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

[拼音]:baoyu shi mian shen guanxi

[英文]:depth-area-duration relationship of storm

一次暴雨的不同歷時、不同籠罩面積和這些面積上的最大面平均雨深之間的定量關係。歷時從暴雨強度過程線上雨強最大處算起,向兩側逐步擴大而選取。通常取1、3、6、12、24小時。長曆時暴雨也取 3天、7天、15天、30天(見圖)。籠罩面積指暴雨等雨量線所包圍的面積,或暴雨籠罩的有固定邊界的指定流域或小區的面積。 通常取暴雨中心點、100、300、1000、3000平方公里; 籠罩範圍大的暴雨也可取10000 平方公里以上。同一面積上相同歷時的面平均雨量大小,會因時段的起迄時間不同而不同,計算時選取最大雨量作為時面深關係的採用值,一般可通過對時間作滑動計算求得。各種歷時和各種面積上的雨深可用絕對值(毫米)表示,也可用它佔某一特定歷時的雨深的相對值表示。暴雨時面深關係反映了暴雨時、空分佈的特徵。利用暴雨時面深關係,可以從某一研究程度較深的歷時的點雨量推求其他歷時和麵積的面雨量。

時面深關係可以分解成固定面積情況下的時深關係(歷時和雨深的關係)和固定歷時情況下的面深關係(面積和雨深的關係)。分別建立每一種歷時情況下的面深關係,然後把各種歷時的面深關係綜合成曲線簇或表格形式,即得所求之時面深關係。面深關係有兩種:

(1)以暴雨等值線圖為分析依據,建立各條閉合等雨深線包圍面積及該面積內平均雨深(包括面積為零的暴雨中心)之間的關係。各次暴雨的暴雨中心地點和各等雨深線的位置及形狀均不相同,這種面深關係簡稱動點動面關係。動點動面關係反映了雨量隨面積變化的自然特性,可借用到設計流域,推求指定歷時的面平均雨量。

(2)以暴雨特性比較一致的地區為分析依據,在該地區內選定若干個不同面積的固定中小流域或有固定形狀的小區,其中包括流域面積近於零的雨量點,建立這些流域或小區的面積與這些面積上某一指定頻率的面平均雨深(一般以該面積內同頻率點雨深相對數表示)之間的關係。這些流域、小區和雨量點的位置、面積和形狀在分析中都是固定不變的,故這種面深關係簡稱為定點定面關係。定點定面關係有明確的統計概念,可直接在推求設計暴雨中應用。把動點動面關係和定點定面關係分別進行地區綜合,可得到地區綜合的動點動面關係和定點定面關係。

影響時面深關係的主要因素有:

(1)氣候特性,乾旱地區暴雨時空分佈比較集中,溼潤地區比較均勻。

(2)地形,在地形對暴雨影響明顯的地區,暴雨隨時間的變化比較均勻。

(3)重現期,不同重現期的時面深關係不同,所以在設計中應建立歷時-面積-頻率-雨深之間的關係。

參考書目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工業部:《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洪水計算規範》(SDJ22-79)(試行),水利電力出版社,北京,1983。

Meteorological Studies,Flood Studies Report,Vol. 2, Natural Environment Research Council,London,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