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呂納,J.

[拼音]:Hanzi Wenti

艾偉著,上海中華書局1949年出版。本書為一部漢字的心理學研究論著。全書分9章,約20餘萬字。

漢字的心理學研究始於1921年劉廷芳所做的漢字字形及字聲在字義記憶上的實驗分析。艾偉自1923年開始以實驗為基礎研究漢字的形、聲、義等課題。本書是作者25年實驗研究的總結。書中先闡述作者早期的重要實驗與發現:

(1)研究漢字的辨認與默寫之間的關係,發現漢字的筆劃結構對個別字的觀察辨認起重要作用,而且漢字的偏旁類別和字劃的組成種類影響辨認的難度;

(2)選用釋形字、同音字和其他偏旁的漢字為實驗材料,比較其“形”和“音”在學習上的區別。作者推論,形聲聯結之消滅早於形義;若形義聯結消滅時,則形聲聯結早不存在,因此不再引起反應;

(3)探討課堂情境下的學習歷程,研究形聲和形義兩種聯結在課堂的形成。作者發現聯結的形成與其字的出現次數、分配、相似字形的解釋度有著直接關係。根據上述12項實驗,書中擬出多項漢字識字教學原則綱要。在漢字音與義的關係及其在學習上的影響方面,作者採用識字測驗法,測試識字過程中的幾種情況,並以“音義皆知”為學習成熟的指標。書中還詳細地揭示出在字形、字聲、字義3方面便利學習和不便利學習的諸因素。

作者以實驗心理學原則對漢字簡化問題的研究和分析,至今仍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作者提出:

(1)10筆劃以內者易觀察;

(2)11~15筆劃之間者,視字的結構形態,決定其觀察度;

(3)在13筆劃以上而由左右偏旁組成,而兩旁筆劃差距超過一劃以上者,字形的觀察極為困難;

(4)10劃以上的,其結構分3、4種而由曲線及斜線所組成者,也難於觀察;

(5)字的一部分與另一字的一部分類似時,書寫易筆誤;

(6)合成字易於觀察;

(7)字形由橫直線組成者,筆劃在15劃以內,易於觀察;

(8)筆劃兩邊對稱者,易於觀察。從實驗心理學的原則出發,書中對簡化漢字的建議有:

(1)避免形狀極其相似的簡化字;

(2)多用橫直線相稱的筆劃,少用斜線及曲線筆劃;

(3)兩偏旁的筆劃比率不宜相差過大;

(4)儘量顧及到“六書條例”式造字時的原意;

(5)形聲字中借偏旁而得聲者應避免例外;

(6)少造形義毫無關聯的簡化字。作者還提出,應注意只簡化筆劃在10劃以上的常用字。

本書後部分專門討論漢字排列和書法研究的問題。根據作者關於漢字橫、直示讀的實驗,提出在完全無意義字為刺激的情境下所獲得橫行速視優於直行的結論,在實際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書法研究方面,書中分析結果表明,筆劃較短或由橫直斜線組成的字形寫法較易練習,筆劃較長或由曲線組成者則較為困難。本書揭示,書法的練習,必須考慮字形的因素與學習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