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氮染料

[拼音]:qingnian xinlixue

[外文]:adolescent psychology

研究青年期個體的心理特徵及其發展規律的發展心理學分支。內容包括青年的智力發展、個性形成、情感和意志表現、世界觀的形成、心理衛生等多方面的問題。

研究概況

一般認為,較早系統地研究青年心理的是美國的S.霍爾。他在擔任克拉克大學校長時指導學生研究青年心理,並根據自己的研究成果寫成專著《青年期》(1904)。霍爾之後,美國有關青年心理的研究逐步發展起來,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F.布魯克斯的《青年期心理學》,L.S.霍林沃斯的《青年心理》,A.格塞爾的《青少年:從10歲至16歲》等。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特別是德國心理學家越來越重視青年心理的研究,相繼出版了一些有影響的青年心理學專著,如C.比勒的《青年的精神生活》,E.施普蘭格爾的《青年的心理》等。日本的青年心理研究起源於介紹歐美的研究成果,元良勇次郎於1910年節譯了霍爾的《青年期》一書,題名《青年期的研究》,土井竹治於1937年翻譯了施普蘭格爾的《青年的心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逐漸發展起自己的青年心理學。50年代初出版了桂的《青年心理學》(1950)和牛島、桂、依田合編的《青年心理學講座》(1955)。近年還出版了澤田慶輔等著的《青年心理學》、依田新主編的《青年心理學》等。

蘇聯的青年心理研究開始於30年代。50年代介紹到中國的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 Н.Д.列維托夫的《青年初期學生心理學》和Μ.Н.沙爾達科夫的《中小學生心理學概論》,近年介紹到中國的有И.С.科恩的《青年心理學》,Μ.季亞欽科的《大學心理學》等。

中國有關青年心理的研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基本上是介紹西方的研究成果;50年代主要是介紹蘇聯的研究成果;從70年代末才開始比較系統地研究青年心理問題。較有代表性的是全國青少年心理研究協作組有關青年理想、動機、興趣的研究和青年思維發展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派別

有關青年心理髮展理論的研究大致可分為3個派別。

(1)生物發生論:強調生理成熟過程在青年心理髮展中的決定作用,認為不論是心理髮展上的年齡差異還是型別差異,都是由遺傳結構型別的特點決定的。比如,E.L.桑代克認為,任何一個人在他的生命之初,即產生他的那一卵子和精子相互結合的瞬間,就具有了無數有關未來行為的確定傾向,而且預先決定了在他將要遇到的情境中將會發生的反應。霍爾認為,個體的發展是種系發生的各主要階段的再現,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心理髮展復演了人類進化的過程。青年期相當於人類發展的浪漫主義時代。另一位復演學說的代表W.斯特恩則認為,青年期相當於人類近代文化階段。A.格塞爾認為,“生長”和“發展”是同義語,青年心理的發展取決於成熟的作用,學習只能對成熟起一種輔助的作用。

(2)社會發生論:強調社會生活條件在青年心理髮展中的決定作用。認為決定青年心理髮展的是社會結構、社會化活動方式和交往方式等。比如,K.勒溫認為,生活環境、交往範圍、群體性質是轉變年齡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青少年的行為特徵首先是由他們地位的過渡性決定的。蘇聯心理學家,特別是社會文化歷史學派的心理學家強調,社會生活條件是青年心理髮展的決定因素。

(3)相互作用論:主張遺傳和環境的相互作用制約著青年心理的發展。比如,J.皮亞傑認為心理的發展既不起源於先天的遺傳,也不起源於後天的經驗,而是起源於主體的動作,主體通過動作對客體的適應,促成心理髮展。E.埃裡克森認為,人的發展產生於3種既相互聯絡、又各自獨立的過程。首吸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6460.html' target='_blank' >仁親隕淼姆⒂繕鋂Ю囪芯浚黃浯問親暈胰鮮叮尚睦硌Ю囪芯浚輝俅問巧緇岱⒄梗賽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66083.html' target='_blank' >社會學來研究,人的心理髮展既同本身的生理髮育有關,又同所處的社會發展有關,它是遺傳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中國心理學工作者在吸取國外各派觀點中的積極因素和分析他們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力求在青年心理髮展本身的矛盾中尋求發展的動力、而把遺傳、環境、教育、活動等因素看作青年心理髮展的重要條件。在這些條件中,遺傳是生物前提,活動是心理髮生的基礎,而環境和教育則是決定性條件,教育在這裡起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