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拼音]:Lasa'er

[英文]:Ferdinand Lassalle (1825~1864)

19世紀中期德國工人運動中的機會主義派首領,國家社會主義的最早鼓吹者之一。出身於佈雷斯勞一個猶太資產階級家庭,大學畢業後在柏林當律師,1863年擔任全德工人聯合會主席,1864年8月與人決鬥死亡。著作有:《既得權利體系》(1861)、《工人讀本》(1863)、《工人綱領,論當前歷史時期同工人等級的觀念的特殊關係》(1863)、《巴師夏-舒爾採·馮·德里奇先生,經濟的尤利安,或:資本和勞動》(1864)。

拉薩爾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存在著“鐵的工資規律”。他說,一個國家的工人的平均工資,始終停留在這個國家的人民為維持生存和養育後代,按照習慣要求的必要生活水平上。工人的實際工資,總是圍繞平均工資上下波動,如果實際工資長久高於平均工資,工人生活得到改善,就會刺激人口增長,造成勞動力增多,從而使工資下降到平均工資水平以下;如果實際工資長久低於平均工資,工人生活狀況惡化,就會減少生育,造成勞動力短缺,從而使工資上升到平均工資水平以上,這就是“支配著工資的鐵的無情的規律”。拉薩爾的理論,用人口的增減來解釋工人工資的變動,實際上把無產階級貧困的根源歸因於人口的自然繁殖,從而掩蓋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剝削真相。

拉薩爾口頭上也經常談論社會主義,但他反對用革命手段推翻資本主義,主張通過國家幫助的合作社實現社會主義。所謂“國家幫助”,即第一步,進行和平的、合法的鼓動工作,在資產階級國家爭取普選權;第二步,工人代表在議會佔據多數席位,以便在表決國家預算時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第三步,利用國家預算撥款,廣泛建立生產合作社,使每個工人都變成企業主,同資本家進行自由的、力量平衡的競爭。拉薩爾這種觀點,是從法國天主教社會主義者P.-J.-B.畢舍(1796~1865)那裡剽竊來的,其目的是為了反對革命的工人運動。正如馬克思所說:“普魯士王國政府對合作社的幫助……作為經濟措施,完全等於零,同時這種幫助將會擴大監護制,收買工人階級中的一部分人,並使運動受到閹割”(《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450頁)。

同各種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一樣,拉薩爾也把分配看作事物的本質並把重點放在它上面。在他看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好的,只是分配方式不好;只要改善分配方式,用“公平的分配”代替“分配中的極端個人主義”,就可以消除資本主義的一切弊病。從勞動是一切產品的唯一源泉出發,拉薩爾認為,全部勞動所得應當屬於工人。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嚴厲地批判了這個錯誤的觀點。

此外,拉薩爾還鼓吹建立所謂“自由國家”,抹煞國家的階級性;汙衊農民同地主資本家一起,是“反動的一幫”,反對無產階級與農民結成同盟。在實際活動中,他大搞宗派活動,極力把一些面目不清和賣身求榮的人拉在自己周圍。他還同普魯士反動宰相 O.von俾斯麥(1815~1898)勾結,出賣工人階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