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調的基本做法是什麼

  音樂進行時脫離原來的調性而進入另一調性稱轉調,那麼,轉調的基本做法是怎樣的呢?大家想知道嗎?下面就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來了解一下轉調基本做法的相關知識吧!

  轉調的基本做法

  專業學音樂的聽樂曲的轉調基本上是聽和聲色彩,比如從大調式轉小調式,會聽到從明亮的音樂主題一下子變成灰暗的和聲色彩.民族調式之間轉調有很明顯的風格改變,說白了就是曲子風格一下子改變跟先前聽到的有明顯的區別,其次如果你有一個曲子的譜子,那分析就更簡單了但是你必須要掌握樂理和和聲這樣才能從容的應付,研究轉調是個很邏輯的問題需要你仔細的分析不三言兩語就能說得明白建議你多看基本樂理書還有和聲書。

  如果你不是專業學音樂的,轉調一般先聽色彩,比如說以前是一個小調的曲子,色彩很黯淡的,後來感覺突然變得明亮了,那就是轉調了,一般大調的色彩比較明亮。先從色彩上判斷。如果你學過一些音樂知識,也懂得和聲的話,轉調應該不成問題,主要是找到中介和絃,然後很輕鬆的過渡到下一個調上去。想學好很難,就算把斯波索賓的書全都看完也未必轉得漂亮,主要是多作和聲習題,多練習,熟能生巧。

  古代樂律術語。以七音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配十二律,每律均可作為宮音,因此宮音的位置就有十二種,商、角等音也隨之有相應的位置變化。稱之為“旋相為宮法”簡稱為“旋宮”。以各律為宮所建的音階,稱“均”,如以黃鐘宮為宮的音階成為“黃鐘均”,以大呂宮為宮的音階稱為“大呂均”等。把十二律和七音都按相生關係來排列,叫“旋宮圖”。圖中可呈現簡單的規律:十二律隔八相生、七音隔五相生,每均有七調,十二均得八十四個調,即所謂“八十四調”。實際上,旋宮就是旋宮轉調,在十二律和七音位置相應移動中,曲調得主音由不同階名的音來擔任而造成的調式轉換。

  調性音樂中,從某一調到另一調的交換稱為轉調。這種變換包括:①調中心音高的改變,②調式的改變,③調中心音高和調式同時改變。其中同音列各調式的互相轉換及同主音各調式的互相轉換又稱調式交替。轉調可以豐富樂曲的表現力,使樂曲在力度上和色彩上增加變化,並在發展樂思、構成曲式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主音----在大小調式中,音階的第一級音,就叫主音.

  屬音----主音上方純五度,那個音.

  通俗的解釋是:音階的第一級音是主音,第五級是屬音.

  按照五度相生理論,音階的產生是:1***do***生5***sol***,也就是說:第一級音生出了第五級音,所以第五級音從屬於第一級,因此第五級叫屬音.

  音階一共有七級,每個音級都有自己的名稱

  大調小調名稱………….....級數..

  7........5......導音………….....第七級...有上行到主音的強烈傾向

  6........4......下中音...第六級...在主音與下屬音中間

  5........3......屬音………….....第五級...從屬於主音

  4........2......下屬音...第四級...是主音的下方五度

  3........1......中音………….....第三級...在主音與屬音中間

  2........7......上主音...第二級...在主音上方

  1........6......主音………….....第一級...音階***音樂***以這個音為主音

  轉調的過程

  除換調外,任何轉調都需依靠共同因素作過渡。共同因素包括和絃、單音以及片斷的旋律或和聲進行。以和絃為共同因素時,可有下列 3種轉調方法:①自然和絃轉調:以兩調所共有的自然和絃為媒介,將該和絃按新調的音級作功能轉換,進入明確屬於新調的和絃引向新調,並用收束式加以肯定。②變和絃轉調:用作轉調媒介的共同和絃為某一調的自然和絃,而在另一調為變和絃,或兩調均為變和絃。③等和絃轉調:將共同和絃中某一音或數音作等音變換,使之成為新調的和絃,並按新調的傾向繼續進行。

  以單音作媒介的轉調,稱共同音轉調,常用前、後調主和絃的和絃音作為媒介。以片斷的旋律作媒介的轉調,稱旋律轉調。用片斷的和聲進行作媒介的轉調,主要用於轉調模進,亦稱經過轉調。

  轉調的調性佈局

  在有轉調的作品中,各個調性出現的先後次序稱調性佈局。18、19世紀的西洋音樂中,調性佈局的一般規律是以樂曲的主調為核心,通過其他副調的變化與對比,最後復歸主調。就調性的功能關係來說,大都表現為主—屬***或下屬***—主或主—屬—下屬—主的規律性;就調性的音程關係來說,各個不同時期又有自己的特點,如古典派以四、五度關係為主,浪漫派則更多的使用三度關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