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異教大全

[拼音]:xianghu yilailun

[英文]:theory of interdependence

又稱相互依存論。以世界各國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關係為主要研究物件的理論。20世紀中後期開始形成,美國經濟學家R.庫珀在《相互依賴的經濟學》中首先提出。

該理論的發展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經濟交往日益擴大,國際組織和跨國公司迅猛發展,地區經濟一體化的趨勢等為背景。70年代以來,闡述該理論有影響的著作很多,如美國學者K.W.多伊奇的《國際關係分析》、E.莫斯的《相互依賴的政治學》、R.基歐漢和J.奈合著的《跨國關係與世界政治》和《權力與相互依存──轉變中的世界政治》、J.斯佩尼爾的《國家運用的策略》、M.斯蒂瓦特的《相互依賴的時代》等。

該理論的要點可概括為以下10個方面:

(1)強調國家關係的脆弱性和敏感性,認為美、蘇是最強的國家,但軍事上又是最脆弱的,在核時代的條件下互為“人質”;

(2)國家所面臨的一些問題趨於全球化,特別是能源、人口、環境、糧食、裁軍、發展等問題,單靠個別國家的努力已無法解決;

(3)國家間關係在重視“高階政治”(指國家安全和軍事爭奪等)的同時,“低階政治”(指經濟發展和社會福利等)的地位日益突出;

(4)各國再也不能閉關鎖國,越來越多的國家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5)“複合”相互依賴愈顯重要,尤其是隨著多渠道的跨國聯絡深入發展,合作的趨勢逐步超過沖突的趨勢;

(6)武力在解決國際爭端中的作用日益減弱;

(7)緩和取代冷戰,均勢取代遏制;

(8)研究物件從發達國家間關係擴充套件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間的關係;

(9)主張在國際體系中建立平等關係,以取代傳統的等級制;

(10)相互依賴趨勢將對國家主權和國家利益起溶解作用,成為通向沒有國界的未來世界國家的“中途站”。

70年代以來的相互依賴理論有兩個明顯的趨勢:

(1)從單一型發展到複合型,即從研究經濟的相互依賴關係到研究包括政治、經濟和軍事在內的相互依賴關係;

(2)從區域性發展到全球性,即從限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到研究包括髮展中國家的全球範圍的相互依賴。以南北關係為中心研究相互依賴關係的論文、著作及調查報告,在70年代大量湧現;80年代以來,學者們更加關注南南合作問題及其對南北關係的影響,它已成為相互依賴理論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