可練。此時走出的東西已不是昨天的架勢,可細細品味又都有往日的痕跡。什麼雞腿龍身熊取物,虎撲鷹捉龍探爪,猴竄馬奔蛇吐信,劈拳炮打雙換影,全是在不經意之中走出來。一切都是隨心所欲,隨招就勢,隨意而作。形意拳如練到這一步,已入化境,日久功深而定會達到“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高深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