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
誦讀千古美文,弘揚傳統文化,以經典為伴,與聖賢同行。為了讓同學們更多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良傳統文化,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歡迎大家閱讀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飲食器用傳統文化
[五穀]古代所指的五種穀物。“五穀”,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無稻。
[五牲]五種動物,具體所指說法不一:一種指牛、羊、豬、犬、雞;一種指麋、鹿、磨、狼、兔;還有一種指磨、鹿、熊、狼、野豬。第一種說法流傳較廣。
[五味]指酸、鹹、甜甘、苦、辣辛五種味道。烹調上講究“五味調和”。
[六畜]指六種家畜:馬、牛、羊、豬、狗、雞。
[八珍]指古代八種珍貴的食品。其具體所指隨時代和地域而不同。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九雲:“所謂八珍,則醍醐、麝沆、野駝蹄、鹿脣、駝乳麋、天鵝炙、紫玉漿、玄玉漿也。”後世以龍肝、鳳髓、豹胎、鯉尾、鴞炙、猩脣、熊掌、酥酪蟬為八珍。
[羹]即肉汁。有兩種:一種是純肉汁,供食飲;另一種是肉羹,製成五味調和的濃肉湯,後泛指煮或蒸成的汁狀、糊狀、凍狀的食品。在古代,肉是“肉食者”才能吃到的,貧苦百姓只能用白水煮菜為羹,這就是所謂的菜羹。
[膾炙]膾,切細的魚、肉;炙,烤肉。古代鮮肉一般用火炙,就像今天的烤羊肉串;乾肉則用火烤。“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可見古代膾食需要很高的刀工技法。膾炙,是人們所共同喜好的,後來把詩文為人所稱頌叫做“膾炙人口”。
[古代食器]古代食器種類很多,主要的有:簋gui,形似大碗,人們從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簠fu,是一種長方形的盛裝食物的器具,用途與簋相同,故有“簠簋對舉”的說法。
豆,像高腳盤,本用來盛黍稷,供祭祀用,後漸漸用來盛肉醬與肉羹了。皿,盛飯食的用具,兩邊有耳。盂,盛飲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圓形之足。盆盂,均為盛物之器。案,又稱食案,是進食用的托盤,形體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進食時常“舉案齊眉”,以示敬意。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於俎上,然後用刀割著吃。
匕,是長柄湯匙;俎,是長方形砧板,兩端有足支地。古人常以刀匕、刀俎並舉,並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鴻門宴》中有這麼一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說的就是這種境遇。
箸,夾食的用具,與“住”諧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諱故取反義為“快”,又因以竹製成,故加個“竹”字頭為“筷”,沿用至今。以上食器的質料均可選用竹、木、陶、青銅等。一般百姓大多用竹、木、陶製成,貴族的食器則以青銅居多。古代統治者所用的筷子,有的用金、銀或象牙製成。
- 小學生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
- 曲奇的做法大全
- 關於保護大自然的倡議書範文
-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隨筆
- 描寫清明節的傷感句子集錦
- 炸藕片怎麼做好吃又簡單
- 電腦經常卡機不能動該怎麼處理
- 腐竹的營養價值及選購方法
- 學校冬季安全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 關於努力格言
- 穿越小說裡的經典語錄
-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練習帶答案解析
- 有關尊敬師長的演講稿三篇
- 努力然後成功的名言句子
- 治療失眠的藥方都有哪些
- 如何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態度
- 黨的精神學習心得
- 最難的連環腦筋急轉彎及答案
- 挫折中的人生智慧名言
- 有關材料學的論文參考範文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