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季陶

[拼音]:Lü Zuqian

中國宋代史學家、思想家。字伯恭,學者稱東萊先生。浙江婺州(今金華人)人。尚書右丞呂好問之孫,曾以祖恩補將仕郎。隆興元年(1163)進士及第,除太學博士,復召為博士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乾淳間與朱熹、張栻齊名,人稱“東南三賢”。呂祖謙學以關洛為宗,而旁稽載籍,兼總眾說,自成學派,深得一時人士稱讚。主要著作有:《東萊左氏博議》、《呂氏家塾讀書記》、《大事記》、《文海》、《古周易》、《書說》、《春秋左氏傳說》、《春秋左氏傳續說》、《呂東萊文集》、與朱熹共輯的《近思錄》。

呂祖謙主張均田恤勞,發展生產,寬厚民力,恢復國土。在學術上力圖調和朱熹和陸九淵之間的矛盾,並吸收永嘉學派、永康學派的經世致用之說,被朱熹視為“雜博”。其哲學思想繼承程顥“心便是天”之說,認為“心即天也,未嘗有心外之天;心即神也,未嘗有心外之神,烏可舍此而他求哉。心由氣而蕩,氣由心而出”。心即天即神,宇宙萬物及其變化不能存於心外。心的一念之發,可以流金煉石、奔雷走霆。天象的變異,山川的鳴沸,“皆吾心之發見”。這與陸九淵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相類。然而,他也講“理之在天下,猶元氣之在萬物也”。與朱熹“天下只是一個理”相似,呂祖謙在認識論上強調“明心”,在教育上重視“育實材”,在歷史研究方面發揚了中原文獻之學。