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威耶

[拼音]:Lie婔angjiefu

[英文]:Αлеκсей НиκолаевичЛеонтьев (1903~1979)

蘇聯心理學家。1903年2月5日出生於莫斯科,1979年1月22日卒於莫斯科。1924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1941年任莫斯科大學教授,1945年升任該校哲學系心理學教研室主任。1966年任莫斯科大學心理學系主任。1968年任蘇聯教育科學院院士。還擔任過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副主席(1966~1969)、巴黎大學、布達佩斯大學榮譽博士(1968,1973),匈牙利科學院榮譽院士(1973)等。20年代末,他追隨Л.С.維戈茨基,並和維戈茨基、Α.Р.魯利亞一道研究人的高階心理功能的社會歷史發生問題,提出“文化歷史發展理論”(見社會文化歷史學派),認為高階心理功能是隨著人類文化歷史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這一時期,他主要進行隨意記憶和隨意注意的研究,證明高階心理功能具有中介結構,是由主體的外部交往形式內化為內部心理過程發展而來的。30年代,他進而研究作為心理髮生髮展源泉的物質的感性-物件活動問題:它的結構與發生以及對個體心理過程形成的作用。30年代末,他從活動觀點出發研究心理反映的產生問題。並寫成博士論文(1940年通過)分析動物心理髮展對其生活活動的依從性,探討由動物行為向人的社會勞動過渡而產生人的意識的問題。

衛國戰爭時期,他從事運動功能恢復的研究。戰後,他探討普通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問題。認為每一年齡階段都有其主導活動形式,在兒童心理髮展中起決定作用。從而提出了個體心理髮展的年齡分期的新原則。他關於心理髮生髮展方面的工作概括在其專著《心理髮展問題》(1959)中,1963年得列寧獎。60年代,他從外部物質活動的結構進而分析內部心理活動的結構,提出主體的物質活動和精神活動在發生和功能上的相互聯絡,彼此相互過渡。並在此基礎上寫成專著《活動意識個性》(1975),獲羅蒙諾索夫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