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球藻屬

[拼音]:shuncong

[外文]:conformity

個人由於群體壓力而改變自己行為或信念的現象。群體壓力可以來自現實中的群體,也可以來自個人想象的群體。順從與一般所說的服從不同,服從指人在權威或強制性命令下放棄自己的觀點或行為而接受他人的觀點或行為。之所以這樣做,或者由於獎賞的誘惑,或者由於懲罰的威脅。服從對個人來說主動性成分少被動性成分大,順從則是個人自願的行為,並不伴隨明顯的強制性和潛在的懲罰。

社會心理學採用實驗方法研究順從現象,有影響的人物是S.E.阿施,他從50年代初開始作了一系列研究,其中一個著名的實驗是:讓被試同其他幾人(這幾人實際是實驗者的助手,但被試不知道)一起判斷線段的長度(見圖),

選出左邊3個線段A、B、C中哪一個長度最接近線段X。當前面幾人(實驗者助手)逐個宣佈自己的判斷,認為線段A的長度最接近線段X時,有32%的被試也作出同樣回答。本來一看就知道線段 B的長度最接近X,但在實驗中,被試在群體已有的一致性氣氛下表現出順從行為。研究者認為,個人在群體中表現出順從是因為他不願使自己處在與眾不同的地位而感到孤立。

順從現象在日常生活中雖然常見,但並不是所有人在群體壓力下都會表現順從,因為還有其他因素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個人的人格特點是影響人是否順從的因素之一,謙卑的人比自信的人更容易順從別人。個人對群體的依賴感很強以及當前所討論的問題對個人很重要等也都會促進個人順從群體。此外,個人當眾宣佈的觀點比私下表達的看法更容易與眾人一致。

與順從相對的是反順從現象,即個人在群體壓力下堅持自己與眾相反的行為或信念的現象。在一般社會生活中,反順從者通常要冒被群體懲罰或拋棄的危險。影響反順從的重要因素是個人的人格特點。比如,具有自信、喜歡冒險、樂於承擔責任、固執等人格特質的人較容易在群體壓力下堅持反順從。個人所在群體的凝聚力對反順從也有重要影響,凝聚力越高,群體成員的看法一致性越高,個人的反順從所要承受的心理壓力就越強。如果群體中還有其他人持異議,即使其看法與個人的完全不相同,也會大大易化個人的反順從行為。因為存在其他異議的事實暗示群體的正確性是可以懷疑的,也向個人表明他在群體中不是完全的孤立者。群體對其他異議者的反應也為個體決定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提供了資訊。所以,群體的凝聚力對反順從的個體來說是個重要的制約因素。群體中的人數多少對個人選擇順從還是反順從行為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